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應
摘 要:化學方程式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基礎,也是高考的重要考察目標,更是化學區(qū)別于其他科目的特殊語言。學生對高中化學知識的運用離不開對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配平及原理的掌握。文章就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能量守恒定律和化學反應原理的注意事項分析了高中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化學;化學反應方程式;教學策略
化學方程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化學反應的本質(zhì),同時也為化學的初學者和使用者提供了一種簡單明了的描述方法來解釋化學反應。因為在化學方程式中包含著豐富的信息,它是學生學習化學,掌握化學知識的基石,所以教師要尤其注意化學方程式的教學。因此,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高中學生掌握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規(guī)范、基本原理以及其指導作用,對于提高學生對高中化學的認知水平、運用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也是促進學生化學成績提高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正確書寫
化學方程式雖作為簡潔的公式,但是其中卻蘊含了豐富的內(nèi)容,它包含了化學反應中的各種數(shù)量關系、反應條件(通電、溫度、點燃以及催化劑等),以及用箭頭表明了反應生成物質(zhì)的不同狀態(tài)。因此,化學符號和數(shù)字都具有重要意義,這要學生在書寫過程中犯不得一點馬虎,因為每一點的誤差都會導致整個化學方程式的含義發(fā)生變化甚至導致化學方程式的錯誤。
例如,碳酸氫鈣的溶液在加熱或者高溫的條件下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水以及碳酸鈣,那么這個方程式則為:
2CaHCO3==加熱==CaCO3↓+H2O+CO2↑
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就需要讓學生了解,加熱是表示反應所處的狀態(tài),反應物前面的“2”表示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生成物中的CaCO3、H2O以及CO2前面其實都有“1”只是為了方便書寫而省略了。“↑”則表示該種生成物是氣體,“↓”表明該種生成物會在溶液中沉淀,沒有符號的說明會讓看到的人插上誤解和困惑。因此,良好的書寫習慣在學生學習化學中會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二、注意質(zhì)量守恒定律和化學反應原理
所謂的化學反應質(zhì)量守恒定律,是指準確計量的情況下,化學反應的過程滿足參加反應的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總和這一規(guī)律。但是,在化學反應過程的實際配平當中,主要是利用反應物中各元素的種類和原子總數(shù)在反應后的生成物中也是保持不變的,因為原子數(shù)和元素種類的不變也標志著總質(zhì)量不會變化。這樣的化學規(guī)律對于學生學習化學,以及在解答相應化學方程式的考題時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高中化學的教師也要求學生掌握這一類定理,這不但會對化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更會讓學生在應對化學方程式的考題時更加得心應手。
以這樣的規(guī)律為前提,即便是在學生獨立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時也能單獨完成;更能培養(yǎng)學生在實驗中對化學反應質(zhì)量守恒定理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自主探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為只有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學生才能夠真正地明白化學知識的真實性和實踐性,也能加強學生對于化學反應原理和現(xiàn)象的融會貫通。
例:下列四個選項中關于HCHO+[Ag(NH3)2]OH—(NH4)2CO3 +Ag↓ +NH3 ↑ +H2O的反應配平中,( )是正確的。
A、HCHO+4[Ag(NH3)2]OH=(NH4)2CO3 +4Ag↓ +6NH3 ↑ +4H2O
B、HCHO+4[Ag(NH3)2]OH=(NH4)2CO3 +4Ag↓ +3NH3 ↑ +2H2O
C、HCHO+4[Ag(NH3)2]OH=(NH4)2CO3 +4Ag↓ +6NH3 ↑ +2H2O
D、HCHO+2[Ag(NH3)2]OH=(NH4)2CO3 +2Ag↓ +6NH3 ↑ +2H2O
該化學反應是常見的銀鏡反應,也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若運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質(zhì)量守恒的規(guī)律來進行分析,這道題目就會十分簡單。
首先,從Ag的原子總數(shù)守恒也進行分析,因為反應物中的Ag是4,所以生成物中的Ag也肯定是4。那么D選項被排除
其次,N原子的數(shù)目是4×2=8,那么生成物中也應該是8=2+6,因此B不符合條件。
然后,氧原子的數(shù)目,反應前有1+4=5個,反應物中應該是5=3+2,因此A被排除;同理,可以根據(jù)H原子的數(shù)目來排除A。
最后可以得到答案是C。
例2:某同學在交上來的實驗報告中,因為字跡模糊不清,導致該方程式中部分數(shù)字無法確定,假定其為X與Y,則該反應方程式如下
2C2H2+YO2= XCO2+ 2H2O
若交由你來進行方程式的完善,這個X、Y應當分別是( ),( )
A、5
B、2
C、3
D、4
遇到這一類有兩個未知數(shù),無法進行確定的,就應該采用控制變量的思維,現(xiàn)將其中的一個未知數(shù)進行求解,在根據(jù)多個條件求解第二個未知數(shù)。不難發(fā)現(xiàn),Y所代表的氧原子的數(shù)量,其構成2Y=2X+2,所以不能先對Y進行求解。
那么,再對X所代表的碳原子進行求解,則有:X=2×2=4,則可以確定X=4.
從而也就可以得到Y=(2X+2)=X+1=5、
所以,答案是D,A。
三、結語
在高中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教學中,應當讓學生掌握化學方程式的正確書寫以及方程式所代表的現(xiàn)象和原理,以及如何運用質(zhì)量守恒在完善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數(shù)量關系。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獨立運用知識完善學習和探究的過程,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化學方程式教學的質(zhì)量,為學生的化學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常如正. 高中化學方程式教學思考[J]. 中學生數(shù)理化(學研版),2014,01:76.
[2]陳女婷,洪茲田. 淺談“化學反應方程式書寫”的教學功能與價值[J]. 化學教與學,2014,06:53-54.
[3]盧寧. 高中化學方程式的教學技巧[J]. 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高中版),2014,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