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煒 王倩
【摘 要】隨著存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更新,云存儲技術是基于云計算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新興的存儲技術,與傳統(tǒng)的技術方式相比,云存儲有著節(jié)約設備更新成本、擴展容量方便快捷、硬盤冗余等一系列優(yōu)點,對于教學資源的存儲整合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云存儲技術;整合;信息資源
教學信息資源是指經過數字化處理,可以在網絡環(huán)境下運行的多媒體信息資料,包括數字音頻、數字視頻、多媒體教學軟件、網絡課程、在線學習系統(tǒng)、在線討論等等。教學信息資源是教學工作有效開展的基礎,而整合教學信息資源有利于更加合理、高效的使用教育資源,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隨著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逐步深入,應用云存儲技術便捷、高效的對海量數據進行整合管理是發(fā)展的必然。
一、目前教學信息資源管理現狀
1.存儲設備布局分散,單機故障風險高。
大量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包括教學系統(tǒng)、數字圖書館系統(tǒng)、資源庫系統(tǒng)等多個系統(tǒng),這些系統(tǒng)通常運行在不同的服務器中,缺乏RAID冗余保護,一旦出現故障,就有丟失數據的風險。即使采用RAID技術,在使用中也需要占用大量的存儲空間,并且消耗CPU資源,大大影響服務器性能。特別是要解決不可抗因素導致的系統(tǒng)宕機、硬盤損壞和病毒導致系統(tǒng)癱瘓等問題。
2.服務器運維成本高,設備更新周期短。
逐漸增多的信息資源在單個物理服務器上以傳統(tǒng)的方式運行,導致對服務器的需求數量不斷增大,所以伴隨高額購置和運維成本。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要求服務器系統(tǒng)必須及時進行硬件和軟件上的更新,有可能帶來兼容性、安全性、可靠性等問題。
3.信息資源缺乏共享途徑,重復建設現象嚴重。
數據分散在各個服務器中,不同存儲區(qū)域不能交叉訪問,很難有機結合,所以形成“信息孤島”現象。資源存儲空間無法實現動態(tài)分配,造成存儲空間的巨大浪費。硬件配置重復,軟件更新速度慢,資源利用率低。
4.信息資源動態(tài)更新慢,可控性差。
目前的教學資源建設各自為陣,最終形成封閉的信息區(qū)域,并且只注重前期開發(fā),后期的更新和維護跟不上,造成舊的資源的閑置,新的資源不能及時上線。信息的組織化程度不高,選擇和利用信息資源障礙重重。
二、云存儲技術介紹
1.云存儲定義
云存儲是在云計算(cloud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發(fā)展出來的一個新的概念,是指通過集群應用、網格技術或分布式文件系統(tǒng)等功能,將網絡中大量各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通過應用軟件集合起來協(xié)同工作,共同對外提供數據存儲和業(yè)務訪問功能的一個系統(tǒng)。云計算系統(tǒng)中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儲設備以方便對大量數據的存儲和管理,如果云計算系統(tǒng)以存儲數據為主,以計算為輔,那么這樣的云計算系統(tǒng)其實就是云存儲系統(tǒng)。云存儲突破了傳統(tǒng)存儲方式的性能和容量瓶頸,實現了性能和容量的線性擴展,讓海量數據存儲成為可能。
2.云存儲分類
①公共云存儲。公共云是基于云計算的一個模式,云計算供應商可以保持每個客戶的存儲應用都是獨立的,公眾可以通過網絡獲取這些資源,私有的云存儲如百度云盤,酷盤,網盤,華為網盤,云盤等。公共云存儲可以劃出一部分用作私有云存儲,私有云存儲可以部署在企業(yè)數據中心或相同地點的設施上。私有云可以由公司自己的部門管理,也可以由服務供應商管理。
②內部云存儲。內部云是為一個單位單獨使用構建的,因而提供對數據、安全性和服務質量有效控制。它位于單位防火墻內部,單位可以實時監(jiān)控其內部的服務器的使用情況。
③混合云存儲。當一個單位既有私有云,同時又采用公共云計算服務,這兩種云之間形成一種內外數據相互流動的狀態(tài),即混合云的模式。
3.云存儲平臺的層次
云存儲基礎架構分為存儲層、基礎管理層、應用接口層和訪問層。
數據存儲層其作用是將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連接起來實現海量數據的統(tǒng)一存儲。數據管理層是存儲層與應用層之間溝通的橋梁。為上層提供不同服務間公共管理的統(tǒng)一視圖。通過設計統(tǒng)一的用戶管理、數據管理等功能模塊實現存儲設備之間的協(xié)同工作。應用接口層是存儲系統(tǒng)中最靈活的部分。應用接口層是云存儲平臺面向用戶的部分包括數據存儲服務、公共資源服務、數據備份服務等。數據訪問層通過數據訪問層使得用戶都可以隨時實地登錄云存儲平臺系統(tǒng)。
三、云存儲在教學資源整合中的應用
教育資源云其實就是一個以數據存儲和管理為主的云儲存系統(tǒng)。云存儲通過虛擬化技術,將服務器、存儲設備和其他硬件視為一個資源池,而不是離散系統(tǒng),從而可以根據需要分配這些資源。這樣,一個存儲云就相當于一個虛擬化的存儲資源池,用來容納各種不同的工作模式,這些模式可以快速部署到物理設施上,并且按照用戶需求動態(tài)地調用資源。云存儲主要是通過將龐大數據自動分拆成無數個較小的數據塊,交由多部存儲資源所組成的計算機集群系統(tǒng)進行分布式的存儲。云存儲的核心是將應用軟件與存儲設備相結合,通過應用軟件來實現存儲設備向存儲服務的轉變。
1.可以構建基于云存儲的大規(guī)模在線課程學習及評價系統(tǒng),便于在線學習。
大規(guī)模在線課程是教育資源運動的發(fā)展和突破,對知識學習方式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將本地優(yōu)勢學科的網絡課程上傳至“云”中,與異地優(yōu)勢學科網絡課程形成優(yōu)勢互補,形成在線“資源池”,使用者可以按需學習,并且便于進行自我檢測,及時檢查學習效果。在教學模式上,可以設計自主學習模式和翻轉課堂模式,在學習支持上可以提供課程索引、評價、推薦等功能,在學習分析上可以支持課程海量數據的學習分析,提高學習系統(tǒng)的適應性。
2.可以構建模塊化聯(lián)合資源信息庫,資源共享便捷。
將一個地區(qū)或一個省甚至一個國家的教育資源聯(lián)合起來,把所有教育資源按不同的模塊存儲到“云”中,任何合法用戶都可以訪問“云”中的資源,獲取所需的信息。也可以通過各機構將自己的“特色”學習資源上傳至“云”中,使所有用戶共享。將現有的、分散的、自成一體的本地化的教學資源納入到與存儲設備無關的強大的統(tǒng)一的云平臺上來,構成強大的教育資源“聯(lián)合數據資源庫”。
3.可以構建科研資源與協(xié)作平臺。
由于云存儲可以實現存儲完全虛擬化,所有設備對云端用戶完全透明,任何云端、任何被授權用戶都可以通過一根網線與云存儲連接,從而讓用戶擁有相當于整片云的存儲能力。所以基于云服務模式可以構建科研數據共享服務和科研協(xié)同平臺,還可以構建一批支撐科研創(chuàng)新的工具盒技術服務平臺,實現網絡環(huán)境下的知識分享和科研創(chuàng)新環(huán)境,便于在云端進行科研項目管理、資源數據共享、進行交流合作等。
總之,云存儲技術的出現為教育平臺建設開拓了一個嶄新的空間,為用戶之間信息共享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環(huán)境。隨著云教育平臺的普及,各部門的信息服務系統(tǒng)都會逐漸向云計算、存儲轉移,這將對教學網絡辦公、教學信息共享一體化帶來積極的影響。通過加強整合現有的教學資源,充分挖掘其潛力,促進和加強對教學資源的科學管理,這將對提高辦學質量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孔祥杰楊卓夏鋒等基于云計算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131-33
[2]顧邦軍,王福來,田毅,萬華明教學資源的云存儲架構研究[J]福建電腦2013.09
[3]張虎,李明東云存儲技術及其應用[J]宜賓學院學報2012.12
[4]盧皓云存儲在教育信息資源平臺建設應用研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年第21期
[5]王歌郝俊華張文建云存儲體系結構及其主要應用[J]電信快報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