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紅(山東省高青縣第三中學256300)
以有效評價喚醒課堂無限精彩
劉麗紅(山東省高青縣第三中學256300)
課堂上的即時評價相對整個課堂來說是個很小的組成部分,卻又是個不可忽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茖W而機智的評價能有效推動課堂發(fā)展,喚醒、激勵、鼓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我們有理由相信,教師在課堂上的“三言兩語”也是別有洞天、大有可為的,有效的即時評價能催生無數(shù)的課堂精彩。
課堂是活的課堂,充滿未知的變數(shù),它具有動態(tài)生成的特性,我們在運用即時評價時有時卻來不及仔細推敲,有些問題也無法預設,因此,課堂上可以開發(fā)的課程資源會突如其來,也會稍縱即逝,如果抓不住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引導,往往會墜入低效課堂的迷霧之中。例如,我們上語文課時,經常要求學生展示朗讀,這個學生讀了,教師說很好,那個學生讀了教師還是說很好,第三個學生讀后教師依然照舊評價,在這種單調的評價中,學生不知道怎樣才叫做讀得好,好在哪里?學習興趣會逐漸淡漠,特別是有些學科,不是一個對與錯、好與差的評價就能到位的。
課前我們經常進行預設,在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卻不見得在預定軌道上運行,比如,學習《愚公移山》一課時,在認識“愚公不愚”之后,多數(shù)學生對愚公精神大加贊賞。可是有個學生卻在嘀咕:“什么發(fā)展的眼光啊,騙人的神話!愚公就是死腦筋一個,搬家不就完事了嗎?”很快,其他學生陷入了沉默。顯然,學生的思維遇到了現(xiàn)實的沖擊,有些學生已經不愿意跟著教師的思路走了。這時候教師說:“你的認識是錯誤的,本文弘揚的是他的精神,我們就要學習這一點?!边@種生拉硬拽的評價,定會讓學生不服,甚至傷害教師的人格魅力。
其他情況如教師獨霸課堂,對學生的發(fā)現(xiàn)不予評價,或者一見錯誤答案、對問題學生馬上言語棒殺、眼神秒殺,這都是不完美的課堂行為。機智的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及時捕捉有效的課程資源,通過機智的課堂評價推動學生認識的發(fā)展,激發(fā)其學習興趣,鼓勵信心。
下面我分享幾個有效評價的教學案例。
課堂評價的功能不僅在于鼓勵,更在于指明方向??茖W合理地評價學生,教師首先要吃透文本,做到心中有數(shù),著眼于學生發(fā)展,表揚要有針對性,批評之中不忘鼓勵,把課堂導向高效。有個大家熟知的案例:“雪融化后是什么?”學生1:“是水?!睂W生2:“是水蒸氣。”學生3:“是春天!”當教師稱贊一個學生的答案為最好時,往往會傷害其他學生的積極性。我們看有位教師是這樣做的:“剛才三種答案都對,但是第三個答案充滿詩情畫意,我更喜歡!大家的看法呢?你也會找到精彩的答案!”于是很多精彩答案如雨后春筍:
“雪融化了變成流水淙淙。”
“雪融化了變成飛流直下的美景?!?/p>
“雪融化了變成山清水秀、鳥語花香。”
“雪融化了變成豐收。”
這個案例中的教師評價科學全面,既肯定了學生的可貴之處,又激發(fā)了學習興趣,教師的話猶如一粒石子,投進學生思維的凈湖,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精彩紛呈,體驗了成功的快樂,教師收獲了開放思維的碩果。
有位教師在上《滿井游記》這堂課時,幫助學生分析:“《小石潭記》以寫‘小’為美,《岳陽樓記》以寫‘大’為美,《滿井游記》以寫什么為美?”學生展示的有:1.“以‘淡’為美?!保ù阂獠粷猓?.“以‘彩’為美?!保ㄉ守S富)3.“以‘初’為美?!保ǔ醮簳r節(jié))……
教師對第三個學生說:“我很理解你的意思,但是‘初’這個詞一般不單用,你能換個詞表達這個意思嗎?”學生說:“改為新!”“好,非常聰明。”又有學生說以“澈”為美,聽了剛才的評價,很快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改為“凈”。教師評價道:“改一字,盡得一個干干凈凈的春天!”這里,老師對不到位的答案沒有全盤否定,而是變評價為追問引導,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替換詞語”完善個人思維,維護了學生已得成果,又進行了有效延伸。
學過課例《白雪歌》,在案例中,三組學生分別進行了演讀、誦讀、唱讀的展示,教師評價第一組,既指出了表演與朗讀配合的不足,又鼓勵了作為“第一個”的勇氣;對第二組的評價,教師加上了簡單的肢體語言,形象生動,簡單到位;第三組,大力表揚學生的唱功,得到學生的一致認可。教師本著鼓勵的原則既肯定了長處,又指出了努力方向,評價語言富有針對性,中肯貼切,學生當會不失勇氣,更上層樓。課堂上教師的一個充滿希望的眼神,一個贊許的點頭,一個鼓勵的微笑,拍一拍學生的肩膀,甚至充滿善意的沉默,都不僅僅是傳達了一份關愛,還表達了一種尊重、信任和激勵,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評價方式更具親和力,更能產生心與心的互動,其作用遠遠大于隨意的口頭表揚。當學生發(fā)表見解時,教師多微笑,多點頭,極其專心地聽,諸如此類的態(tài)勢可以明確地傳達這樣的信息:“我喜歡你!”“請繼續(xù)說下去!”“好,這是你自己的見解!”“這個思考很有價值!”……教師豐富多變的評價語就像飯菜里必不可少的調料,給課堂帶來多滋多味。
語文學習經常要求學生寫批注,把自己的閱讀感受寫在書上,如果教師不予評價,會影響學生認知,如果逐次點評,又無必要。這時候不妨放手學生進行自評、互評,在自主的展示交流中,學生應該會發(fā)現(xiàn)問題,有所積累。
學習《變色龍》這篇課文時,我曾讓學生自主交流個人的批注,有個學生在事后告訴我:“我發(fā)現(xiàn)文中的赫留金其實是個無聊之徒,這個人在被狗咬了以后大喊‘伙計們,別放走它,哎呦、哎呦……’說明他被咬的并不嚴重,如果一個人被狗咬得厲害,會先‘哎呦、哎呦……’這個句子的順序告訴我,他本意是不是就是要敲詐一筆錢呢?老師,你說是嗎?”……聽到這些,我深有感觸,我想這也許是教師評價難以導引的精彩。
有效評價的目的不是為評而評,而是為達成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服務的。因此,課堂評價要適時、適量,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暗示或善意的批評,在課堂上掀起頭腦風暴,喚醒課堂的精彩。也許就在我們的三言兩語之間,做到這一些,需要我們認真學習理論,吃透文本,做好課堂觀察與反思,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讓課堂因評價更高效。
(責編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