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惠
近年來,在潘新和教授的“寫作本位”理念指導下,筆者依托教材,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創(chuàng)造性的言說表現(xiàn)形式和文本進行更深層的對話,力求把課文中所積累的言語通過思考表現(xiàn)到新的情境中去,從而轉(zhuǎn)化成對學生有價值的東西,以期達到“勞于讀書,逸于作文”的效果。以下是筆者在高中散文閱讀教學實踐中進行讀寫能力遷移的幾點做法,與同仁分享。
一、賞析語言特點,仿寫富有情采的語段
高中語文必修課本(人教版)所選的現(xiàn)當代散文大多數(shù)是文質(zhì)兼美的名篇佳作。有的語言犀利幽默、思想深刻,在嘻笑怒罵中給人以美的享受,如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拿來主義》;有的語言精練準確、清新雋永,具有立體感和聲韻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的語言清新典雅、酣暢明快,雅俗熔于一爐,如郁達夫的《故都的秋》,等等。
在引導學生涵詠體味語言之美時,可以讓學生刻意模仿,將閱讀所得遷移到自己的寫作實踐中去充盈自己的語言。如學習《荷塘月色》描寫月色的語段時,可以引導學生用比喻、擬人的句式來描寫“小區(qū)(鄉(xiāng)村)月色”;學習《故都的秋》五幅秋景圖時,可以引導學生調(diào)動視覺、嗅覺等各種感官用細膩的筆觸寫《家鄉(xiāng)的
秋》;背誦《記念劉和珍君》第2節(jié)時,可以引導學生揣磨“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等句子的深意,體味反復和反問的句式對表達作者強烈的憤怒和澎湃的激情的作用,然后讓學生也運用這樣的語言來抨擊某一種不良的社會現(xiàn)象。
仿寫是將閱讀積累的言語遷移到寫作訓練中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仿其形,立己意,以模仿而來的精練優(yōu)美的語言表現(xiàn)自己獨特的體悟,學生的語言便不再干癟貧乏,行文構(gòu)思就不會抽象。
二、把握文體特征,師法生動的表達技巧
在學習這些散文時,可以指導學生抓住使形象(或人或物或景)鮮活生動起來的表達技巧,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置身于彼景彼事彼情之中,感同身受。以便在寫作時也能運用各式各樣的表達方式,或白描寫意或工筆雕琢,或繪聲繪色或動靜結(jié)合,來豐滿自己所刻畫的形象,使其生動逼真。
比如,學習必修一《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想必許多學生對那“‘啟超沒有什么學問——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可是也有一點嘍!”印象深刻,筆墨不多,卻足見梁任公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及人格氣質(zhì)。可以先讓學生感同身受一下,模仿梁任公講演,從而體會梁實秋“描寫要深刻,篇幅不一定要長”的筆力;然后讓學生借鑒本文描寫著重于表現(xiàn)神采的技法來描寫自己的老師上課的形象。
再比如,學習郁達夫《故都的秋》,品析作者將眷戀故都的情愫寄寓在對故都的秋“色”“味”“意境”和“姿態(tài)”的描繪中的表達技巧后,讓學生嘗試著去尋找故鄉(xiāng)的秋,描其形繪其色,來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源自學生切身體悟的感受,定會深深地撞擊學生的心靈。通過師法教材中生動的表達技巧后,難以摹寫的情景在找到表達的方式后便能涌現(xiàn)到面前。
三、借鑒文本思路,觸發(fā)人生世相的評說
必修四所選的議論性散文,如《拿來主義》《敬畏生命》等大多寓理于社會人生種種世相中,縱貫古今,橫亙中外,這些文本所闡述的社會人生的問題往往與學生密切相關(guān)。因此在閱讀時,我們可以先指導學生從文本結(jié)構(gòu)入手,沿著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怎樣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怎樣把材料和觀點緊密結(jié)合起來;然后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質(zhì)疑或評說,與作者、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從中得到啟迪和熏陶。
比如《拿來主義》結(jié)構(gòu)嚴謹,邏輯性強,學習時可以先引導學生理清行文思路,抓住文章的觀點。之后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小組討論:近百年來我們從外國“拿來”了什么,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拿來”?學生便可以按照《拿來主義》的思路擬出提綱:“當下現(xiàn)狀(該不該拿)—拿什么—怎么拿”,并進行討論,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然后訴諸筆端就不是那么為難的事情了。
細膩的感受,明晰的表達是寫作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通過課內(nèi)文本的閱讀來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議論文寫作思路,讓他們在發(fā)表自己對人生世相的看法時,有路可循,有法可依,能用課內(nèi)所學知識去緣事析理,形成觀點,讓自己的文章有條理。當然,言說表現(xiàn)形式可以豐富多樣,讓學生寫讀后感、一句話點評、為自己欣賞的文本寫推薦語、為作者寫頒獎詞、把閱讀材料轉(zhuǎn)化成寫作素材等,不一而足。
美國教育家彼得·克萊恩說得好:“孩子們所擁有的潛力比目前的教育體制所能啟發(fā)他們的多得多。你必須要從旁協(xié)助他們。”在閱讀教學中,只要教師經(jīng)常引導學生依托教材,在讀中學寫,在寫中深讀,讓教材更好地發(fā)揮“示例”的作用,就可以形成一個讀寫遷移、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環(huán),從而讓學生享受到讀寫的樂趣。
作者單位: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學(36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