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儀 程惠芳
完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access port,TIVAP)又稱完全植入式中央靜脈導管系統(tǒng),簡稱輸液港,是一種完全植入皮下并可長期留置在體內的靜脈輸液裝置,其導管頭端開口于上腔靜脈的中下段,通過使用無損傷針穿刺輸液港注射座即可建立輸液通道,為需要長期靜脈治療的患者建立一條長期的、良好的、可靠的、安全的靜脈通路。其適用于輸注各種藥物、營養(yǎng)支持治療、輸血、采血等,特別適合需要多療程化療及長期腸外營養(yǎng)的患者[1-2]。輸液港在國外自20世紀80年代始用于臨床,目前我國很多醫(yī)院已陸續(xù)推廣。輸液港作為臨床靜脈輸液系統(tǒng)的最新技術,其安全性、患者的接受程度和生活質量等明顯優(yōu)于PICC,因此,目前使用輸液港的患者日漸增多[3]。而輸液港的維護是否到位直接影響輸液港的使用壽命。患者治療期間在醫(yī)院由經過培訓的護理人員對輸液港進行維護;治療間歇期,需每4周到醫(yī)院進行維護。而患者出院在家期間,對輸液港的自我護理影響輸液港的壽命。因此,筆者對60位腫瘤患者進行電話隨訪,有效降低了植入式輸液港腫瘤患者治療間歇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保證輸液港的長期使用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帶輸液港出院的60例需要長期輸液治療或多次靜脈化療的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30~79歲,平均年齡57.48歲,病程88~131個月。文化程度:??萍耙陨?例,高中及中專23例,初中18例,小學及以下13例。居住地:本市32例,其他28例。所有患者均神志清楚、思維正常、能進行語言溝通、有一定學習和溝通能力、生活能自理并愿意接受電話隨訪。采用隨機分組方法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0例。2組年齡、性別、病程、文化程度及居住地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2組均行常規(guī)帶輸液港出院護理指導。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增加電話隨訪,追蹤患者出院帶管期間的管道護理情況,加強健康教育。
1.2.1 設計電話回訪登記本
我科設計了輸液港電話回訪登記本,詳細記錄患者姓名、性別、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家庭住址、聯系方式、病情診斷、實施手術方式、置管時間、部位、入出院時間,同時記錄和患者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主要成員相關信息、固定電話及移動電話,隨訪時間、其他特殊情況在備注欄目中填寫。
1.2.2 電話隨訪
根據每位患者出院的時間擬定電話隨訪時間,一般擬定在患者出院后的第7、25天。由我科靜脈治療??谱o士進行電話隨訪,持續(xù)整個治療周期?;卦L內容包括:患者的基本狀況,置管側肢體活動情況,輸液港周圍皮膚情況,日常活動及體育鍛煉情況,解答患者的疑問和咨詢,提醒和預約復診時間,指導正確的自我護理方法,進行針對性、有目的的健康教育[4]。
①比較2組定期到醫(yī)院維護率和穿刺點感染、上肢腫脹、堵管的發(fā)生率。②比較2組對輸液港知識的知曉率。
2組帶輸液港出院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見表1,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實驗組29例患者能定期維護,明顯高于對照組19例(χ2=8.438,P<0.01)。
表1 2組治療間歇期并發(fā)癥比較 (例)
出院前2組輸液港知識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第一次維護時,實驗組輸液港知識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表2)。
表2 2組輸液港知識得分比較
表2 2組輸液港知識得分比較
靜脈輸液港作為新型的靜脈裝置,為腫瘤患者提供了一條長期安全可靠的靜脈通路。腫瘤患者化療使用輸液港優(yōu)于PICC,但長時間的留置過程也會出現某些并發(fā)癥[4-5]。輸液港4周維護1次,時間長時患者僅能記住60%的出院宣教知識,而對知識的運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難,且隨著時間推移其遵醫(yī)性呈下降趨勢[6]。通過電話隨訪,給予了患者系統(tǒng)的、規(guī)范的家庭指導,提高了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管道維護依從性,延長了輸液港的使用期限,保證了治療的順利進行。
輸液港管道維護是否到位直接影響其使用壽命。由于輸液港治療間歇期長,有些患者存在僥幸心理,自行推遲維護周期。對照組4例患者因自行推遲維護周期導致管道堵塞,2例無法復通,最終導致拔管。通過電話隨訪,定時給予患者健康教育,使患者對管道維護形成條件反射,對管道護理意識加深,使患者管道定期維護的依從性得到明顯提高。
電話隨訪是醫(yī)院對患者進行的一種主動的溝通方式,可以隨時發(fā)現患者存在的問題,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從表1看出,實驗組發(fā)生并發(fā)癥的例數比對照組少。由此可以說明,通過電話隨訪可降低帶輸液港出院患者治療問題歇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避免非計劃性拔管,延長輸液港的使用壽命,增強患者及家屬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縮短醫(yī)患間的距離,建立了良好和諧的護患關系。通過電話隨訪可以明顯提高患者對輸液港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加深對輸液港知識的印象,降低其遺忘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遵醫(yī)性。
個性化電話隨訪,把對輸液港的護理從院內延伸到院外,不僅是滿足帶輸液港出院患者需求的重要途徑,而且能明顯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避免非計劃性拔管,降低腫瘤患者對留置輸液港的擔憂,同時可以改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質量。此次研究發(fā)現,患者出院后大部分存在僥幸心理,與相關研究[7]結果一致。通過電話隨訪加強教育,強化意識,這是常規(guī)教育所不能達到的效果。該項研究的觀察時間僅為1年,對于遠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未能進行跟蹤,但是對于患者已經形成維護管道護理的條件反射,相信可對管道的長期使用起到一定的效果。
[1] Raad I.Intravascular-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Lancet,1998,351(916):893-898.
[2] 沈輝,解榮云.植入式靜脈輸液港臨床應用的管理標準作業(yè)程序.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4):120-121.
[3] 張春旭.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應用及維護進展.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5):116-118.
[4] 何越,孫艷萍,李寧,等.血液惡性腫瘤患者應用PICC與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效果比較.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1):1001-1003.
[5] 唐鵬琳,陳利芬,成守珍,等.化療患者應用PICC與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比較.中國護理管理,2014(4):420-422.
[6] 俞桃英.電話隨訪出院患者的現狀與進展.上海護理,2009,9(1):75-80.
[7] 陳菊芬.對PICC術后帶管出院患者行電話回訪式健康教育的實踐.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9,5(24):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