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居正(甘肅省隴西縣首陽鎮(zhèn)石家磨小學748106)
在閱讀教學中加強朗讀
錢居正(甘肅省隴西縣首陽鎮(zhèn)石家磨小學748106)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通過不同的朗讀方式,整體感知課文,從中感悟生活,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審美情趣。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主要的教學,朗讀是閱讀教學的最重要手段。所以教師必須重視朗讀,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創(chuàng)設良好的朗讀情境,并且靈活掌握各種朗讀方法。
閱讀教學朗讀興趣情境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通過不同的朗讀方式,整體感知課文,從中感悟生活,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審美情趣。小學生的朗讀水平是其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都深刻地體會著朗讀在語文教學中舉足輕重的作用。朗讀,是學生、教師、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朗讀可以讓學生產生深刻體驗,可以讓學生情藏于心間。朗讀也可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思維,在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獲得思想啟迪。那么,如何讓朗讀為語文教學真正走進課堂,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呢?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主要的教學。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五花八門的教學形式一涌而現(xiàn)。一線教學工作者也在馬不停蹄地探索各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有效課堂、高效課堂也應運而生。近年來,隨著國家和各級地方對教育資源的不斷投入,多媒體已經完全走進課堂,大有無課不用課件的趨勢。語文教學走到今天,我們可真正應該反思,語文到底應該教什么?怎樣教?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把重點放在哪里呢?我認為,朗讀最重要。讀課文,其實質是實現(xiàn)學生和文本的第一次對話。所以作為語文教學工作者,應該有這樣的認識。朗讀也是學習語文的一項基本功,所以要讓學生多讀。多讀既是感知、理解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語感,提高閱讀能力的必要條件?!皶x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中第一自然段:“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句中用了兩個“不可估量”,讀完課文后,兩個“不可估量”會給你內心一種什么樣的滋味?真是一石激起千波浪,由于學生的生活經歷、生活感受、生活情感、生活體驗不一,因此,有的學生說:“可惜?!庇械膶W生說:“悲哀?!庇械膶W生說:“痛恨?!庇械膶W生說:“憤怒?!苯又寣W生帶著各自的感受、體驗品讀課文,再通過多種形式反復地品讀,讓學生讀出“可惜、悲哀、痛恨、憤怒”等心情,用心感受作者的內心世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才能有朗讀的強烈愿望,才能激發(fā)學生朗讀的熱情。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令學生吟誦,要他們看做一種享受,而不看做一種負擔?!边@就要求教師要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方法很多。根據小學生對畫面的情有獨鐘,所以可以利用教材中充滿童趣、色彩鮮艷的插圖,也可以借助電教手段,制作課件,用以激發(fā)學生對課文內容強烈的閱讀欲望。從而積極主動去朗讀課文,理解感悟課文內容。當然,朗讀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教師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的示范朗讀,同樣能使學生發(fā)生興趣,并嘗試去模仿。在他們的幼小心靈中,會形成一個小小的朗讀世界,獨特的朗讀模式。在這種情形下,學生會自覺主動地去感受語言的魅力,積累豐富語言。在朗讀過程中,必然會融入自己情感,做到了生本的對話。在訓練學生朗讀時,可以采用齊讀、分角色朗讀、分組讀、自由讀等多種朗讀形式。在朗讀教學中,音樂也不可缺少。動聽的音樂,能使人在一定的氣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感悟,能帶領人們進入精神的領域,能烘托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情緒,更進一步感受課文中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所以,配樂朗讀一篇篇課文,會收到特殊的審美效果。記得有教師在教學《飛奪瀘定橋》一課時,他選用的背景音樂就是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尤其在朗讀“攻天險”部分時,選用了第八樂段“九里山大戰(zhàn)”一章。這段音樂扣人心弦,激蕩澎湃,以古曲特有的表現(xiàn)手法,演奏家高超嫻熟的演奏技巧,正好表達了紅軍戰(zhàn)士奮不顧身的英雄形象,反映出紅軍戰(zhàn)士的強大攻勢和英雄氣概,同時也再現(xiàn)了那段刀光劍影,鐵騎縱橫萬軍廝殺的激戰(zhàn)場面。教師朗讀時也能把握輕重緩急,時而高昂,時而低沉,時而急促,時而舒緩,不覺使人感到聞其聲,如見其人,身臨其境,感染力異常強烈。
談到創(chuàng)設情境時,我們就會想到現(xiàn)在語文課堂上盛行的多媒體教學。教師往往會用多媒體代替文本,不是讓學生讀書本上的課文而是讀屏幕上的字幕。這樣的朗讀,因為多媒體的精彩畫面而大大地影響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入閱讀和思考。做為語文工作者,我們必須要認識到,語文的根本任務是什么?閱讀教學的基本內容是什么?閱讀教學根本的就是要讓學生去讀,放開去讀,是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才得以交流品味,才能使學生展開想象,實現(xiàn)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才能塑造個性化的情感解讀。語文教學也是如此。我們不能讓現(xiàn)在的科技進步取代語文最真的內容。不能用直觀圖像取代語言感知,更不能用解說搶占學生閱讀課文的時間。所以說,所謂的“情境”,不是喧賓奪主的多媒體課件,也不僅僅是教學掛圖、卡片等,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教師的入情入境才是關鍵所在。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苯處熞燥枬M的精神進入課堂,將文章中的情與自己心中的情融注于講解之中,洋溢于講臺之上,再反轉過來如水似地流到學生心中,喚起學生的情思,使學生情不自禁地跟教師一起去體會文章的意境。如在設計《月光曲》一課時,在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體內容以后,就可以啟發(fā)學生換位閱讀,假如你是“貝多芬”,你會怎樣?學生若有所思,邊讀邊設身處地地沉思起來。當讀到“盲姑娘渴望親耳聽到貝多芬的演奏,卻又怕哥哥難過,安慰哥哥:‘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币欢螘r,學生被主人公的善良紅純潔、通情達理、善解人意所打動了;當學生讀到“貝多芬……推開門……前面坐著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眼睛瞎了”時,震驚地說:“是她嗎?這就是那位善良的姑娘嗎?她雖然身患殘疾,但意志是多么的堅強??!”這不僅形成了生本的對話,而且還嘗試了作者和學生的對話,實現(xiàn)了共鳴,達到了更高的藝術境界。
在閱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朗讀,充分地運用多種手段進行朗讀訓練。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教師范讀,可以營造課堂氛圍,有效破解課文朗讀的重難點。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教師配樂配畫面朗誦,便能引領學生走進神奇的世界。自由朗讀隨意性大,給學生想象留有余地,如課文《在山的那邊》就是學生自由朗讀的最好課文。分角色朗讀可以充分發(fā)揮其品味語言藝術,領悟作品內涵,也能促進學生的個性朗讀。表演式朗讀,是把朗讀與表演結合起來,學生可以展現(xiàn)動作,展示豐富的表情,能夠更直接地感受作品的意蘊。如朗讀《海燕》就是如此。指名學生朗讀,也是教師經常采用的方式之一,這種朗讀方式,傳達出教師的信任與肯定,會增強學生的朗讀信心。對于課文中運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的語段,或者具有總起、過渡等作用的句段,以及描寫精彩的句段,需要引導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思考、討論,才能理解、領悟。
(責編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