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廷
摘 要:著名的教育家魏書生曾經(jīng)說過:“好的導入像磁石,能把人們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攏過來,好的導入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語文是生活中的一種必要工具,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入手,使他們在感興趣的基礎上由被動地學轉(zhuǎn)變?yōu)橹鲃拥貙W,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贏得興趣回,在師生互動的良好氛圍中學得知識歸。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教學法
“語文難教”是不少語文教師發(fā)出的感慨,“語義難學”又是許多中學生共有的感覺,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會學語文知識呢?許多語文學科的前輩們都做了詳細的研究與探討,也總結(jié)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就結(jié)合自己一年來實踐新課程的教學實際,簡單地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雖然很淺薄,但還是希望與諸位同仁共勉。
一、活動激趣
葉圣陶曾指出:“教育的目標在于造就善于處理生活的公民”,語文是生活中的一種必要工具,引導學生由單一的語文教學步入廣闊的語文空間,在學語文的同時學做人,在長智力的同時養(yǎng)成習慣,在練就終身受用的語文本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zhì)、心理素質(zhì)和作為現(xiàn)代人的社會交際素質(zhì),從而促進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已經(jīng)成為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因此,以語文能力訓練為核心,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如編課本劇、背誦比賽、演講比賽、辯論會、故事會、讀書匯報會、新聞發(fā)布會、辦墻報、手抄報、摘社會調(diào)查、書法比賽、參觀學習、歌詠比賽作文大賽等,必將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初一學生學習語文的現(xiàn)狀,我在所教班級開展了古詩背誦比賽、成語收集比賽、小楷展覽比賽、優(yōu)秀作文展覽、周記評比等活動,力求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在各種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華。在活動中,我也更進一步了解了學生的優(yōu)點與缺陷,以便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能依據(jù)學生現(xiàn)狀更好地因材施教。
二、競爭激趣
宋代大學者朱熹所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無疑,至此方是進矣?!敝袑W生朝氣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強烈,有競爭意識。基于這種特點,在教學中,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更加主動自覺地學習,我常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競爭條件。本學期,我在所教班級設立了語文擂臺,由學生設計了頗具特色的板報張貼于墻壁之上,學生還效仿《青蘋果樂園》的風格,取名為“初露小鋒芒”,充分體現(xiàn)了自我的個性,于謙虛中見鋒芒。我們師生共議,在板報中設立了演講、作文、小楷、周記、古詩、活動等欄目,將每天課前三分鐘演講、每周的周記、每次作文以及每天的小楷定期進行評比,評選出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每次各項各設若干名優(yōu)秀,逐步累積,準備到期末時評選出獲得優(yōu)秀數(shù)目最多的學生,適當給予鼓勵。
在這項活動中,同學們踴躍參與,競爭激烈,尤其是一部分后進生也不甘示弱,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作文寫不好的就在小楷上多得分,小楷寫不好的就在古詩背誦上下工夫,周記寫得少的就在課堂演講上多談談,平時作文寫一篇的都爭著寫兩篇。適逢世界杯,大家寫作的題材更為廣泛,周記、作文屢侃足球,就連平時一聽到老師布置作文、周記就垂頭喪氣的男同學也興趣勃發(fā),周記本上的內(nèi)容明顯有所增加,課堂演講更是振振有詞,從巴西談到西班牙,從米盧談到中國的隊員,甚至那些復雜的外國球員的名字都背得滾瓜爛熟,一改從前羞澀、難開其口的風格。在各種活動中,同學們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學生們有一種在語文知識的長河中邀游,其樂無窮的感覺。
由此可見,競爭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大語文的教育思想更好地融入到語文素質(zhì)教育當中,能豐富語文教材的內(nèi)容,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從而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三、幽默激趣
教學是一門藝術,有些概念較晦澀,教師照本宣科,學生覺得難學就開始厭學,面對此種情況,教師要因勢利導,深入淺出,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深奧難懂的知識。語文,大多數(shù)人認為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常常是鈴聲一響,同學們便嘮叨開了,“又是老北京的故事……”語文教師對此常常無可奈何地慨嘆:“學錯了學科,進錯了門”
那么如何讓學生由厭學到好學,想學語文呢?
我認為幽默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前或者課中根據(jù)具體教學內(nèi)容穿插一些幽默風趣的語言及故事等,可以使學生在笑聲中達到對知識的掌握。
我認為,適當而不低俗的調(diào)侃是活躍課堂氣氛的催化劑,在課前,我常和學生一起談談時事,侃侃足球,聊聊網(wǎng)絡,說說追星,論論電視。無論是《實話實說》,還是《焦點訪談》,抑或趙本山的幽默小品都能在笑聲中給學生一絲啟迪,大家在笑過以后會有很多的感悟。我常在課前給學生講一些小故事,有名人軼事,有幽默故事,有哲理小品等等。
記得我曾給學生講過一則《貓和老鼠》的故事,題目和學生愛看的動畫片相似,因此大家十分感興趣。故事的內(nèi)容是關于貓和老鼠為什么會成為敵人的,很有趣味,并且不乏幽默,學生聽得很入神。課后一名平時基礎很差的男生卻很完整的將它寫在周記里,內(nèi)容與原文相差無幾,與他平時寫周記時的只言片語形成鮮明的對比,對此,我在班級對他大加贊揚,他的學習興趣也有很大提高,以后的周記也大有長進。雖然這是教學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但它卻使我更加真實地感受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幽默是最佳的潤滑劑。
四、媒體激趣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教學改革的不斷更新,過去語文教師那種“夾著課本和粉筆進教室,一支粉筆一張嘴講話”的形象有所改變,電子設備將取代紙和粉筆成為語文教師的備課工具,多媒體已經(jīng)作為一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引入課堂,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以及網(wǎng)絡更加直接更加快捷地去了解語文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因而學習興趣也有很大的提高。
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時,我精心選擇了幾幅圖片,《春花圖》、《荷塘景色》、《夕陽無限好》、《好大一場雪》,要求學生在總結(jié)文章寫景特色的基礎上用一段話描述圖片的景色,并且請其他同學評價。學生們激情難抑,紛紛舉手,展示自己的描寫才能又如在做《說話訓練》時,我選取了希望工程的宣傳畫《大眼睛》,春城的一場春雪的圖片以及環(huán)境污染的錄像片,使學生在圖聲景的感染中,有感而發(fā),即興發(fā)言,侃侃而談。小記者采訪的形式更是極大地調(diào)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如此說來,通過多媒體教學,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鍛煉了口才,并且節(jié)省了板書的時間,教學更為直觀,可謂一箭三雕。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值得推而廣之。
參考文獻:
[1] 何更生:《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傳情藝術》選自《語文教學》(1997.8).
[2] 于漪:《于漪教育藝術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