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林
【摘 要】目的:分析剖腹產術中出血原因,并探討預防措施。方法:將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行剖腹產且術中出血的88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產婦病情,手術中采取藥物治療、縫扎止血、宮腔紗條填塞、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和子宮切除等方法進行止血治療,分析產婦發(fā)生術中出血的原因,并根據(jù)原因總結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結果:88例產婦中,宮縮乏力導致出血比例最大,為35.2%,顯著高于凝血功能障礙的13.6%,及子宮肌瘤的14.7%,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1,9.81;P=0.00,0.01)。止血方法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其次為縫扎止血、宮腔紗條填塞、子宮切除和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除2名產婦必須接受子宮切除外,其余產婦均采用以上止血措施后出血得到控制,均無需切除子宮。結論:剖腹產術中出血的原因較多,應根據(jù)產婦實際情況制定止血方案。術中給予合理的止血措施能夠大大降低子宮的切除幾率,減少死亡病例的發(fā)生。
【關鍵詞】剖腹產;出血;原因分析;預防措施
近年來,我國剖腹產率不斷提高,剖腹產術中出血是婦科最常見且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是導致我國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1]。產婦往往在短時間內大量出血,若處理不及時和不正確,很可能導致產婦死亡,嚴重危害產婦的生命健康。鑒于此,本文通過對本院88例剖腹產術中出血產婦進行出血原因的分析,并探討有效的預防措施,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行剖宮產且術中出血的88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1~35歲,平均年齡25.6±2.8歲。孕周37~40周,平均(39.5±0.3)周。其中初產婦60例,占比68.2%;經(jīng)產婦28例,占比31.8%。單胎妊娠80例,占比90.9%;多胎妊娠8例,占比9.1%。
1.2 研究方法
手術過程中24h內出血量超過500mL判定為術中出血,對剖腹產術中出血的各項原因及所占總出血人數(shù)比例進行分析。根據(jù)產婦病情,手術中采取藥物治療、縫扎止血、宮腔紗條填塞、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和子宮切除等方法進行止血治療。分析產婦發(fā)生術中出血的原因,并根據(jù)原因總結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1.3 效果評價[2]
測定剖腹產術中出血量的方法:切開子宮壁后吸盡羊水并記錄羊水量,術后用負壓瓶吸血后的容量減去羊水量,再加上術后紗布等敷料浸血量(稱重換算成毫升)即是剖腹產術中出血量。對所有剖腹產手術的患者術中出血的原因進行統(tǒng)計列舉,分析原因,并對這些原因作出統(tǒng)計,探討出最佳的預防措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數(shù)據(jù)以(χ-±s)表示,實施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剖腹產術中出血原因分析
88例產婦中,宮縮乏力導致出血比例最大,為35.2%,顯著高于凝血功能障礙的13.6%,及子宮肌瘤的14.7%,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1,9.81;P=0.00,0.01)。見下表1。
2.2 剖腹產術中出血止血方法
止血方法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其次為縫扎止血、宮腔紗條填塞、子宮切除和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除2名產婦必須接受子宮切除外,其余產婦均采用以上止血措施后出血得到控制,均無需切除子宮。見下表2。
3 討論
剖腹產手術是產科常見術式,而術中出血亦十分多見,若處理不及時往往危及產婦生命。因此對術中出血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探討預防措施十分重要。
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88例產婦中有31例出血原因涉及宮縮乏力,占比最高,為35.2%;其次為胎盤因素(22.7%)、子宮切口裂傷(17.0%)、子宮肌瘤(14.7%)和凝血功能障礙(13.6%)。表明宮縮乏力、胎盤因素、子宮切口裂傷和凝血功能障礙均為術中出血的誘因,但宮縮乏力是目前引起剖腹產術中出血的首要原因[3]。此外,根據(jù)產婦出血癥狀主要采取藥物治療者39例(44.3%),其次是縫針止血20例(22.7%)、宮腔紗條填塞10例(11.4%)和結扎子宮動脈上行支17例(19.3%)以及子宮切除2例(2.3%)。產婦治療后均得以有效地控制術中出血。表明采取正確方式進行止血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發(fā)生術中出血后,應在第一時間使用常規(guī)藥物止血,且在胎兒分娩后,及時予以催產素進行子宮肌層注射[4]。而對于出血較多的產婦,在產婦清醒狀態(tài)下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這可使宮縮乏力產婦具有更佳止血效果[5]。臨床上,在藥物止血的同時對產婦予以手按摩子宮,為產婦將子宮提至腹壁切口外,有節(jié)奏地用水熱紗布覆蓋按摩,可使子宮質地變硬,出血逐漸減少。若仍無效,可酌情對子宮動脈上行支進行縫扎、采用縫扎止血或紗布填塞等其他方案,而子宮切除僅可在其他操作均無效的情況下實施。
綜上所述,剖腹產術中出血的原因較多,應根據(jù)產婦實際情況制定止血方案。
術中給予合理的止血措施能夠大大降低子宮的切除幾率,減少死亡病例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謝建華.研究剖腹產術中出血臨床治療措施[J].醫(yī)學信息,2014,1(14):426-426.
[2]邵常雪,文強,王俊慧,等.剖宮產產婦感染的臨床特征與預防措施[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1(12):3057-3059.
[3]林衛(wèi)瓊,李大嚴. 五種止血手術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的效果比較及止血失敗的原因分析[J].中國醫(yī)藥,2014,9(3):385-387.
[4]張錦陽,房姝妍,侯杰,等.欣母沛聯(lián)合改良B-Lynch縫合術治療剖宮產術中出血的臨床效果[J].中國綜合臨床,2014,1(7):770-772.
[5]李麗霞,王科英,梁琛,等.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剖宮產手術術中及術后出血45例[J].中國藥業(yè),2014,1(10):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