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寧師范學院012000)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助讀》質(zhì)疑
許俊芳
(集寧師范學院012000)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是呂叔湘先生的一部重要語法著作,全書以語法分析問題為綱,結(jié)合語法研究的歷史和現(xiàn)狀,對漢語語法研究中一些長期未能解決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書中還有一些問題值得商榷,如區(qū)別詞的問題、句子結(jié)構(gòu)和分類問題等。
漢語語法區(qū)別詞分析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以下簡稱《分析》)是呂叔湘先生的一部重要語法著作。全書以語法分析問題為綱,結(jié)合語法研究的歷史和現(xiàn)狀,對漢語語法研究中一些長期未能解決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可以說,《漢語語法分析問題》不僅是呂叔湘先生數(shù)十年從事語法研究的經(jīng)驗總結(jié),而且是對我國語法研究的一個歷史性總結(jié)。這本書出版以來得到語法學界的高度重視,其內(nèi)容和觀點被廣泛加以應用。廣大語法工作者,特別是中青年學者,把它當成學習、研究漢語語法的良師益友,不僅從它的內(nèi)容本身受到教益,而且從中學習分析問題、研究問題的治學方法。呂先生在此書的序中指出:“提出各種看法,目的在于促使讀者進行觀察和思考。所以望得到的反應,不是簡單的‘這個我贊成’,‘那個我同意’,而是‘原來這里邊還大有講究’,因而引起研究的興趣。”呂先生的這個目的應該說完全達到了。
由于《分析》這本書寫得極為濃縮,要真正讀懂文章的微言大義并不容易,幸而有陳亞川、鄭懿德夫婦為我們做了《分析》助讀,對《分析》所論問題的來龍去脈,為我們做了全面的展示,使我們對《分析》的精華,能夠很好地吸收。此書對學習現(xiàn)代漢語的人來說,其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在肯定此書的貢獻的同時,書中還有一些問題值得商榷,特向陳亞川、鄭懿德兩位先生請教。
兩位先生在解答第97個問題時,引用了《試論非謂形容詞》一文,對非謂形容詞的七個特征作了詮釋,即:(1)都可以直接修飾名詞,例如“小型水庫”;(2)絕大多數(shù)可以加“的”修飾名詞,如“小型的水庫”;(3)大多數(shù)可以加“的”用在“是”字后邊,例如“這個水庫是小型的”,或者代替名詞,例如“大型的不如小型的”;(4)不能充當一般性的主語和賓語;(5)不能做謂語;(6)不能前邊加“很”;(7)否定用“非”,不用“不”。
隨后又引用了朱德熙《語法講義》為區(qū)別詞做了定義:“區(qū)別詞是只能在名詞或助詞‘的’前邊出現(xiàn)的黏著詞?!?/p>
對區(qū)別詞的定義,沒有問題,然而在第98題中,有個別例子我覺得不是很恰當,值得商榷。如:拔絲(~山藥)。
根據(jù)非謂形容詞的七個特征,我們可以知道這個詞:1.不能加“的”修飾名詞;2.不能加“的”用在“是”字后邊,例如不能說“這個山藥是拔絲的”;3.否定不能用“非”,不能說“非拔絲”;4.可以做謂語,如可以說“這些山藥可以拔絲”;而且這個詞既然被定義為區(qū)別詞,應該有與其成對出現(xiàn)的詞,以示區(qū)別才對,而且這個對立的詞語應該是唯一的,但是“拔絲”這個詞,還可以有“紅燒”“清蒸”“爆炒”之類的詞語和其相對,所以我認為這個詞列入?yún)^(qū)別詞實在有些勉強。
在《助讀》的107頁,作者在解答第79題時,舉例說:名詞謂語句包括與幾種句式有交叉的“是”字句,“我是北京人”。
根據(jù)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對句子的分類,我們可以知道,在句子的分類問題上,“我是北京人”和“我北京人”是兩種不同的類型,前者是典型的動詞謂語句,后者是典型的名詞謂語句。從語義的層面可能是相同的,但是從結(jié)構(gòu)的角度劃分是不同的,所以我認為這兩個句子不能混為一談。不能認為把“是”的作用劃為強調(diào),因為它的理解應該與語境聯(lián)系得更加緊密,我們分析單純的句子時,就應該把語境的因素拋開,從結(jié)構(gòu)的角度進行劃分。
在解答第76個問題時,把單純詞分為單音節(jié)和多音節(jié)詞,在對多音節(jié)詞進行分類的時候列舉了雙聲、疊韻、譯音、象聲、其他幾種。從所舉例來看,應該包括黃伯榮、廖序東他們在《現(xiàn)代漢語》中提出的“疊音詞”,如“猩猩”“狒狒”等詞語,否則這些詞就沒有辦法歸類了。
在《助讀》第2378頁,作者舉例說明什么叫重指關系,例子如下:
1.耳朵聾了的人他自己也很苦。
2.說老實話辦老實事,這是做人的起碼標準。
3.這碗?yún)?,你喝了它?/p>
這三個例子,根據(jù)黃伯榮、廖序東的《現(xiàn)代漢語》(第四版),我們知道,它們都被劃作了主謂謂語句,三個句子中的“耳朵聾了的人”與“他”、“說老實話辦老實事”與“這”、“這碗?yún)迸c“這”,三組詞,它們分別處于不同的語法地位,前者都是整個大句子的主語,后者是小句子的主語,所以它們不能構(gòu)成同位復指的關系,因此這些例子也值得商榷。
在《助讀》第366頁,作者在描述“是”作為形容詞時,舉例:“承認我的不是”。
在《漢語詞典》中?!笆恰钡慕忉尅罢_”,一般與“非”連用做“是非”,而“不是”這個詞顯然受古代漢語的影響,所以這個例子不是很妥當。
以上僅是我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還希望兩位先生諒解,希望兩位不吝賜教!
很多學習者讀《漢語語法分析問題》遇到各種困難,要求解答,陳亞川、鄭懿德兩位先生把搜集的問題和為討論這些問題所作的筆記整理出來,選擇其中的300多個問題,逐一加以注釋、說明和解答,完成了《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助讀。這本書可以說是采集眾說,選擇材料,提供情況,幫助理解,是值得我們用心讀的好書。
[1]陳亞川,鄭懿德.呂淑湘著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助讀[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0.
[2]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朱德熙.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4]王力.中國現(xiàn)代語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5]陸志韋.語言學著作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0.
(責編 金東)
許俊芳(1979—),女,內(nèi)蒙古卓資縣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現(xiàn)代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