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學生村官“陌生人”心理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2015-07-12 17:38:36
      鎮(zhèn)江高專學報 2015年2期
      關鍵詞:村官陌生人群體

      于 江

      (鎮(zhèn)江市行政學院 科研處,江蘇 鎮(zhèn)江 212003)

      大學生村官“陌生人”心理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于 江

      (鎮(zhèn)江市行政學院 科研處,江蘇 鎮(zhèn)江 212003)

      通過在江蘇省Z市展開的實證研究探討大學生村官中的“陌生人”心理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發(fā)現(xiàn),在該市的大學生村官群體中確實存在一種表現(xiàn)為焦慮、孤獨、不確定感、缺乏歸屬感的“陌生人”心理,而職業(yè)成就、交往與性別等因素是影響這一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

      大學生村官;“陌生人”心理;影響因素

      自1995年江蘇省率先招聘大學生擔任農(nóng)村基層干部起,全國不同地區(qū)相繼開展大學生“村官”項目,有研究預測到2015年中國大學生村官數(shù)量將達到40萬人,2020年將達到60萬人;同時還指出,伴隨著人數(shù)的快速增長,大學生村官“下不去”和隱性流失現(xiàn)象是該計劃的主要問題[1];另一項研究也表明,“流動”成為大學生村官的常態(tài)選擇、集體歸宿[2]。

      1 研究的緣起

      充滿巨大流動性的大學生村官群體在基層中的角色與作用令人擔憂,社會學家齊美爾在大都市研究中描述了一種“今天來了明天留下,卻又保持著來去自由”的人,這些人從一開始就不屬于所在群體,并帶來這個群體本身所不具備的特征,這種人被稱為“陌生人”?!澳吧恕迸c所在群體之間存在著嚴重的認同障礙,一直處于群體的邊緣直至離開。如果大學生村官也如同都市陌生人一般存在于基層村社,而本身不能或不愿融入新群體,同時也不為基層社會所理解接納,既不能服務于社會,也不能實現(xiàn)自身價值,必定是決策者們不愿意見到的結果。事實證明,大學生村官原本就包含了連通理想與現(xiàn)實、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鄉(xiāng)村與城市、政府與社會等諸多命題,蘊含著各種可能的“二元難題”, 大學生村官作為新的群體樣式進入這些情境,極有可能產(chǎn)生所謂的“陌生人”心理,從而使大學生村官們充滿著不確定感、動蕩性和邊緣感,甚至可能會導致整個大學生村官項目的失敗。

      本文基于2012年在江蘇省Z市開展的一項實證研究,致力于驗證大學生村官群體之中是否確實存在著“陌生人”心理,以及分析導致這一心理形成的因素,力求能夠有的放矢,找到助力大學生村官真正融入基層社會,充分發(fā)揮才能,最終實現(xiàn)政策目標的有效路徑。

      2 “陌生人”理論與實證設計

      2.1齊美爾的“陌生人”與假設

      齊美爾在大都市研究中提出“陌生人”這一重要的社會學概念,隨后,芝加哥學派代表人物羅伯特·帕克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邊際人”(marginal man)的概念,繼承了齊美爾關于“陌生人”的主要觀點,帕克認為“陌生人”之所以存在“陌生感”是因為“新的社會環(huán)境導致的文化認同的缺失,產(chǎn)生‘兩個或以上個體或其他范疇之間的能察覺到的親近感的缺失’”[3],他將那些處在兩種文化和兩種社會的邊緣人稱為“邊際人”,這些人是“焦慮不安、適應不良,既渴望成為新群體成員但又遭到排斥”[4]的人,并且帕克還斷言,造就“陌生人”的兩種文化和社會從未完全滲透與融合在一起。之后歷經(jīng)斯通奎斯特的拓展,“邊際人”跳脫出種族差異①帕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移民族群,對于猶太人、黑人、混血人群的研究占其研究的主要內容。的框架,將純文化差異也列入“邊際人”產(chǎn)生的情境,認為除了移民因素以外,教育、婚姻都可能產(chǎn)生邊際性或者陌生感。

      筆者認為,作為國家選派到基層任職的大學生村官,存在著先驗的陌生感,無論是社會新鮮人身份、生活空間轉換還是文化環(huán)境差異都可能造成這個群體的獨特心理,所以我們進行了如下假設:1) 在大學生村官群體中存在一種影響其行為的“陌生人”心理,主要表現(xiàn)為外地人感受、不確定感、孤獨感和缺乏歸屬感;2) 大學生村官的“陌生人”心理受地域轉換、教育經(jīng)歷、文化差異、工作因素等諸多因素影響。

      2.2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江蘇省Z市在職的800多名大學生村官中隨機發(fā)放了35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02份,并且根據(jù)問卷分析的初步結果進行了追蹤訪談。

      2.2.1 問卷設計

      按照筆者對“陌生人”心理的理解,分別從心理表征和行為模式兩個維度設計了10個項目來描述“陌生人”心理(見表1),并羅列了可能影響此心理形成的若干因素,我們利用SPSS15.0軟件對問卷結果進行分析,以判斷我們的假設是否成立。我們對問卷的內部信度做了測試,其Cronbach’s Alpha系數(shù)為0.705(見表2),問卷具備良好的信度。

      表1 大學生村官“陌生人”心理問卷項目設計

      表2 大學生村官“陌生人”心理問卷信度統(tǒng)計

      2.2.2 樣本情況

      在302個對象組成的樣本中,男女比例為1 ∶1,年齡多集中在30歲以下,本科學歷,任職時間在6年以內(見表3)。

      表3 大學生村官“陌生人”心理問卷樣本基本情況

      注:本省特指本市以外本省的其他城市。

      3 問卷分析與結果

      3.1大學生村官群體存在“陌生人”心理

      頻數(shù)統(tǒng)計顯示,在心理表征上,大部分被試并沒有“外地人的感受”(74.2%的人一點都沒有外地人感受,25.8%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外地人感受)。有77.2%的人有不同程度的“不確定感”,60.9%的人沒有明確的“歸屬感”,超過50.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孤獨感”。運用SPSS15.0軟件對4種心理表征進行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適合度檢驗KMO=0.757,Bartlett球形檢驗達到極其顯著水平(見表4),可見這4種變量(指外地人感受、不確定感、孤獨感和缺乏歸屬感)具有明顯的結構性,可以進行因素分析。當提取一個因子時,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57.0%,我們隨后提取了兩個因子,其方差貢獻率在75.0%以上(見表5),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旋轉在3次迭代后收斂)表明主要有兩個因素影響了大學生村官們的心理感受(見表6)。將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即因素1命名為“陌生人”心理(另一種影響因素主要解釋了“外地人感受”,這與我們在頻數(shù)分析時的發(fā)現(xiàn)相一致①我們對“外地人感受”和其他可能變量進行了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外地人感受”與籍貫有密切的聯(lián)系,也就是說,雖然我們的問卷是從任職村域層面定義外地人概念的,但是被試還是以慣常的籍貫標準理解了這一試題,所以這一影響因素被我們排除在外不予討論。)。在本文的樣本中,有約53.0%的人存在此種心理傾向。

      表4 4種變量KMO 和 Bartlett檢驗結果

      表5 4種變量因素分析解釋的總方差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旋轉法:具有Kaiser標準化的正交旋轉法。

      行為項目的頻數(shù)分析表明,在這一樣本中,90.1%的大學生村官沒有在任職地居??;51.0%的人不使用或很少會使用當?shù)胤窖裕?.8%的人以所在地居民為主要交往對象;對于任職期滿后的選擇,有23.4%的人明確表示愿意繼續(xù)留在基層(或留任或留村創(chuàng)業(yè)),52.3%的人明確表示會離開任職村或社區(qū),22.3%的人表示尚未確定。

      將“陌生人”心理與這些行為項目進行相關性分析(見表7),發(fā)現(xiàn)這一心理與村官們的語言使用、交往對象選擇、交往情況、職業(yè)規(guī)劃、出路選擇、社區(qū)印象都具有顯著的相關性。具體而言,具有“陌生人”心理的村官們日常生活中傾向于使用普通話,更容易選擇家人朋友為主要交往對象,與任職地居民的交往較少,職業(yè)規(guī)劃不甚明確,更容易對任職社區(qū)產(chǎn)生負面印象,任職期滿后更多地會選擇離開任職地重新就業(yè)。

      表7 大學生村官“陌生人”心理與6種行為的皮爾遜相關系數(shù)

      **:在置信度(雙側)為0.01時,相關性是顯著的。

      *:在置信度(雙側)為0.05時,相關性是顯著的。

      綜上,可以證明第一個假設,即在大學生村官群體中確實存在一種影響行為選擇的心理傾向,這種心理導致大學生村官群體感受到不確定性、孤獨感和一定程度的外地人感受,并且使他們缺乏歸屬感。這些大學生村官雖然在基層社區(qū)工作生活,但他們并未真正適應基層、投身基層,具有較強的流動傾向。

      3.2大學生村官“陌生人”心理的影響因素分析

      借助SPSS15.0軟件,我們將“陌生人”心理因素作為因變量,將性別、籍貫、年齡、婚姻、學歷、專業(yè)、成長背景、任職時間、職務、主要工作、職業(yè)規(guī)劃、工作建議被采納程度、借調經(jīng)歷、工作分配情況、與當?shù)鼐用窠煌闆r、主要交往對象作為自變量,引入多元回歸分析模型并進行相關檢驗,得到最佳擬合方案(見表8,表9,表10),其中預測變量為:交流對象、性別、交往情況、工作分配、職業(yè)規(guī)劃、工作建議。

      表8 大學生村官“陌生人”心理影響因素多元回歸模型摘要

      表9 大學生村官“陌生人”心理影響因素多元回歸模型方差分析

      表10 大學生村官“陌生人”心理影響因素多元回歸模型系數(shù)

      從分析結果看,該模型的擬合優(yōu)度為0.45(表8),說明方程可以解釋45.0%的差異,擬合程度較好,F(xiàn)值的顯著性p<0.01(表9),說明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存在明顯的線性關系,5個自變量系數(shù)的t檢驗都達到了顯著水平(表10),其中有4個因素都達到了極其顯著水平,說明這些因素對于“陌生人”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作用。具體來看,“陌生人”心理影響因素分為3類:職業(yè)因素、交往因素和自然因素。其中職業(yè)因素的影響最大,職業(yè)規(guī)劃清晰、分工明確、工作建議經(jīng)常被采納的村官最不容易產(chǎn)生“陌生人”心理;同時,與所在地村民交往密切的村官也不容易產(chǎn)生“陌生人”心理;最后,相較于女性村官而言,男性村官更容易產(chǎn)生“陌生人”心理。

      模型的最優(yōu)擬合結果顯示的影響因素與假設2并不完全相符,尤其是環(huán)境、教育因素并未出現(xiàn)在模型因素當中,對于這樣的結果下文將進一步進行討論。

      4 大學生村官“陌生人”心理形成的影響因素

      關于“陌生人”心理影響因素,本研究曾假設為:環(huán)境、教育和政策,其中環(huán)境因素是指村官成長環(huán)境與任職環(huán)境在地域與城鄉(xiāng)兩個維度上的差異(即本地—外地,城市—農(nóng)村);教育因素是指大學生村官作為接受了高等教育剛剛從象牙塔中走入現(xiàn)實社會尤其是基層社會的新手,對于社會現(xiàn)實具有一定的陌生感,在進一步社會化過程中必然會產(chǎn)生疑惑或者焦慮;政策因素是指大學生村官計劃的政策設計,因為從“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動”的基本設想可以看出,這樣的制度設計可能會為投機者創(chuàng)造機會。事實證明,“流得動”最終成為政策投機的關鍵,很多人正是沖著“流得動”才選擇“下得去”的,并且也將“流得動”作為就業(yè)的最終目標?!傲鲃印笔悄吧说闹匾獦酥荆琮R美爾筆下的小販,雖然為村民帶來貨物和訊息,但是他們始終不會在社區(qū)永久地停留下去。一心想要離開的人,必然會與任職地保持著各種距離,成為“主觀故意”的陌生人。但事實證明,這些可能的因素對于大學生村官“陌生人”心理的形成并沒有產(chǎn)生顯著的影響,反而是“職業(yè)表現(xiàn)”“交往因素”和“性別因素”成為三大影響因子。

      4.1職業(yè)的兩難

      政府選拔、充實到基層的管理者,在城市和農(nóng)村、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建起一個有效的溝通渠道和壓力緩沖地帶。有學者認為大學生村官是鄉(xiāng)村民主最好的實踐者,是“實現(xiàn)知識與社會相結合、農(nóng)村與城市相結合、上層與基層相結合的適合人選”,既可以“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又“可以提高民主決策科學性”而“避免多數(shù)人的暴政”,最終“促進國家與農(nóng)村社會的良性互動”[5]。

      事實上,大學生村官在實踐中并不那么容易。正式的組織賦權與民主語境中的權威是基層管理者的兩大合法性來源。有只是與上級部門保持一致,遠離鄉(xiāng)土的傳聲筒式的村官;也有融入鄉(xiāng)土利益,成為農(nóng)民代言人,并且不惜為了代言利益對抗正式組織的村官。前者不是大學生村官政策本意,后者難以成為體制內村官的理性選擇(相較于傳統(tǒng)村官,大學生村官的特殊事業(yè)人員編制凸顯其體制內色彩)。能做的就是在這兩條路中間,進退自如、左右逢源,這正是大學生村官們要取得職業(yè)成就的不易之處。在訪談中,很多大學生村官認為自己的能力完全能夠承擔起更多的基層管理責任,但卻不為當?shù)卮迕窕蚴乾F(xiàn)任基層領導者所認同,基層民眾和領導者認為經(jīng)驗和閱歷才是基層工作所需要的。一些人甚至懷疑大學生村官投職基層的誠意,認為即使是一名真心實意服務基層的大學生,通過用心學習,至少也需要約5年的時間才能真正熟悉所在地的民情民俗,而對目前的大學生群體能否堅持5年,他們還有所保留,在他們眼中,這些“空降兵”并非“自己人”。

      4.2交往的困境

      這種不是“自己人”的定位也延伸到了交往領域。傳統(tǒng)的基層交往模式建立在熟人社會的差序格局當中,血緣、地緣、業(yè)緣是構成交際圈的重要因素。前兩大條件是大學生村官難以克服的先天不足,在本文的調查中,任職村人氏或在任職村有親屬關系者占比都不超過10%。從居住地看,也是不到10%的大學生村官會在任職村社居住,可以說,除了工作以外,他們并非這個生活共同體成員。至于業(yè)緣上的交往,聯(lián)系前文所分析的職業(yè)中的困難,不難看出其中的艱難,大學生村官很難與當?shù)鼐用癜l(fā)生深層次的交往。

      這種交往的缺乏和不深入是雙向的,也就是說,除了所在地居民和原管理者沒有給予大學生村官太多機會以外,大學生村官本人也存在著交往消極的一面。以語言使用為例,在調查的302名村官當中,超過50%的人以普通話為主要語言,而非所在地方言,值得注意的是,該群體近66%為本市籍貫,具有方言能力。語言的使用情況是表征群體成員歸屬感的重要特征,也是影響交往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基層社會交往中,語言的選擇甚至是劃分不同群體的標志。對于普通話的選擇偏好反映出的可能是連大學生村官自己也不自覺的消極交往態(tài)度。當這種態(tài)度通過有限的交往傳遞給交往對象時,便進一步加劇了大學生村官與所在地居民的交往障礙,而導致這種消極態(tài)度的重要因素很可能就是大學生村官無心扎根基層的投機心理。

      缺乏血緣、地緣關系的大學生村官沒有從業(yè)緣上打開立足基層的局面,各類交往必然浮于表面,最終加深這種“陌生人”心理。

      4.3性別的差異

      提出假設之初,筆者認為女性對于孤獨感、不確定感、不安全感和無歸屬感等情緒更為敏感,并且相較于男性村官可能更加難以在基層工作中獲得成就,所以女性出現(xiàn)“陌生人”心理的幾率會高于男性。但是,調查顯示,男性村官比女性更容易產(chǎn)生“陌生人”心理。造成此結果的原因可能有二:

      首先,現(xiàn)代社會男女的壓力水平與來源并不一致。一般而言,社會對于男性的期待要高于女性,從而加重男性的壓力感受,同時對于男性而言大部分壓力會與職業(yè)成就有關;而社會對于女性相對寬容,尤其是在職業(yè)領域,雖然現(xiàn)代女性大多是職業(yè)女性,但是女性更加重視其家庭角色,當職業(yè)角色與家庭角色相矛盾時,大多數(shù)女性愿意選擇犧牲職業(yè)角色,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反而降低了其職業(yè)壓力的水平。也就是說,對職業(yè)成就越看重的男性村官越容易產(chǎn)生負面心理感受。

      其次,一些對男女抗壓能力和適應性的研究表明,面對同樣的社會壓力男女反應方式存在差異[6]:女性融入新環(huán)境的愿望比男性強烈,更加愿意主動轉變角色適應新環(huán)境[7];女性的恐懼心理高于男性,對環(huán)境、穩(wěn)定性、安全感的訴求和需要更高,而男性的偏執(zhí)心理高于女性,不容易合群[8];女性在心理訴說和尋求社會幫助方面優(yōu)于男性,所以即使女性壓力高于男性時其適應力也會優(yōu)于男性,不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和過激行為[9]。善于尋求幫助,尋找壓力的排出口是女性大學生村官不易由于陌生環(huán)境、工作壓力、交往障礙而產(chǎn)生焦慮、不安全感的重要原因。

      5 結束語

      大學生村官這一命題本身包含著諸多的沖突和碰撞,也蘊含著更加高遠的理想和目標。大學生村官當中“陌生人”心理的出現(xiàn)雖然并不奇怪,但是可能帶來的結果卻不容小覷。本文的研究顯示,這種心理的出現(xiàn)與村官們的職業(yè)成就、交往情況和性別等因素密切相關,其中職業(yè)因素又是整個原因的核心。所以,要想對這樣的負面心理進行合理調適,除了多關心大學生村官的所思所想,多給予他們適當?shù)臏贤ń涣鳎貙捚湫睦碚{適管道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幫助他們在職業(yè)領域,即基層管理事業(yè)中取得成功。大學生村官計劃不是解決大學生就業(yè)的權宜之計,也不是某種政治姿態(tài)的表達,只有成為實實在在的社會實踐才能真正讓這些大學生村官們體驗和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同時也為我國的社會管理制度創(chuàng)新積累寶貴的經(jīng)驗。

      [1] 楊杰.全國在崗大學生超2/3[EB/OL]. (2012-05-20)[2014-06-11].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7932405.html.

      [2] 邱晨輝.2011《中國大學生村官發(fā)展報告》最新披露:“流得動”漸成現(xiàn)實,“下得去”仍需努力[N].中國青年報,2011-04-22(8).

      [3] 胡錦山.羅伯特·帕克與美國城市移民同化問題研究[J].求是學刊,2008(1): 133-137.

      [4] 余建華,張登國.國外“邊緣人”研究略論[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6(5): 54-57.

      [5] 顏勇.協(xié)商民主:鄉(xiāng)村治理模式的改革與發(fā)展:兼論大學生村官的嵌入[J].前沿,2012(6): 104-106.

      [6] 張煉,張進輔.壓力應對的性別差異及相關的生物學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03(2): 202-208.

      [7] 孫朝陽.青年女性農(nóng)民工城市融入的主動策略[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18): 8709-8711.

      [8] 廖傳景.青年農(nóng)民工心理健康及其社會性影響與保護因素[J].中國青年研究,2010(1): 52-55.

      [9] 胡宏偉,曹楊,呂偉.心理壓力、城市適應、傾訴渠道與性別差異[J].青年研究,2011(3): 76-87.

      〔責任編輯: 張 敏〕

      Astudyonthe“stranger”psychologyofcollege-studentvillageofficialsandtheinfluencialfactors

      YUJiang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 Zhenjiang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Zhenjiang 212003, China)

      An empirical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in the Z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to study the “stranger” psycho-logy of college-student village officials and the influencial factor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re really exists a “stranger” psychology of college-student village officials in the Z city who show anxiety, uncertainty and lack of a sense of belonging and that the occupation achievement, communication and gender ar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psychology

      college students; “strangers” psychology; influencial factors

      2014-12-22

      基本項目: 江蘇省委黨校立項課題(XT1250)

      于 江(1982—),女,江蘇鎮(zhèn)江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社會學研究。

      B842.6

      : C

      :1008-8148(2015)02-0075-05

      猜你喜歡
      村官陌生人群體
      唱村官
      黃河之聲(2022年6期)2022-08-26 06:46:12
      “95后”女村官的鄉(xiāng)村振興夢
      海峽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12
      通過自然感染獲得群體免疫有多可怕
      科學大眾(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當代陜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02
      讓優(yōu)秀“村官”有奔頭
      如何面對陌生人
      兒童繪本(2017年8期)2017-05-10 18:18:21
      陌生人敲門不能開
      我要當個好村官
      謹防陌生人
      謹防陌生人
      滦南县| 都昌县| 长汀县| 文昌市| 临潭县| 峨山| 河北省| 霍州市| 泸定县| 炎陵县| 南皮县| 青海省| 邯郸市| 湘阴县| 延庆县| 白朗县| 新龙县| 三明市| 北流市| 民勤县| 吉林省| 军事| 芜湖县| 盖州市| 攀枝花市| 荔浦县| 舒兰市| 当雄县| 长沙县| 太仆寺旗| 营山县| 潼关县| 宜城市| 方正县| 垣曲县| 邳州市| 莱西市| 南木林县| 江山市| 中牟县| 包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