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鳳[臺州學(xué)院人文學(xué)院, 浙江 臨海 317000]
孤獨體驗與徐訏的小說創(chuàng)作
⊙金 鳳[臺州學(xué)院人文學(xué)院, 浙江 臨海 317000]
“孤獨”作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氣質(zhì)貫穿于徐訏創(chuàng)作的整個歷程,一方面這些主人公感覺孤獨,尋求了解,但另一方面卻又總是在走向孤獨,是一個個孤獨的跋涉者,個中原委明顯折射出徐訏本人的性格特征和心路歷程。
徐訏小說 孤獨體驗 存在主義 心路歷程
我暗殺人有十八次之多,十三次成功,五次不成功;我從槍林里逃越,車馬縫里逃越,輪船上逃越,荒林上逃越,牢獄里逃越?!业睦为z生活,在潮濕里暗黑的閉目靜坐,一次一次的,一月一月的……后來我亡命在國外,流浪,讀書,一連好幾年,一直到我回國的時候,才知道我們一同工作的,我所愛的人已經(jīng)被捕死了,當(dāng)時我把這悲哀的心消磨在工作上面?!且院蠓N種,一次次的失敗,賣友的賣友,告密的告密,做官的做官,捕的捕,死的死,同儕中只剩我孤苦的一身,我歷遍了這人生,認識了這人心,我要做鬼,做鬼。③
由“鬼”的自述我們不難看出:不管是其在入世時秘密地干革命,獨坐暗黑的牢獄,還是其離群索居做“鬼”,伴隨她的只有孤獨。其早已成為她生命的存在方式,因此她寧愿選擇孤獨也不愿意選擇“我”做她的愛人,寧愿選擇孤獨也不愿意選擇在凡間做人。而對于文中的主人公“我”來說,其由最開始對“鬼”的熱烈愛戀,到最終孤獨地等待“鬼”的歸來,整個過程仿佛夢境一場,又回復(fù)到最初的孤獨境地。
因此,可以說,男主人公“我”與“鬼”完全可以說是一個統(tǒng)一體的兩面,不管是“我”的積極入世,還是“鬼”的消極避世,均讓人體會到一種深深的孤獨。這種對孤獨的體驗和書寫在徐以后的小說中越來越多,如《風(fēng)蕭蕭》中主人公“徐”就經(jīng)常感到一種孤獨感“:我感到說不出的空虛……”“料峭的春寒與沉重的寂寞在我重新關(guān)上門時從四周襲來,我像逃犯似的奔進了家,奔進了自己的房間,開上門,開亮燈,吸起一支煙,抽出一本書,我倒在沙發(fā)上,逃避那一種說不出的凄涼?!雹芘魅斯愐舱J為:“唱歌已經(jīng)填不滿我心靈的空虛,我時時感到說不出的寂寞”,“我現(xiàn)在沒有郁悶,只是空虛。郁悶是一瞬間的,空虛是長期的。”《精神病患者的悲歌》中伴“我”在房里的是無限的惆悵、孤獨與痛苦。而到了“20世紀40年代后期,徐的人生觀有了顯著的變化,他從一個浮士德式的生命追尋者幾乎變成了一個存在主義者——人的存在本原意義上的偶在與虛無,以及由此而來的那種根本上的荒誕,焦慮和孤獨,這種存在主義的人生觀成為徐此時期生命體驗的重要內(nèi)容,它同時也延伸至徐香港時期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使之染上強烈的存在主義色彩”⑤。如《星期日》中,女主人公年輕時拒絕了一個又一個男子的求愛,人到中年仍然孑然一身,其工作外的生活幾乎被孤獨占據(jù)著,卻又無力擺脫,“望望周圍,周圍是空虛與寂寞,這使你回憶到過去,幻想到將來,你感到了說不出的渺?!??!睹佟分械膲舴?,他人的目光即是地獄,相貌的丑陋讓他渴望而又害怕與世界的交流,只能感到“這是多么寂寞的世界呢!我在自己的房間內(nèi),望著天,望著鄰近的燈火與遠處的原野,我覺得我竟永遠是一個孤獨的生命”。而《彼岸》中的“我”“只是一個孤獨的旅人,在寂寞的旅途中,尋找一個可以互相尋求了解的人”。
對于孤獨感,曾有研究者把它大致分為三種類型,即人際孤獨、內(nèi)心孤獨和存在主義孤獨。其中“人際孤獨”意味著缺乏關(guān)系或關(guān)系不合我意,而“內(nèi)心孤獨”意味著自己心理總有著內(nèi)在的不統(tǒng)一,是一種病態(tài)的孤獨,實際上已經(jīng)與外在關(guān)系沒有多少牽涉?!按嬖谥髁x孤獨”指向的“不是尋求關(guān)系,渴望理解,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主動回避關(guān)系,渴望獨處,是一種超越性孤獨”⑥。這種“超越性孤獨”迥異于日常生活中的孤獨,是一種生命本體性的孤獨,是個體獨自面對存在的精神狀態(tài)。在三種孤獨狀態(tài)中,徐小說的主人公所感到的更多的是一種存在主義孤獨,如《風(fēng)蕭蕭》中主人公“徐”在熱鬧的舞廳中常常是一個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雖置身于浮華的大都市與眾多美麗的女性中,卻總是尋求機會渴望獨處,這一點從他搬到白蘋的住處去進行哲學(xué)研究即可看出。類似的情形《江湖行》中的周也壯也經(jīng)常感覺到,如“到了熱鬧的街上,我突然感到非常孤獨,吸著煙,一時間竟覺得全世界沒有一個人是了解我的”。甚至在依侍舵伯的供給,與葛衣情的私情偶歡或者做紫裳的地下情人時,生存的空虛與孤獨仍未能被消泯,反而越來越強烈。而《盲戀》中丑陋的夢放雖然活在無數(shù)他人之間卻注定無法與任何一人溝通:“我在學(xué)校里始終是孤僻的,我愛黑暗,愛孤獨,我從不交朋友,從不同別人來往,我走路低著頭,上課時望著桌上,從不同教授有什么問答,我怕人注意,怕人看我。我過的是土撥鼠一樣的生活。學(xué)校宿舍是兩人一間,但我同房的同學(xué)是很活潑廣交的人,他常常在外面,但是我還在中間掛了一塊黑布,使我同他隔離著,我們從未交談?!雹?/p>
我是一個最熱誠的人,也是一個最冷酷的人,我有時很興奮,有時很消沉,我會在狂熱中忘去自己,但也有最多的寂寞襲擊我心頭。我愛生活,在凄苦的生活中我消磨我殘缺的生命;我還會夢想,在空幻的夢想中,我填補我生命的殘缺。在這兩種碰撞之時,我會感到空虛。⑧
克爾凱郭爾認為只有孤獨的個體才能在其內(nèi)心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其他物是沒有這種能力的,因此只有孤獨個人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也即真正的個人是孤獨的人。曾有研究者認為:“當(dāng)我執(zhí)筆寫著有關(guān)孤獨的這本小冊子的時候,本身就曾經(jīng)不止一次地體驗過無法忍受的孤獨,惶惶不安,以及不知道該如何自處的時刻。”⑨因此,徐小說中諸多人物的孤獨感受折射的正是作者內(nèi)心的孤獨體驗,唯其孤獨,他才能以自由的心境漫游在世界和人生的無疆之域,思考著生與死、苦難與信仰、殘缺與愛情等問題,從而提升其小說的品味。
② 謝昭新:《烏鴉·棗樹·黑色人——魯迅作品中的色彩象征》,《貴州社會科學(xué)》1994年第3期。
⑥ 沈玲、方環(huán)海、史支焱:《詩意的語言》,學(xué)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89頁。
⑨ [日]箱崎總一:《孤獨心態(tài)的超越》,何逸塵譯,世界巨流圖書公司1993年版,第54頁。
作 者:金鳳,臺州學(xué)院人文學(xué)院講師,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博士,研究方向:現(xiàn)代文學(xué)。
編 輯:趙紅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