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涿鹿縣蟒石口學區(qū)075636)
關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一點思考
張巍巍
(河北省涿鹿縣蟒石口學區(qū)075636)
新課程改革改變的不僅是教師的教學生活,也改變著學生的學習生活。本文從四個方面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談具體看法。
新課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為傳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角色發(fā)生了轉變,課堂的教學策略、學習方法也隨之發(fā)生重大改變??梢哉f,新課程改革改變的不僅是教師的教學生活,也改變著學生的學習生活。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對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工作有了更多深入的了解,下面就結合工作實際,談談自己的想法。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關系到整個課堂教學的成敗。筆者認為,構建新型師生關系,重點要突出三個方面。
(一)恰當角色定位
教學過程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相互作用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只有把教與學有機結合起來,真正發(fā)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才能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當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兩種錯誤的角色定位。一種是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變成了教師主宰一切,包辦一切。在課堂上,學生在教師指揮下看看、聽聽,并簡單地動動手、動動口。學生學習的主動權被完全剝奪,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極大限制了課堂教學活力。一種是只過于強調學生的學,而忽視教師的教,把課堂教學變成了學生的表演課,教師沒有發(fā)揮應有的啟發(fā)、引導和互動作用,成了站在臺上的“觀眾”,這就使得課堂教學看似轟轟烈烈,最終卻無功而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既要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二者兼顧,才能實現高效課堂教學。
(二)融洽師生關系
融洽的師生關系不是靠鐵的紀律約束來的,更不是靠揮動的教鞭“打”出來,而是依賴民主平等建立起來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必須要與學生通過師生互敬的雙向統籌,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民主平等的前提下,師生間更容易建立合作型、伙伴型的教學關系,才能打開學生情感的閥門,形成良好心理氛圍,并調動其參與語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最終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三)積極參與互動
讓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使學生的身心和諧地發(fā)展,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因此,在教學中,每一位教師要應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使學生勇于參與課堂教學。這也是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推進課堂改革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托.布里德說:“在日常事物的自理中,一盎司習慣抵得上一磅智慧?!睂τ谛W生而言,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未來的語文學習意義重大。
(一)要強調預習
古語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边@句話是說,不管做什么事,事先都要有充分的準備。學生學習語文知識,課前預習,既是必要的心理準備,也是具體的內容準備。在課前,學生通過認真閱讀教材,詳細了解教材內容,深入思考內容重點,切實發(fā)現學習難點,才能為課堂聽講做好相應的準備,有利于新知識地接受。
(二)要強調動筆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教師要教會學生,在閱讀時,無論課內課外,都要勤于動筆。在課堂教學時,學生大多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記錄,我們這里重點強調平時閱讀。在課外閱讀時,要讓學生拿一支筆,擺開一個本,邊讀邊動筆。這里的動筆,可以是標注,也可以是摘抄。此外,教師還要逐漸培養(yǎng)其寫日記、記隨筆的習慣,逐漸形成愛好寫作的愛好。
(三)要強調觀察
觀察習慣的培養(yǎng),就是要讓學生在生活中處處留心,要引導學生在遇到新奇的事物后,一定要仔細地觀察細部,審視細節(jié),不要只籠統地看大概。引導學生與相鄰的或者相似的事物進行對比,比如看到鴨,就讓他同鵝進行對比。吃杏時,讓學生說說杏與桃子有何異同等。
(四)要強調質疑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如果學生平時有不敢問、不善問的缺點,就鼓勵他去問,一旦有些問題是通過問詢教師、同學得來的答案,我們要給予鼓勵。
(五)要強調背誦
青少年時期,是記憶的黃金時期。語文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好這一特點,引導和鼓勵小學生多讀、多記,特別是古典詩文和現代美文。這樣,學生必將受益終身。
(一)體會形象美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發(fā)現文章的形象美。這里的美,既包括具有美感的事物,也包括文章刻畫的丑的事物。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美與丑的強烈對比中,揣摩、理解和感受美的形象,讓學生認識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感受意境美
小學生受教育知識及生活閱歷的局限,對事物的認識是膚淺的,對美的鑒賞力不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鼓勵他們展開大膽、合理的想象外,還得教給他們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斷體味文章所表達的美的意境。具體來說,就是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點,憑借熟悉的有關情景讓學生展開想象,根據事物的發(fā)展,讓學生進行推理想象,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合理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
(三)體驗語言美
在小學語文課文中,詩歌用字精練傳神;散文句式優(yōu)美多樣;記敘文對話富有個性,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推敲、欣賞,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語感,又能使學生得到美的熏陶。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抽象思維的發(fā)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因此,這就決定了他們必然對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的事物感興趣,而現代電教手段可以變抽象為形象,變單一表現手法為多種表現手法。鮮明的色彩、逼真的外形、連續(xù)的動作,極易引起小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每當打出幻燈,播放錄相,錄音機時,學生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了,新奇精彩的畫面令學生驚嘆不已,優(yōu)美的樂曲讓學生入情入境。因此,語文教師如果能夠合理使用電教手段,對于語文教學必將是很大推動。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