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第二中學734000)
素質教育背景下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路
姜寅基(甘肅省張掖市第二中學734000)
體育教學改革:傳統(tǒng)體育教育思想與教學實踐的差異;教學改革的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缺乏整體性;應試教育體制的制約;體育教學資源配置不平衡,城鄉(xiāng)體育教師之間的交流不夠。加快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把“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落到實處;重視體育教學資源特別是鄉(xiāng)鎮(zhèn)農村學校的投入、利用與開發(fā)。
體育教學對口支援公平教育學校與社區(qū)
關于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和青少年健康成長,認真貫徹落實學校體育的決策部署,推動學校體育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中小學學生體質健康指標出現好轉。但學校體育仍然是整個教育工作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學生體質健康形勢依然嚴峻?!皬娀w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把體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學校體育工作取得明顯突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學校體育改革已經走過了30年。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過程中,體育教學改革也在蓬勃進行,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的教育理念。豐富了學校體育內容,改進了學校體育的方法。探索引入到具體的教學改革實踐中,接受實踐的檢驗,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改革實踐成效。
1.傳統(tǒng)體育教育思想與教學實踐的巨大慣性影響體育教學改革的因素和環(huán)節(jié)很多,短期內體育教學體系在一朝一夕內變革是不現實的。這個問題之所以深刻,是因為它涉及了教育行政部門的理念、各個學校的“一把手”負責人的“愛好”以及教育質量是學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線等重要問題。
2.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在經歷了“競技體育”“素質教育”“快樂體育”“陽光體育”等時期。體育課內容龐雜、主題分散、形式主義、華而不實,更有不少學校隨意擠占、挪用、停上體育課的現象時有發(fā)生;真正開足開齊體育課的不足30%;開設課外體育活動的占40%,開設體育健康理論課的占25%,多數學校不能夠開展業(yè)余訓練。體育教學失去個性,教學過程“蜻蜓點水”,教學質量下降,體育課隨意性大,近20%的學校采用“放羊”式和“半放羊”式的教學。
3.體育教師資源配備不均衡,待遇偏低。中小學體育教育還是受到種種因素的干擾,存在著“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扎實實”的現象。體育工作“說起來重要,忙起來不要”。重智育、輕體育現象仍然存在,忽視對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得不到保證。體育課名存實亡,學生體質嚴重下滑。
在教育投資方面,城市和農村,特別是偏遠農村學校差距很大。作為人力資源的主體——體育教師,工作中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像其他學科的老師一樣,需要評職稱、晉級,因為體育學科的特殊性,在學校學期、年度考核中不被看好,工作得不到領導的肯定,積極性受到很大的打擊。
4.場地器材嚴重不足。體育設施資源由于受重視程度不夠,教育經費短缺,達到國家規(guī)定標準比例20%,其中實心球、啞鈴、“山羊”、跳繩、欄架、等半數以上數量不夠,從布局上看:單、雙杠、籃、排球場、沙坑等,“分散”多于“集中”。“不便組織上體育課”占80%,其中50%學校只有少數學生參加體育活動,90%以上體育教師感到不便組織上體育課,大多數學校達不到完成教學任務的設施條件,更談不上不斷改革教學內容所需的體育設施,使體育教學變成無源之水。
1.開足上好體育課。確保每天鍛煉1小時。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因地因校制宜,開展形式多樣、簡便易行、效果明顯的運動項目。定期不定期舉辦各類運動會、體育文化節(jié)等。改進體育考試評價。將體育課作為高、中考畢業(yè)、升學的必考課。
2.加快體育教師配備。鼓勵體育教師“送教下鄉(xiāng)”,“實施輪崗制度”,定期組織中小學體育教師基本功比賽和優(yōu)秀課研討展示活動。
3.突出重點項目,力爭校園傳統(tǒng)項目取得重大突破。通過招生考試政策疏通體育人才成長通道,源源不斷培養(yǎng)優(yōu)秀體育運動后備人才。
4.正確處理好繼承與改革的關系。學校體育取得的顯著成就;在不否定傳統(tǒng)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前提;借鑒先進的思想和方法;在肯定繼承過去同時,用辯證、發(fā)展的觀點理解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從課程建設到體育課教學,從課外體育活動到課余運動訓練,從師資隊伍建設到場地器材配備,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巨大的成就,積累了豐富經驗和精神財富。將有助于體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fā)展。
5.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充分挖掘鄉(xiāng)土教材。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結合我國學校體育的實際、不同民族地域特點以及學校實際情況,開展適合各地區(qū)、各學校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體育活動內容不斷涌入校園;學校因陋就簡、因地制宜地利用有限的體育設施以產生最大的使用效果;積極開發(fā)和利用各種體育資源,體育教學內容根據在不違背學校教育規(guī)律或原則的前提下,挖掘民族和地方傳統(tǒng)體育健身項目,引入新興健身項目,把鄉(xiāng)土教材、自制健身器材、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引入課堂。如街舞、搏擊操、竹竿舞、抖空竹、太極劍、廣場舞、花樣跳繩、毽球、鍋莊舞等諸多項目。充分利用自己豐富的實踐經驗,開發(fā)設計學生心中理想的教學內容。組建各種形式的俱樂部,做到“學校有特色,班班有項目,人人重參與”;體育工作者應以高度的責任感,樹立堅定不移的信念,迎合學生在應試教育壓力下,利用體育課輕松快樂的要求。教育和引導學生增強體質。評價不同學校的改革,深入調查研究,腳踏實地地指導學校如何根據自己的實踐進行改革。
6.重視體育教學資源的投入、利用與開發(fā)。一方面,各級教育管理部門應高度重視,積極推行有效政策,加大各級各類學校體育經費的投入。另一方面,搭建平臺,使城市與農村之間、學校之間、學校與社區(qū)之間、學生之間多一些交流、溝通。
推廣先進經驗與改革措施,了解國外先進教育思想,學校體育必須重視國家和社會的需要;認真學習和借鑒先進經驗,應充分考慮現有的基礎和實際;作為上級領導部門,全面貫徹和落實2014年7月30日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加強對學校體育改革的領導,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升學校體育工作整體水平;學校統(tǒng)籌按安排,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嚴格按課程標準開展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的“大課間體育活動”;保證運動負荷,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鍛煉,為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而不懈努力。
[1]袁貴仁.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4.
[2]陳斌.中學體育新課程標準出現的不適應及對策研究.
[3]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