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滄州市孟村回族自治縣王史中學061000)
打造高效生物課堂初探
劉云俠
(河北省滄州市孟村回族自治縣王史中學061000)
課堂是學生們學習知識、教師講授知識的主陣地。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造高效課堂成為新時期教育的目標。初中生物學科作為初中課程的一部分,打好基礎為高中階段的學習鋪墊好非常重要,但是因為學科的特點,在初中生物課教學過程中學生不重視的情況普遍存在,因此改進初中生物教學狀況,打造高效的生物課堂就非常重要了。
初中生物高效課堂
初中生物學科是學生在初中階段接觸的一門新的學科,也是學生在初中階段了解自然科學的一個重要途徑,從學科知識容量來看,學科知識涉及面廣且容量很大。但是就目前來看,很多地區(qū)的生物學科是作為非升學考試科目出現的。因為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導致上課效果不好,效率下降。這些問題的存在對于學生學好初中生物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結合學生實際打造高效課堂成為我們當前教學的必然需求。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推進,對學科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改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轉變教學理念,調整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因此科學的開展新時期的初中生物課程教學勢在必行。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著手呢?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jié)可能夠吸引學生的關鍵就是開始階段。所以作為一節(jié)課來說導入的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們來說就非常關鍵了。合理的導入,不但可以讓學生將上課前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更重要的是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誘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把學生迅速帶到學習生物的環(huán)境中去。如果在教學中能做好這一點,那么,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那么,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們該怎樣進行設計呢?我談兩種主要的導入方法。首先是情境導入,例如,在講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的時候,我先展示蝴蝶和小蝌蚪找媽媽的視頻,之后以“你知道美麗的蝴蝶是怎么來的嗎?”“為什么小蝌蚪找不到媽媽?”這兩個問題引入。這兩個問題提到的現象是學生們非常熟悉的生活現象,很容易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其次,質疑式導入。結合實際,巧設質疑,也是一種不錯的引入方式。比如,在講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時,我提出“大家有沒有發(fā)現有的夫妻都是雙眼皮,而他們生出的孩子卻是單眼皮。”有些同學立刻深有感觸地不停點頭,這也是一些細心的學生在生活中早就發(fā)現的問題。沒發(fā)現的學生也會進入思考狀態(tài),自己有沒有見過這種情況?從而順利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科技的進步在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同時也給我們課堂教學帶來了極大地便利,其中最為主要的現代教學資源就是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教學資源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如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等多種途徑向學生呈現所學知識,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知識傳遞的單一性,另一方面也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我們的教學遇到的問題來看,很多學生不喜歡學習生物學,覺得它枯燥乏味,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的過程中覺得沒意思,沒意思就意味著沒興趣。其實,生物學中很多內容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只是,單純地講,實在講不出什么趣味了。
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點是多種形式呈現知識,更直觀且更形象,使學生興趣盎然。例如,在講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時,針對每種動物行為,可以挑選一些相關的視頻,制作成課件播放給他們看,效果真的不錯。聚精會神地看,注意力提高了,需要掌握的知識一目了然,印象深刻,遠比單純的說教效果好。另一方面,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在解決一些抽象難懂的知識點方面,也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生物學科的特點是細微、動態(tài)、抽象。比如,在學習《細胞通過分裂而增殖》這一節(jié)時,里面講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細胞的體積為什么這么?。窟@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對于十二、三歲的初中學生的理解能力,很多教師在這個問題上都難以給學生講明白。而一位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們演示了一個酚酞溶液向瓊脂塊滲透的實驗。通過這個實驗,學生真正理解了細胞體積這么小的原因。
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接觸新鮮事物,尤其喜歡動手參與。而我們初中生物學科的部分知識需要從實驗中逐漸得到相關的認識和結論的。因此,我們要把學生心理和我們實驗學科的特點結合起來,科學地來設計、安排實驗,盡可能地使學生都走進實驗室,親自動手,使學生們在合作學習中逐漸的去接觸知識,提高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育家贊可夫認為:“教學中一旦觸及學習的情感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贝送?,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和科技動態(tài),學生們都很感興趣。比如,轉基因和克隆技術,這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提到的內容,我們教學過程中只要把這些融入到教學中來,就會豐富我們的課堂,提高效率。
為了考察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消化,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會安排適當的練習,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中突出教學重點,實現教學目的的一種手段。課堂練習不但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鞏固,而且可以發(fā)現學生學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獲取反饋信息,有助于改進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通過課堂練習,可以訓練思維,發(fā)展能力。因此,教師應通過設計具有思考性的練習題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啟發(fā)學生進行思維活動,達到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學能力,又能發(fā)展學生智力的目的。一道題沒有一個學生做得出來,說明你的題太難了。相反,如果人人都做得出來,說明這道題也沒有多大意義。
新課改下,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教學目標的最終實現需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來實現。但是我們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以教師為主,教師或一講到底,滔滔不絕,或一問到底,或以問代講,有時甚至自問自答。這樣,學生的思維自始至終都在教師的語言軌道上運行,成為"聽客"和"看客",而不能成為課堂教學的參與者。新課程就是要改變這種現狀,使學生獨立自主地去探求和掌握新知識,處于自覺、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中,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社會的發(fā)展給我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堂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場所,打造高效課堂是必然所需。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每一節(jié)課上好是以教師的精心備課,組織教材為前提的。所以,要上好一堂高效的生物課,教師課下的辛勤付出是絕對少不了的。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