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海港 (河北省邢臺縣北小莊鄉(xiāng)中心學校 054000)
在歷史教學中,學生由于對歷史事件的陌生,往往在學習時不能馬上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學習興趣不高,課堂實效不明顯。如何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認為新奇、有趣的導入法,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能使課堂氣氛活躍,它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所以精心設計歷史課“導入法”是中學歷史教學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樣設計出新穎的歷史課導入法呢?不妨采納下列幾種趣味導入方法。
歷史課講述的是過去的事情,學生沒有親歷,對歷史環(huán)境也不了解,如何能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比如在講《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這課時,課前我利用網絡下載圖片、剪輯影視視頻資料,通過課本中插圖,加深對八國聯(lián)軍暴行的直觀了解,同時還將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列強侵華暴行系列插圖進行播放,聯(lián)系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英法聯(lián)軍焚燒圓明園的相關史實,認識西方“文明國家”的強盜本性。這樣歷史事件真實的重現(xiàn)在學生眼前,將他們置身于這樣的歷史環(huán)境之中,激發(fā)了學生對法西斯分子的憎恨,了解戰(zhàn)爭過程的欲望也被激發(fā)起來了,由此導入顯得水到渠成。
歷史是過去人物活動及重大事件的記敘,有豐富的故事。在歷史課上,如果你聲情并茂地講述歷史故事,學生會緊隨故事的節(jié)奏,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故事中,注意力也被吸引到課堂中。比如在講《三國鼎立》這課時,講一講諸葛亮推演兵法,聚石布成八卦陣。他憑借聰明才智為劉備爭得三國鼎立的局面,建立了蓋世功業(yè)。使學生自然加深對三國鼎立形成的印象。當然,我們所選的故事不能單純?yōu)榱擞懞脤W生而濫講故事,應做到緊扣課文環(huán)節(jié),突破重難點。這樣巧妙安排之時,學生也就會在意猶未盡之余輕松掌握歷史。這樣再告訴學生評價歷史人物不能站在現(xiàn)代人角度看歷史,要聯(lián)系當時環(huán)境認識歷史、評價歷史。
又如在學習《明朝君權的加強》這課時,首先讓學生搜集了解帝王朱元璋的有關故事。課前學生搜集歸納:朱元璋出身貧苦,做過羊倌,當過和尚,參加過義軍。由于足智多謀,作戰(zhàn)勇敢,最后在他的領導下滅掉元朝。那么,這樣的一位出身貧賤的皇帝,他又如何改革行政機構、加強君權呢?學生在興趣之余學習,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很快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加深對課文理解。
我們學校正在推行“杜郎口”教學模式。課前要求學生寫預習筆記。教師在課前布置預習內容,用小紙條形式設置幾個問題,然后在講授新課時有針對性提問。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種方法不僅是學生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同時培養(yǎng)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成語典故恰當的引用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比如講曹操的“望梅止渴”,苻堅淝水之戰(zhàn)的“草木皆兵”,諸葛亮的“七擒六縱”,周幽王“千金買笑”烽火戲君侯,戰(zhàn)國孫臏的“圍魏救趙”及戰(zhàn)國趙括的“紙上談兵”都可以引用導入。課前反映只要學生一提起成語,就能回憶起相應的歷史事件。也可以利用學生易懂或熟識的詩詞導入新課,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情感。這種方法既能加深對語文基礎的牢固掌握,又能對詩詞的內涵產生興趣,從而對詩詞所反映的歷史背景和歷史人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又如講《三國鼎立》時,講解詩詞“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內涵。孫劉聯(lián)軍在赤壁大敗曹軍,是天意還是人為,與赤壁之戰(zhàn)有何關聯(lián)?這時的學生學習興趣很高,人人都參與到學習中去。
每個人都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又有誰不會為家鄉(xiāng)的人人杰地靈而感到自豪呢?郭守敬大都治水很著名,教學時我利用郭守敬是我們家鄉(xiāng)人的歷史實事,帶領學生走進他的故鄉(xiāng)郭村實地考察,讓學生親自觸摸一下歷史。走進達活泉公園觀看郭守敬紀念館、郭守敬雕塑、觀星臺等,了解他在天文地理方面的貢獻。學生通過考察邊看邊記,把心中疑困解決了,生動直觀。不僅了解到郭守敬貢獻,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熱愛家鄉(xiāng)情懷。
這種方法是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引入新課,用已知知識做鋪墊,促進知識的延伸過渡,它有利于知識點之間的銜接,使學生理解歷史概念之間的關系,體現(xiàn)著溫故而知新的教學思想。例如,在講述《馬關條約》時,我們可先復習已經學過的《南京條約》;講《辛丑條約》時,可再復習《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經由過程復習,學生可清晰各個條約對國家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如講述《收復臺灣和抗擊沙俄》一課,通過復習內地與臺灣的歷史關系,說明臺灣自古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進而過渡到荷蘭殖民者占領臺灣是一種侵略行為,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侵犯,為維護領土主權和領土完整民族英雄鄭成功率軍,從荷蘭侵略者手里收復了淪陷38年的中國神圣領土臺灣。
這種方法比較自由,教師通過對一個歷史片段的描繪,誘導學生進入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使他們對新知識產生親切感。如我在講《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一課時,我將預習導入和談話導入融合在一起,課前讓學生查閱有關資料和信息,了解“春秋五霸”幾個人物,查找“退避三舍、圍魏救趙、紙上談兵、臥薪嘗膽、朝秦暮楚、老馬識途”等成語的來源和意義,課堂上我設計了一系列問題,在師生的一問一答中,學生明白了春秋時期有哪幾個霸主以及以上成語的出處與意義,效果很好。
總之,歷史課的導入也是知識性很強的一門學問和藝術,每一種方法也不是單一的,有時可以同時采用幾種方法相結合。它沒有固定形式,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生活中不斷充實自己,教學中不斷探索,就能設計出絕妙精彩的導入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拉近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到知識,認識和感悟歷史,喜歡上歷史,愛上歷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