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芬河北省新樂市教師進修學校附屬中學
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嘗試
陳 芬
河北省新樂市教師進修學校附屬中學
在20世紀90年代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健康解釋為“一個人只有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性良好和道德等四個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敝橇Πl(fā)展、品德培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競爭能力、自主人格、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都要受心理素質的影響。而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范疇。本文簡要論述了體育教學如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旨在調動教師體育教學的積極性,更好的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實現(xiàn)體育教學的目的。
體育教學;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各類研究和調查數(shù)據表明,現(xiàn)階段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峻。學校體育教學應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當前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怎樣在體育教學中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促進學生身心兩健,是我們體育工作者的一項新課題。在很多時候,由于教學內容、方法的改變、學生完成動作的失敗、師生交往或學生交往的沖突等原因,課堂集體氣氛會發(fā)生起伏變化,從而對每個成員的情緒產生振動和感染,使每個成員的心理活動隨課堂氣氛的改變而變化。體育課堂教學心理氣氛的優(yōu)化可以發(fā)揮其愉悅和調節(jié)的作用,使集體的情緒處于適度的亢奮狀態(tài),每個成員在認知上相近,情緒上相融,心理上互動,課堂氣氛活躍,教與學、練的情緒高漲,學生處于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之下,認知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發(fā)揮和提高,學、練效果得到了最優(yōu)化。那么,我們的體育教學是如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呢?
1.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互幫合作快樂的情感。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著重培養(yǎng)學生互相合作學習的習慣?;ハ鄮椭?、探討學習,使學生在交往的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也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
2.在游戲中培養(yǎng)學生團結拼搏奮發(fā)進取精神。
教學中運用游戲,能夠使學生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團結一致,奮勇拼搏。如集體跳長繩游戲比賽,接力跑游戲等集體游戲活動。通過對游戲規(guī)則的了解和參與游戲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一致,努力拼搏奪取勝利的精神品質,同時讓學生在比賽中也體驗到勝利的喜悅。
3.讓學生感受老師的關心。
體育活動中以小團體為主的練習活動,可以縮短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心理距離,使他們相互產生親切感和依賴感。在活動中,教師應經常注意學生的活動,關心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如可以拍拍學生的肩膀表示鼓勵、肯定、贊賞。
1.理論學習法。
體育理論課一直是學校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學校的體育教學應該給予重視。通過體育理論課的方式講授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讓學生了解真正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一定的社會適應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其中身體健康是其它兩個方面的物質基礎,心理健康能使生理健康產生更大的價值。
2.激勵表揚法。
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體驗到快樂,這對于具有強迫癥和抑郁癥的學生,能夠起到較好的緩解與調節(jié)作用,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適當,教學的內容與形式,要充分考慮到個體的差異,定出不同的期望目標,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應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或讓學生自己選擇,使每個學生的興趣、特長都能得以發(fā)揮,在各自擅長的項目中找到運動的樂趣、展示自己的才能。
3.交流法。
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創(chuàng)造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學生有了逆反心理,教師要主動與之溝通,進行疏導。營造一個融洽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教學氛圍,對學生的不良心理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體育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運動技術水平以及身體素質狀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并因人而異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4.誘導法。
心理研究表明,當自己的能力適應任務挑戰(zhàn)時,學生就會產生愉快。在體育教學中要善于利用任務進行誘導,循序漸進,使其懂得只要主觀努力,方法得當,就能將自己的潛能挖掘出來。揚長避短,逐步發(fā)展身體素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
5.感染法。
對于某些技術動作,盡管教師做了技術示范,可是有的學生不相信自己也能完成這些技術動作。這時候,教師除啟發(fā)、鼓勵學生的信心外,還可以選擇有代表性的同學去帶頭練習,當他們成功的完成這些技術動作時,能很快的消除這部分學生的心理顧慮,增強其完成動作技術的自信心。正確看待合理的運動負荷與心理健康的關系,體育教學中的影響因素有運動類型、運動強度、運動持續(xù)的時間和運動頻率,從運動類型來說,能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令人愉快有趣的運動,有氧運動,回避人際競爭運動,可以自定步調的運動;從運動強度來講,目前大多數(shù)研究認為,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強度能夠改善情緒狀態(tài)和焦慮、抑郁、緊張和疲勞,相反,大強度的運動卻可能增加緊張、疲勞;而運動持續(xù)時間,研究認為每次運動時間不少于20——30分鐘。
6.自我暗示法。
教師要向學生傳授有關的運動心理學知識,并結合練習進行心理訓練。培養(yǎng)學生具有面臨某種情況感到信心不足時,進行積極的有效地自我暗示、自我鼓勵的能力,從而逐步消除其不良心理障礙,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只要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來調整學生的心理,學生就有可能學得積極主動,并學有成效,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