李壽良 (福建省安溪縣實驗小學 362400)
當前我國教育強調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教育,即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既要關注知識的講授,更要關注學生的能力、素養(yǎng)、認識等各個方面的提高,切實使學生最終成長成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小學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性學科,但同時也是學生學好其他知識的關鍵,因此,關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是我們學校學科教學的重要內容。但是,就目前我們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現狀來看,因為長時間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依然是把重點放在教材上,忽略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是老一套的教學形式,“滿堂灌”“一言堂”的狀況還是存在的,這是完全違背當前教學的要求的,也是非常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的。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會發(fā)現當學生會應用知識后才能真正地掌握了所學知識,因此,我們語文教師要落實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素質教育,必須要從有利于學生實踐和參與的角度進行設計,這樣才更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方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那么,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呢?
每一個人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往往都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在學習上更是如此。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主動學習的意識還不強,外界環(huán)境對他們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環(huán)境往往會激發(fā)他們主動學習的潛在意識,這樣非常有利于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每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首先我讓他們自讀課文,找出閱讀中的障礙——不認識的字和詞語以及不理解的句子。然后我給學生范讀課文、領讀課文、學生自讀課文、隨機點讀課文,這時我會及時更正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整個過程中學生在不自覺得參與,再慢慢地深入學習的內容,這樣就優(yōu)化了教學效果。
美文學生賞讀就應該重點圍繞文章的聽、讀、說、寫、正音、字詞等展開我們的培養(yǎng)。在這樣的課上,教師讓學生自讀自悟,一步步引導,課改理念一定要發(fā)揮指導作用,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也要得當,突出地表現在讀書上。教師明確教給學生認真讀書的方法:朗讀利于感情的交流,默讀更利于認真地思考。教師適時給予點撥,讓學生隨文而歌、隨文而泣,感受學語文不僅是一種愛好,而且是一種享受,其中之樂,妙不可言。
語文教育觀強調讓豐富的校(課)內生活和精彩的校(課)外活動相統(tǒng)一,變封閉為開放,解放學生頭腦,讓學生放開手腳在更廣的時空里進行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擴大認識語文、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環(huán)境。在教學中可開展以下活動:1.捕捉日常生活中的說話材料,通過一事一議,小評論員形式闡述自己的觀點與看法。2.結合學校的校會、主題活動、社會實踐、座談討論等活動進行概貌總結。3.通過學習設計制作語文園地、校園一角。4.針對社會、學校、班級的熱點問題,開展分析調查,舉行論辯,用舉例、列數以理服人,進行演講比賽,在旁征博引中訓練感情、語調。5.向英雄、榜樣學習的社會實踐與調查,在全校老師中樹立新一代好少年形象。
現在小學生都處于一種 “三分熱度狀態(tài)”,很可能他做了一件好事,沒有及時表揚,他們往往會有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因此,我們應該抓住時機及時表揚,給予他們的行為肯定并且要鼓勵他做更多的諸如此類的好事情,強化他們好人好事的意識。
表揚要有專門性、針對性。表揚要有專門性,也就是表揚要注意時間、地點。恰當的時間地點,會讓學生心中的自豪感更加強烈。表揚要有針對性,就是表揚要準確、不能亂表揚,要把范圍控制在一定程度內,要讓被表揚者明白自己在受表揚,而不是大范圍的表揚,那樣就失去了表揚的意義了。表揚要有延時性。延時性是指被表揚著要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有表揚時的那種自豪感,乃至延伸至以后的生活學習中。
其次,表揚的激勵作用要在整個集體中保持著相當長的時間,讓自豪感擴散到每個角落,每個時刻。當然遇到學生出現問題是也要適時的批評。批評要有準確性。批評要準確,就事論事,不該批評的就不應該因為犯了點錯連之前的優(yōu)點也變了味而一起批評。批評要到位,詳細分析闡明其中利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爭取讓被批評者自己主動承認并下決心改正錯誤。批評要有激勵性,不能傷及自尊。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中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批評應該是激勵,鼓勵改正錯誤,為不是挖苦甚至變相體罰,學生還處在青少年時代,要讓他們有積極向上、開朗樂觀的心態(tài)。先批評后表揚。有些學生僅僅因為犯了點小錯,或者是根本無意識的犯錯,往往會遭到教師嚴厲批評,成績差的學生往往會遭到如此“待遇”。這種做法嚴重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久而久之他們也就習慣了,如此不但不會讓他們明白錯誤,反而走向犯更大錯誤的歧途。
以上就是我在實際教學中的一點自我見解,有什么不足之處請諒解。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一直總結經驗和教訓,以達到在思想上提升自己,增強教育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