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素霞(河北省寧晉縣換馬店鎮(zhèn)曹伍疃學區(qū)055550)
淺析小學數學模型思想及其培養(yǎng)
程素霞(河北省寧晉縣換馬店鎮(zhèn)曹伍疃學區(qū)055550)
數學來源于生活,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氣息,才能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聯(lián)系現實生活,在教學中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數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教學時,教師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使學生產生“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的親近感。
數學小學生活情景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薄笆箤W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一要求特別強調了數學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數學學科作為工具學科,它的教學必須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數學知識必須“生活化”。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fā),聯(lián)系生活講數學,體現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數學生活化的實踐。
數學源于生活,而最終用于生活。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捕捉、獲取、積累生活中的數學知識。
1.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資源。例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各類數據收集,或學生在上學、放學途中遇到的紅燈,某個時間段內路過自己家門口的車輛數等。
2.指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既可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低年級學生數一數客廳的瓷磚數量,比一比身高、體重,認一認周圍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中高年級觀察數學美,如形體的美、結構美等。
學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數學,本身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學生在研究中不斷思考,不斷嘗試,并不斷地體驗成功。如布置學生用硬紙板做一個長方體模型,學生要思考觀察什么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長方體有什么特征,怎樣做才美觀大方。第二天學生帶著自己制作的長方體到課堂時,長方體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師講解,每個學生已有體會,與同學交流時個個胸有成竹,爭先恐后地發(fā)言,這樣的課堂能不充實、活躍嗎?
在教學中,教材中有些地方可能與現實生活脫節(jié)或過時,教師可以合理地將生活化內容填充到教材中,不斷充實教材,使教材富有時代氣息和生活色彩,讓學生喜聞樂見,讓數學貼近生活,用具體生動、形象可感的生活實例解釋數學問題。
例如,教學“減法的一些簡便計算”時,教師可不必按照課本的例題進行教學,而是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中秋節(jié),小明的爸爸媽媽都發(fā)了獎金,一家人去超市購物,小明的爸爸看中了一雙球鞋,價格是188元,他帶著433元,媽媽看中了一個挎包,價格是397元,她帶著562元。他們該怎么付錢呢?怎樣想付得更快?這里,教師賦枯燥的數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缺少時代氣息的題材改編成了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中,同時也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就在生活中,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出發(f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選材,題材要廣泛,呈現形式要豐富多采?!币虼?,在教學中,教師要從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著手,從他們喜愛的事物著手來創(chuàng)設情景,從而使他們主動學習。
課堂教學中如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呢?下面是幾種常見做法:
1.運用實例創(chuàng)設情境。如教學循環(huán)小數概念時,讓學生講永遠講不完的故事,“從前,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說:‘從前,山上有座廟……’”,通過實例初步感知“不斷重復”,再舉出自然現象“水→汽→云→水”的循環(huán),引出“循環(huán)”的概念。
2.運用實物(掛圖)創(chuàng)設情境?!皥A的認識”教學,可這樣引入:出示一幅顏色鮮艷、用正方形做輪子的自行車,問學生這自行車漂亮嗎?喜不喜歡?為什么?教師把正方形車輪換成橢圓后再問學生喜不喜歡?教師再把橢圓形車輪換成圓形,學生才滿意。
3.動手操作創(chuàng)設情境。在推導“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時,學生自帶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動手操作,通過旋轉平移方法把兩個一樣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等于底乘以高,所以三角形面積等于底乘以高的一半。三角形面積公式是學生操作、觀察、思考、概括而來,學生嘗到成功的快樂,不但能掌握知識,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信心和興趣。
4.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多媒體具有直觀、形象、具體、生活化的特點,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使抽象概念具體化,使難理解的問題容易化。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相對的面完全相同,運用電腦平移兩個面完全重合,相對的棱長度也相等,從而達到具體、直觀的效果。
5.模擬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如教學“兩步加減的應用題”時,要求每個小組的同學可以邀請別組的同學參加,小組人數可以比原來的人數多,也可以比原來的少。
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知識,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由于課堂時間短暫,所以作業(yè)成了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成了創(chuàng)新的廣闊天地。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激發(fā)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欲望,引導學生自覺地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問題。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后,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它們,可因地制宜地引導學生課后觀察在我們生中哪些地方有這些圖形。通過觀察、回憶已有經驗,多數學生發(fā)現:書面兒、課桌面兒、黑板面兒、門、玻璃、街道的牌匾、站牌的形狀等都是長方形;地板磚、磁盤、過年貼的福字等都是正方形;樓梯扶手、籬笆格子、玻璃的影子、編織圖形和家具上的某些圖案等都是平行四邊形。使學生深切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有助于學生理解,同時能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也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觀察能力、實踐能力。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交流中,學得積極、主動,思維隨之展開,興趣隨之激起。
總之,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數學,加強知識與實際的聯(lián)系,讓日常生活課堂化,讓課堂教學生活化。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感受數學,學好數學、用好數學。實踐證明,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能使課堂教學活起來,而只有在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中,學生才能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參與到“探究、嘗試”的過程中來。從而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挖掘出他們的創(chuàng)新的潛能,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責編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