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紅霞 曹麗紅 萬 娟
創(chuàng)傷事件指對個體的生命、軀體完整性構成威脅或造成嚴重傷害的生活事件或災難[1]。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嚴重致殘性疾?。?],對患者而言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創(chuàng)傷。患者在與其相互抗爭的過程中,除了負性心理體驗外,也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積極性心理變化,即創(chuàng)傷后成長[1](post traumatic growth,PTG)。PTG具有使患者從創(chuàng)傷中自我恢復和成長的力量,能促進患者對創(chuàng)傷事件的應對和調適,可減輕創(chuàng)傷事件對患者心理、生活質量及疾病康復的負面影響[1]。本研究旨在了解首發(fā)腦梗死患者的PTG狀況及其主要影響因素,以期為今后開展研究和干預提供依據(jù)。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2年7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治療的首發(fā)腦梗死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齡39~79歲,平均年齡(64.73±7.02)歲。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制定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診斷標準,初次發(fā)病,遺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②意識清楚,能進行語言或文字溝通;③知情同意,自愿接受本調查。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嚴重軀體疾病;②存在認知及溝通障礙。
1.2.1 調查工具
1.2.1.1 一般資料問卷
根據(jù)研究目的和疾病特點自行設計問卷,內容包括人口學、社會學資料和疾病情況等內容。患病時間、后遺癥等資料由調查者從患者的病歷中獲取。
1.2.1.2 創(chuàng)傷后成長評定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
該量表采用汪際等[3]編譯的簡體中文版本。量表專用于測評患者的PTG水平,包括人際關系(6個條目)、新的可能性(3個條目)、個人力量(4個條目)、精神改變(3個條目)和欣賞生活(4個條目)5個維度,共20個條目。每個條目從“完全沒有體驗到這種改變”到“這種改變非常多”分別賦予0~5分,各條目得分相加為量表總分,總分范圍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創(chuàng)傷后成長水平越高。修訂后量表的內容符合中國人的表達習慣,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874[3]。
1.2.1.3 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
該量表是一種強調個體自我理解和自我感受的社會支持量表,可測定個體領悟到的社會支持及程度,共12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7級計分法,各條目得分相加為量表總分,總分范圍為12~84分。分值越高表示領悟社會支持狀況越好。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88,內容效度指數(shù)(CVI)為0.85[4]。
1.2.1.4 心理彈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
采用陳露露[5]編譯的CD-RISC中文版本。量表含3個因子25個條目,每個條目從“完全不是這樣”到“幾乎總是這樣”分別賦予0~4分。各條目得分相加為量表總分,總分范圍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心理彈性越好。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856,CVI為0.843[5]。
1.2.2 調查方法
研究者向患者發(fā)放問卷進行調查,文化程度低或不便填寫的患者,由調查者逐項詢問并根據(jù)其選擇協(xié)助填寫。共發(fā)放問卷132份,收回有效問卷120份,有效回收率為90.91%。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中文版軟件處理。統(tǒng)計學方法包括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120例患者的PTG得分情況見表1。
表1 120例患者PTG得分情況
表1 120例患者PTG得分情況
為了解患者一般資料對PTG的影響,以PTG得分為因變量,問卷中的9個因素為自變量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家庭經(jīng)濟狀況、生活自理能力、患病時間對PTG有影響(表2)。
表2 120例患者一般資料與PTG得分比較
表2 120例患者一般資料與PTG得分比較
本組患者的社會支持得分為(51.63±11.50)分,心理彈性得分為(60.18±13.15)分。對患者的PTG各維度得分與社會支持、心理彈性得分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PTG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與其分別呈正相關。見表3。
表3 PTG與社會支持及心理彈性的Pearson相關分析(n=120)
為進一步明確各因素對患者PTG的影響,以PTG得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7項影響因素為自變量(其中文化程度、家庭經(jīng)濟狀況、生活自理能力進行亞變量處理輸入,年齡、患病時間賦值輸入,社會支持及心理彈性以實測值輸入),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α入=0.05,α出=0.10),結果見表4。進入回歸方程,有文化程度、家庭經(jīng)濟狀況、社會支持、心理彈性4個因素,可解釋PTG得分總變異的32.5%。
表4 首發(fā)腦梗死患者PTG影響因素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n=120)
腦梗死作為一種疾病創(chuàng)傷,不僅給患者帶來身體創(chuàng)傷,還會導致患者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給患者的心理社會適應及康復帶來負面的影響[6]。PTG作為一種積極心理因素,強調患者心理自我恢復及自我更新的能力[1],是患者與疾病創(chuàng)傷抗爭過程中在認知、心理適應、對待生活和疾病的態(tài)度、人生觀等方面產(chǎn)生的積極改變,其在降低患者的負性心理體驗、提高患者的心理社會適應能力和生活質量、促進疾病康復等方面的作用已得到了證實[1,7]。本調查結果顯示,首發(fā)腦梗死患者PTG得分為(58.36±13.22)分,與國內相關研究的(59.26±15.02)分相近[8]。在PTGI各維度得分中,人際關系維度得分最高,可能與患者患病后得到親友較多的照護和關心及其遭遇創(chuàng)傷后有更多的情感表達等有關,新的可能性維度得分最低,可能與患者功能障礙的康復進展緩慢、患者對疾病的康復和預后持有悲觀的態(tài)度及對未來的生活缺少信心等有關?;颊叩腜TG水平還有較大的提高空間,應給予相應的干預:①給予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導,指導患者采取冥想、放松訓練等方法進行心理調適,以減少負性情緒對PTG的抑制和拮抗作用[9];②給予認知和應對指導,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及應對能力,增強其生活的信心;③指導患者正確評價創(chuàng)傷事件,適當調整生活期望,尋找精神支柱和情感寄托,客觀認識自己的存在價值和重要性;④鼓勵患者家屬給予患者支持和幫助,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3.2.1 文化程度
本調查結果顯示,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其PTG水平相對較高,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0],其原因可能為文化程度高的患者,一方面其社會地位高、見識廣,人生閱歷較為豐富,對創(chuàng)傷事件的評價和反思較為客觀深刻,能正確看待和有效應對創(chuàng)傷事件帶來的困難和問題,更易于接受和適應疾病創(chuàng)傷帶來的改變;另一方面,其理解、溝通能力較強,易于得到他人的鼓勵和幫助,有利于得到情感支持及緩和其心理沖突,從而降低其創(chuàng)傷后積極改變的難度。因此,在干預時應根據(jù)患者的文化程度差異給予不同的認知指導,幫助患者從不同的視角看待患病現(xiàn)實,指導其從困境中自我調整,努力進行積極改變。
3.2.2 家庭經(jīng)濟狀況
多元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家庭經(jīng)濟狀況是PTG的預測因子之一,即患者的家庭經(jīng)濟狀況越好,其PTG水平越高,與相關研究結論相符[11]。家庭經(jīng)濟狀況寬裕的患者其家庭環(huán)境較好,可利用的資源較多,為患者應對疾病、適應現(xiàn)狀、自我增強和積極改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家庭經(jīng)濟負擔重的患者,存在的顧慮較多,承受的經(jīng)濟、心理壓力較大,容易產(chǎn)生自我評價降低、悲觀失望及家庭關系緊張等問題,從而對其積極改變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而呈現(xiàn)出較低的PTG水平。醫(yī)護人員一方面應加強患者疾病的治療和護理,鼓勵其積極配合治療及堅持功能鍛煉,以促進功能障礙的康復,另一方面應評估患者可利用的社會福利政策、社區(qū)及社會援助資源,指導其主動尋求、利用相關支持來改善家庭經(jīng)濟狀況。
3.2.3 社會支持
相關研究表明,社會支持與PTG呈正相關[8],這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驗證。其原因可能為:①社會支持是生活事件和心理應激的主要緩沖或中介因素[12],可以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能減少其孤獨、悲觀、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增強其耐受、應對和擺脫創(chuàng)傷事件的能力和信心,有利于促進患者心理產(chǎn)生積極的改變;②社會支持能提供給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需要調動的資源,患者可從中獲得安全感、支持感而易于產(chǎn)生正性的心理變化;③社會支持給患者提供了情感表達、交流觀點及獲得新的信念和感悟的機會,有利于幫助患者重建生活信心和積極應對疾病創(chuàng)傷。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腦梗死患者的社會支持水平偏低,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3],這可能與患者日?;顒邮芟?、社會活動減少、自卑和消極心理導致其社會功能下降以及隨著患病時間的延長親友對其關注和支持逐漸減少有關。社會支持對PTG的產(chǎn)生和提高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1],護理人員一方面應鼓勵親友幫助患者擺脫困境,為患者提供情感和物質支持,另一方面應指導患者正確感知獲得的社會支持,幫助患者拓寬其社會支持來源。
3.2.4 心理彈性
心理彈性指個體面對應激或壓力時積極適應和有效應對的能力[14],是個體進行自我保護的重要能力。相關研究認為,心理彈性能夠減少創(chuàng)傷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個體心理健康的保護因素,心理彈性水平高的患者其心理承受能力高,能更好地應對創(chuàng)傷事件及縮短其心理應激期,有助于患者從創(chuàng)傷事件中恢復過來并獲得PTG,因而對PTG有很好的預測作用[15]。本研究結果顯示,心理彈性與創(chuàng)傷后成長呈正相關,也支持上述論點,提示護理人員可通過信息支持、心理調適和應對方式指導、增強社會支持和自我效能等途徑來增強患者的心理彈性[15-16],進而提高其PTG。
PTG是隨著積極心理學的發(fā)展而興起的,是當前心理護理研究的新領域[17]。護理人員應提高對PTG理念的認識和關注,將其運用于疾病創(chuàng)傷的護理實踐中。本研究表明,首發(fā)腦梗死患者的PTG受多種個體因素差異的影響,護理人員應及時做好相關評估,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來提高患者的PTG。
[1] 王會穎,劉均娥,王丕琳,等.乳腺癌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研究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0):951-953.
[2]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10,43(2):146-153.
[3] 汪際,陳瑤,王艷波,等.創(chuàng)傷后成長評定量表的修訂及信效度分析.護理學雜志,2011,26(14):26-28.
[4]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126-127.
[5] 陳露露.婦科癌癥患者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心理健康與心理彈性、人格和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重慶:第三軍醫(yī)大學,2012.
[6] 王紅,海和平,王素琴,等.腦卒中后抑郁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中國臨床護理,2014,6(3):209-212.
[7] 祝紅娟,王淑君.創(chuàng)傷后成長與心理健康相關的研究進展.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3,8(4):426-429.
[8] 楊亞平,張振香.腦卒中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29):3377-3379.
[9] 童曉丹,張平,宋旭紅.乳腺癌病人術后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與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相關性研究.護理研究,2013,27(29):3215-3217.
[10] 鄔聞文,金奕,徐旭東.顱腦損傷恢復期病人創(chuàng)傷后成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護理研究,2014,28(15):1813-1815.
[11] 蘇婭麗,王丕琳,劉均娥,等.康復期乳腺癌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及其影響因素分析.護理管理雜志,2014,14(1):4-6.
[12] 彭俊華,陳楚君,陳桂玲,等.首次住院治療鼻咽癌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和社會支持的相關性.中國臨床護理,2014,6(1):1-4.
[13] 譚東森.腦梗死康復期患者自尊及領悟社會支持的調查研究.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50(7):8-9,11.
[14] 張歡,周英.癌癥患者心理彈性的研究進展.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11):70-72.
[15] 王藝,彭李,于永菊,等.創(chuàng)傷后康復期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特點與心理彈性和社會支持的關系.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4,36(2):170-173.
[16] 張愛華,劉曉虹.心理彈性研究進展及其對我國創(chuàng)傷護理的啟示.中華護理雜志,2011,46(7):728-730.
[17] 石春鳳,劉芳,黃佳莉,等.癌癥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研究進展.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4,13(9):7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