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貞
現(xiàn)在的新目標英語,對我們小城鎮(zhèn)學生來說,想掌握得好的確很不容易,單詞量太大、知識面太廣、所涉及的內容過于西化、知識體系繁雜零散且難度較大。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面對如此難教的學生和如此有深度的教材,面對任務型的教學方法,很多老師“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敢問路在何方?甚至不少的英語教師不得不拋開現(xiàn)有的教材,而按著自己的意愿“自編”教材來授課。因此有很多鄉(xiāng)鎮(zhèn)英語老師都呼吁現(xiàn)行的英語教材不合教學實際。
隨著知識科技信息化、經濟一體化、社會多極化的到來,我們的社會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從教10年,我就經歷過數(shù)幾次英語教材的改革,去年的英語新課程改革。它所帶給社會,尤其是我國教育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對我國鄉(xiāng)鎮(zhèn)的基礎教育來說,新課程改革大潮沖擊著與之相關的方方面面。而它所給予農村一線的教師的除了眼前一亮,自然還會有很多的問題。
在這一年的課改實驗中,作為一線的課改教師,我發(fā)現(xiàn)新課改確實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如:教師比以往更加好學了;師生間的關系更加密切了;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得到越來越多的普及和推廣……但英語新課改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困惑,如:拔尖的學生在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水平都較以前同級的學生高出許多,但差生所占的比例也比以往高,學生的分化從初一上學期就開始凸顯;學生水平高低差距大,使教師在授課中難以兼顧,增大了授課的難度;等等?;仡欉@一年的課改情形,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及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與特點,筆者從浮華的背后,感到了一種深深的憂慮與不安:盡管新課改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新課改困難重重,舉步維艱,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這其中的原因是復雜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教材部分內容與實際生活脫節(jié)
新目標英語是中美合編,人民教育出版社與美國湯姆森出版集團合作,在該集團出版的教材Co for it!基礎上,依據教育部頒發(fā)的《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改編的初中英語教材,它吸收并采取了美國人在教育方法和教學理念上的不少優(yōu)點,其中不少章節(jié)是將美國教材的內容稍做改動或直接搬過來的。編者的目的之一是想讓新教材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學生,使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聯(lián)系,從而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激發(fā)其學習英語的動力。但實際情況如何呢?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吧!比方KFC,我們鄱陽沒有肯德基,我所任教的兩個班,只有條件好的兩個同學走進過肯德基,我想至于廣大農村的學生,絕大部分恐怕以前連聽都沒聽說過,因而,對于許多學生而言,告訴他們KFC是肯德基也沒有什么意義,又怎么進行任務型教學,讓學生對于肯德基的食物進行各種調查呢?如果教師將其變?yōu)橹袊娘溩踊蛎鏃l,那豈不是人為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了嗎?如果教師僅領學生紙上談兵,又如何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學得牢固呢?因此,我個人認為,就教材內容而言,本套教材的某些章節(jié)只適合大中城市等各方面都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而不適應于小城鎮(zhèn)與廣大農村。因此,“面向全體”也就成了一句空話,“以人為本”也就失去了意義。
二、新教材的操作難度大,加大了教師的備課與授課難度
新目標英語每個單元都圍繞一個具體的話題展開,但畢竟課文里的具體的可操作的內容較少,確切的說沒有可供學生背誦合操練的對話,教師在備課時需要自己精心編排方能授課,而教師手頭又沒有現(xiàn)成的資料或教學輔導材料可以利用,而且很多話題較新,教師處理起來確實有一定的難度,這一切大大增加了教師的備課難度。再加上每個單元相對獨立,知識點凌亂無序,不象以往那樣知識成體系,試卷的考查又難于教材,許多教師一時還不能完全適應。
三、小學與初中的英語教學嚴重脫節(jié),是英語新課改的又一大障礙
現(xiàn)在,我縣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開設英語課,按理說初中英語教學應該很簡單了吧。但實際情況又如何呢?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吧!去年我在剛接手初一的兩個班時,為了了解一下學生在小學的英語學習水平,在第一堂課分別讓兩個班的學生默寫了一下26個英語字母,結果令人大跌眼鏡:26個字母完全寫正確的學生幾乎為零,其中有一大半學生是胡亂寫或交空白卷的。他們好多人連讀也不能全讀對,或者將英語字母與漢語拼音混淆了。后來,我經過一番調查與了解才得知,在小學,他們只注重語文和數(shù)學,英語課形同虛設。因此,從學校到家長乃至學生,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本人認為新目標英語比較適合大城市的初中學生,并不適合我們鄉(xiāng)鎮(zhèn)孩子,廣大農村孩子畢竟不同于城市孩子。
四、應了解主題,應其需要
我們的教學主體大部分是零起點的鄉(xiāng)鎮(zhèn)學生,新教材中又很多“時潮性”的信息,比如:指路、看廣告、購物、旅行、了解球賽、奧運會甚至影評,文學評論等等生活于英語社會的各種知識。我們的學生不生活在這種環(huán)境之中,甚至很閉塞,他們學習的時空只是有限的課堂內外,學了這些知識無法運用。其實如果掌握了英語語言的結構與功能,一旦進入英語社會,很快便能了解運用。那么在英語學習的起步階段,我想學生應該學習英語本身,即以結構,功能和相應的綜合運用能力為核心內容,也就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活動的內容必須緊密結合主體的現(xiàn)實生活,扎實從基礎入手,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