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涿州實驗中學072750)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張英維
(河北省涿州實驗中學072750)
英語是一門交際語言,是獲得國外信息,進行國際交流的重要工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英語的自學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中學生,良好的英語自學能力,可以使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什么是英語的自主學習能力呢?是指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主動地學習英語知識,培養(yǎng)語言技能,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在教學中常常遇到這樣的現象:學生學了兩三年英語,課堂上還得教師領讀單詞、句子、課文,還需教師逐句地翻譯、分析。有些學生課本上的知識學得不錯,可一離開課本,閱讀試卷或課外讀物上的文章時困難重重。還有一些學生,語法知識背得滾瓜爛熟,但一說或寫英語就錯誤百出。產生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培養(yǎng)好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
一切能力來源于實踐。教師不能僅僅成為知識點傳授者,更重要的是要成為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者。怎樣才能培養(yǎng)中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呢?下面筆者淺談幾點看法。
對于學生而言,預習功課是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少學生上課前不知道預習新課,只是單純地聽教師講解,處于被動地位,學習效果很差。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學會預習。那么在教學英語新課之前,如何引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預習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前把第二天要講的新課提前準備好學案發(fā)給學生。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學案可以從展示學習目標,閱讀課文回答問題,課文重點難點的單詞句型的理解翻譯,以及綜合寫作等方面入手準備。鼓勵學生參照學案內容把新課提前看幾遍,有重點地理解課文,重點單詞句型和不懂的地方提前做上標記,以便課上教師講解的時候認真聽。其次,教師在課上可以有意識地檢查提問學生的預習情況,如指名領讀重點單詞句型或者課文,也可以針對課文提出問題,指名回答。對預習較好的學生給予表揚,加大督促力度。長期堅持下去,會發(fā)現預習新課,不但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而且會使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新課標中明確要求:中學生能夠讀懂常見體裁的閱讀材料,并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還要能利用字典等工具書進行學習,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這就要求學生擴大英語語言材料的閱讀量。大部分學生在預習和閱讀一些課外篇章和書籍的時候,往往會遇到一些生詞。開始,學生一看到生詞就頭疼,往往無所適從。所以教師就必須引導學生盡早熟悉各種英漢或漢英詞典的用途和用法。教會學生如何查,在哪里并且怎樣快速地查生詞及各種信息的能力。這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基礎。教師應從初中起始年級就要求和鼓勵學生準備和使用英漢、漢英詞典。并有計劃地盡快教會他們使用這些工具書,以便提高閱讀的效率。
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知識面只局限于課本,是不行的。新課標對中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的提高都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要求學生不但能聽懂正常語速的故事和記敘文,而且讀懂常見體裁的閱讀材料,,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這就要求教師指導和適當選取一些有趣的閱讀和聽力材料,讓他們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有計劃地聽與閱讀。還要鼓勵學生有機會多看英文報紙書刊和雜志,多聽英語廣播,多觀看英文電影并且盡可能地多進行模仿。這樣,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讀的能力。這是十分重要的英語自學能力,它可以使英語水平穩(wěn)步提高。
新課標要求學生能根據話題進行情景對話,能夠根據寫作要求,獨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能簡單描述人物或事件,形成運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為了完成這一目標,教師應要求學生每天堅持朗讀、背誦英語,自覺地運用聽讀模仿法,在聽錄音的基礎上,自覺地正確模仿,熟讀全部課文,并背誦重要語句和段落,在聽讀時善于綜合,整體理解,積累語言材料,培養(yǎng)語感,通過聽、說、讀的訓練,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然后,在此基礎上,努力使學生盡可能多地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如堅持每天用英語寫日記或隨筆,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英語表演賽、演講比賽,平時教師也可以提前對學生提出要求,指導他們準備劇本,每周適時地在課堂上組織學生表演一些英語小話劇,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提高了他們自己準備組織語言的能力。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隨時摘抄一些有用的,感興趣的材料,積累語言素材,為豐富的表達所見所聞所感做好準備。持之以恒,會大大提高學生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繼而鍛煉提高學生說和寫的自學能力。
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都沒有通向成功的千篇一律的學習方法和捷徑。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摸索前進,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就要求教師,教育學生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從實際出發(fā),在遵循學習規(guī)律的基礎上,逐漸摸索出適合自己特點的一套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應強化學生的反思意識。每一次活動或檢測之后,要求學生寫出反思,找到成功與不足,為查漏補缺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好準備,并為制定下一次的學習計劃提供依據。要求學生自己不斷調整并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有目的,有任務,有要求,有方法。進度和時間也要安排好。自學計劃應有日計劃,周計劃,月計劃和學期計劃等。要善于總結,并適當調整。
教師應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通過指導學生對出現的錯誤進行辨析,把出現的錯題整理在錯題本上,通過對錯題的正誤辨析進行再學習,提高學生對自己學習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埃德加·富爾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寫道:“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边@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同時,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堂教學好比“猛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好比“雙翼”,“猛虎”添“雙翼”。我相信:培養(yǎng)好中學生的自學能力,一定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潛能,使他們的英語水平迅速提高,為現代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創(chuàng)造型的人才!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