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良
摘 要:人們通過數(shù)千年的教育實踐,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在總結這些經驗的基礎上,人們揭示了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提出了教育教學的原則、方法體系,形成了系統(tǒng)的教育理論。教師要加強教育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就必須掌握這些理論。其中,教育學、心理學及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師首先要掌握的最為基本的教育學科知識。此外,教師還要掌握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識。教師的教育科學知識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學生身心發(fā)展知識;(2)教與學的知識;(3)學生成績評價的知識。
關鍵詞:職業(yè)素養(yǎng);教師
一、教師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
教師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是從教師對待事業(yè)、對待學生、對待集體和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上來體現(xiàn)的。教師職業(yè)道德是指教師在其職業(yè)生活中所應遵守的基本行為規(guī)范或準則,以及在此基礎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這是調節(jié)教師與他人、教師與集體及社會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是一定社會對教師行為的基本要求。
1.對待事業(yè):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yè)。我國教師所從事的是人民的教育事業(yè),它是為國家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陣地。它關系到國家的振興、民族素質的提高,是一項偉大而崇高的事業(yè),每一個投身于這個事業(yè)的人,都應感到光榮和驕傲,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強大動力和精神支柱。熱愛教育事業(yè)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基礎,也是教師勞動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源泉。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yè)要求教師做到:(1)依法執(zhí)教,嚴謹治教;(2)愛崗敬業(yè),廉潔從教。
2.對待學生: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yè)具體體現(xiàn)在熱愛學生上。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是教師高尚道德品質的表現(xiàn)。
(1)為什么要熱愛學生。教師熱愛學生在教育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原因在于:①師愛是教師接納、認可學生的心理基礎,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②師愛是激勵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動力;③師愛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④師愛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友好待人、趨向合群等良好的社會情感和開朗樂觀的個性。
(2)熱愛學生的要求(教師如何熱愛學生)。①把對學生的愛與嚴格要求相結合。不遷就、放縱或溺愛學生。②把愛與尊重、信任相結合。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的自由選擇權。相信每個學生都是可教育的。③要全面關懷學生。關心學生的學習,關心學生的生活,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④要關愛全體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不偏愛某些或個別學生。⑤理解和寬容學生。了解學生的特點,理解學生特定情境下的行為,給他們反思和糾正不良行為的機會。⑥解放學生。給學生時間、空間和權利,使他們能夠在指引下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自由地生活。⑦對學生要保持積極、穩(wěn)定的情緒。駕馭自己的情緒,積極地面對學生,不能將個人的消極情緒帶到教育中來。
3.對待集體:團結協(xié)作。人的培養(yǎng)靠單個教師是不行的,因為人的成長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人才的全面成長,是多方教育者集體勞動的結晶。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與各方面協(xié)同合作,以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完成培養(yǎng)人的工作。為此,要求教師做到:
(1)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校內,教師要與班主任、各科教師、學校領導和其他教職員工協(xié)調一致,相互配合;在校外,要與家長、社會有關方面和人士建立聯(lián)系,取得他們的支持與幫助,以便目標一致地開展工作。
(2)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在與各方聯(lián)系交往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大局出發(fā),嚴格要求自己,尊重他人。
(3)弘揚正氣,摒棄陋習。教師之間要形成互幫互學、進取向上、互通信息、共同進步的風氣,要克服文人相輕、業(yè)務封鎖的陋習。
4.對待自己:為人師表(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教師的言行舉止、品德才能、治學態(tài)度等方面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成為學生學習的對象。這是由教師勞動的“主體性和示范性”特點以及學生的“向師性、模仿性和可塑性”特點所決定的。因此,教師只有自己具備了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才能有力地說服學生,感染學生,教育學生。為此,教師必須做到:
(1)高度自覺,自我監(jiān)控。教師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在學生面前成為活生生的教材,成為學生做人的榜樣。
(2)身教重于言教。要做到身教,最基本的要求如下:凡是要求學生去做的,教師一定要身體力行,做到言行一致,發(fā)揮表率作用。
二、教師的知識素養(yǎng)
1.政治理論修養(yǎng)
2.精深的學科專業(yè)知識(本體性知識)。這是教師知識結構的核心,也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必備基礎。
(1)掌握該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2)掌握該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學科體系;
(3)了解該學科的發(fā)展脈絡;
(4)教師還要了解學科領域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
3.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
(1)這是科學知識日益融合和滲透的要求;
(2)這是青少年多方面發(fā)展的要求;
(3)教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
4.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條件性知識)。人們通過數(shù)千年的教育實踐,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在總結這些經驗的基礎上,人們揭示了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提出了教育教學的原則、方法體系,形成了系統(tǒng)的教育理論。教師要加強教育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就必須掌握這些理論。其中,教育學、心理學及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師首先要掌握的最為基本的教育學科知識。此外,教師還要掌握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識。教師的教育科學知識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學生身心發(fā)展知識;(2)教與學的知識;(3)學生成績評價的知識。
三、教師的能力素養(yǎng)
1.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特別是口頭語言,是教師向學生傳遞教育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對教師的語言表達要求主要有:第一,準確、簡練,具有科學性。教師的發(fā)音要規(guī)范,用語恰當,表述確切,通俗易懂,不講廢話;第二,清晰、流暢,具有邏輯性。教師的語言要求條理清楚,脈絡分明,推理嚴密;第三,生動、形象,具有啟發(fā)性。教師要善于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奧的道理具體化,枯燥的內容生動化;第四,語言和非語言手段的巧妙結合。教師要借助姿態(tài)、表情和手勢等非語言手段傳遞信息,配合語言手段,增強教育效果。
2.組織管理能力
3.組織教育和教學的能力
4.自我調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職業(yè)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健康的構成是指一個優(yōu)秀教師所應有的心理素質,也就是教師對內外環(huán)境及人際關系有著良好適應的條件。這些條件包括高尚的職業(yè)道德、愉悅的情緒情感、良好的人際關系、健康的人格特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