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蕾
【摘要】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更多教育工作者的肯定. 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做課堂中的主體,能夠推動小學數學的教學改革,能夠讓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更具有意義.
【關鍵詞】 小學數學;參與;教學活動;分組
前 言
數學教學過程,不應當是教師單純的教,而應當是教師與學生就數學內容的互動. 教師的教學活動是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教師應做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的機會,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是當代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的職責. 提高數學課堂的活力,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才能讓學生在長期的學習中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成為具有學習能力的人.
一、利用師生互動,讓學生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
教師與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課堂氛圍的活躍. 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許多教師忽視了小學生的主體地位,不關注小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 這些教師只要小學生在課堂中聽他們的話,安安靜靜地聽他們講課,沒有引導學生開展師生互動. 在教學改革的今天,師生互動活動是積極倡導的教學形式. 師生之間的交流,是促進師生了解彼此,教學相長的行為. 通過師生互動,小學生平等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對于學生數學能力的形成有著積極的作用. 當代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給小學生與自己平等交流、做朋友的機會.
比如在講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時候,在課堂一開始,教師就可以針對本節(jié)課要講解的長方形與正方形與學生進行交流. “同學們,你們覺得長方形與正方形哪一個比較美觀呢?”面對這樣的問題,小學生自然有不同的看法. 一些學生說長方形美,因為看起來比較苗條. 一些學生說正方形美,因為四條邊一樣長,比較規(guī)律. 教師要認真聽小學生的想法,并引導小學生說出長方形與正方形各自的特點. 在這樣的師生互動中,數學知識很自然地被引出,有利于調動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利用生生互動,讓學生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
生生互動,是一種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方法. 讓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以小組為單位就某一個數學問題進行討論,有利于課堂的自由化. 小學生的思維不盡成熟,但他們好動,好奇心強. 分組討論形式正給了小學生自由表達個人觀點的機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分組討論教學模式,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引導小學生開展高效的討論.
比如在講解《認識分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小學生一些分數以及對應的圖片,讓小學生在小組內通過討論,將分數與對應的圖片放在一起. 小學生之前沒有接觸到分數,但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很強,可以通過圖片聯想到分數的意義. 教師要給小學生分組討論的任務,在完成圖片與分數的匹配之后,討論出分數的概念與意義. 學生有明確的討論目標與任務,就能夠高效、快速地討論. 在學生的討論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鼓勵,對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點評和總結,促進分組討論行為有效性的提升.
三、利用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
針對小學數學教學內容開展實踐活動,讓小學生在實踐中去體會數學知識,有利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 實踐活動的形式較多,教師可以利用課內游戲這種小學生喜愛的實踐活動形式促進學生參與. 利用游戲活動,調動小學生的多個感官,促進學生全身心融入,有利于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以及數學技能水平的提高.
比如在講解有關于加法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加法抱團游戲促進小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中來. 教師讓小學生十個人一組,每一個人身上貼一個數字,圍成一圈走起來. 當教師說出一個數,他們就要根據自己身上的數字找到其他數字求和,和為教師說出的數字. 這樣的游戲可以培養(yǎng)學生敏捷的思維,更能讓學生快速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促進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fā). 抓住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才能讓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為小學生喜歡.
四、利用獨立探究,讓學生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
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小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去獲得數學知識,有利于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成就感,愛上數學學習. 讓小學生獨立探究,教師需要控制自己對學生的指導,給學生更大的空間進行自主思考.
比如在講解《倍數和因數》的時候,教師要給小學生一定時間對課本內容進行閱讀,了解倍數與因數的概念,學會自我獲取數學知識與總結數學概念. 之后,教師就可以給出一個倍數的例子,讓小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再舉出三個例子,給小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 當小學生需要進行自主探究,他們就不能再依賴其他同學或者教師,必須要參與到自學中來,有利于自身課堂參與度的提高.
結 語
綜上所述,在教學改革的今天,轉變教學質量衡量的標準,豐富教學方法,給小學生創(chuàng)設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的機會,是每一位教師應當做的事情. 重視小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小學生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及真實體驗、獨立思考的形式自然地融入到課堂中,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量的增加,只有學生真實參與的教學活動,才能作用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馮祖化. 應把學生當作數學教學活動中的主角[J]. 決策探索(下半月),2008,05:95-96.
[2]吳少燕. 小學數學課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J]. 教育教學論壇,2013,40:103-104.
[3]李曉梅. 如何依據學生的學習特征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J]. 課程.教材.教法,2009,10:51-54.
[4]許紅梅. 小學數學“做中學”情境整合教學簡介[J]. 上海教育科研,2014,12:79-81.
[5]馬守國. 淺析如何將學生的生活經驗融入數學教學[J]. 學周刊,2015,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