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鑫雨+羅平+薛世偉+羅湊平
[提 要]大學生政治認同是關乎中國政治社會化的重要問題。90后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重要建設者與接班人,其政治認同至關重要。90后大學生的政治認同在保持主流積極良性的同時,也呈現(xiàn)出理想化、淺表化、多元化和復雜化等問題。為此,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增強自我內化等方面來增進90后大學生的政治認同。
[關鍵詞]90后大學生;政治認同;問題;對策
[作者簡介]沈鑫雨(1988—),女,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羅 平(1988—),女,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薛世偉(1985—),男,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羅湊平(1989—),女,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江西南昌 330029)
基金項目 江西師范大學校級課題(YJS2013012)
從人類社會第一個政權建立,民眾對于國家體制、政治體制以及法律制度的認同與否,不僅關系到統(tǒng)治階級的切身利益,而且關系到社會的安定與和諧。民眾對于國家體制、政治體制以及法律制度的認同可以簡稱為“政治認同”。政治認同是人們政治態(tài)度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1],是發(fā)自內心深處對某一政治系統(tǒng)所產生的認同感、依附感和歸屬感,是凝聚國民的重要精神紐帶和政治社會化的重要步驟。
大學生作為青年民眾中的先鋒群體和精英群體,是寶貴的人才紅利,是民族的希望和國家的未來。大學生的政治認同不僅關系到自身的健康與和諧發(fā)展,而且關乎黨和國家的命運與前途[2]。當前,我國大學生群體主要是以90后大學生為主體,90后具有性格張揚、喜歡冒險和抗壓性弱等特征,探討其政治認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對于加強90后大學生的政治認同教育,增強90后大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信仰,從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且可靠的建設者與接班人。
一、90后大學生政治認同的問題
90后大學生的政治認同主要包括政治實體認同、政治工具認同、政治效能認同和政治價值認同等主要內容。一方面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的認同,另一方面是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國家大政方針的認同??傮w而言,90后大學生的政治認同狀況是積極的、良性的,立場比較堅定,認知相對準確,認同感、依附感和歸屬感較強。然而,由于外界社會的紛繁蕪雜和價值觀的多元化與復雜化,以及90后大學生自身的特殊性,使得90后大學生的政治認同呈現(xiàn)出一定的矛盾性與復雜性。
1.政治實體認同方面:具有較高的認同感,也存在一定的疑慮與困惑
政治實體認同是指社會公眾對于政黨、國體和政體等的認同感、依附感以及歸屬感[3]。90后大學生對政黨、國體和政體等的認同感較強,有著比較強烈的愛國意識和忠誠度,不過也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疑慮、困惑與不解。90后大學生具有非常強烈的愛國情懷,他們關注國家大事,尤其是涉及祖國統(tǒng)一、民族振興和國家主權等方面的重大事件。他們認同人民民主專政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認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支持和關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贊賞并肯定已經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時對國家的前景和民族的未來充滿信心。然而,當前世界上的一些短期性矛盾或者看似不合理的現(xiàn)象又使得90后大學生感到疑慮、困惑和不解,例如為什么當前世界上的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發(fā)達程度要遠遠高于社會主義國家?這樣的困惑在一定程度上昭示了部分90后大學生的政實體認同困惑與不解。
2.政治工具認同方面:具有相對務實的認同感,也表現(xiàn)出一定的理想化傾向
90后大學生對法律法規(guī)和方針政策等政治工具有相對務實的認同感,然而其政治愿望也呈現(xiàn)出理想化傾向。絕大多數90后大學生認可國家的主流政治工具,他們遵守和認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國務院所制定并頒布的法律法規(guī),認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正在逐步形成,他們也認可黨的四項基本原則,擁護黨在新時期所提出的路線、方針與政策,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充滿希望與信心。而小部分90后大學生認為社會主義中國的任何政治工具都應當是完美的。
3.政治價值認同方面:總體上立場堅定,也呈現(xiàn)出一定的動搖性
政治價值認同是指社會公眾對于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等方面的依附感、認同感和歸屬感。90后大學生政治價值認同立場比較堅定,認可和擁護主流政治價值取向,然而也呈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動搖性。絕大多數90后大學生擁護和信仰馬克思恩格斯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支持和認可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與政策。不過,由于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和社會價值觀多元化的雙重影響,加之其自身的思想和行為不夠成熟,使其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受到了一定的沖擊,進而造成其政治價值認同出現(xiàn)了一定的多元化和復雜化傾向,甚至對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等進行質疑和否定。根據有關調查數據顯示,超過18%的大學生對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缺乏信心,超過20%的大學生的政治信仰搖擺不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前途表示“說不清楚”[4]。
4.政治效能認同方面:總體上相對理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質疑和失望
政治效能認同是指社會公眾對于政府公共政策所帶來的公平與效率的改善程度的認可度和歸屬感。90后大學生對于政府公共政策所產生的績效具有相對理性的認同,不過也有部分90后大學生因為社會上存在不少不合理現(xiàn)象而對政府公共政策的績效產生質疑和失望。90后大學生非常關注國家的經濟與社會發(fā)展,對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與提高表示欣慰,絕大多數90后大學生對于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感到自豪,他們也異常堅信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不過,也有小部分90后大學生由于看到了社會貧富差距日趨拉大、環(huán)境污染日趨嚴重和官場貪腐愈演愈烈而對黨和政府產生質疑與失望。
二、提高90后大學生政治認同的對策
由上述分析可知,盡管90后大學生在政治實體認同、政治工具認同、政治價值認同和政治效能認同等方面主流積極健康向上,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與不足。對于這些局限與不足,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應當高度重視,從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各方面采取多種措施,多措并舉、統(tǒng)籌解決。
1.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實現(xiàn)富民興邦
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突破改革的“攻堅期”和“深水區(qū)”,讓全體國民共享改革與發(fā)展紅利,實現(xiàn)富民興邦是提高90后大學生政治認同的根本。盡管90后大學生群體是全體國民中的一個特殊群體,然而其和其他群體一樣,影響他們政治認同的根本因素還是政治、經濟與社會的健康發(fā)展,讓他們能夠相對公平地分享改革與發(fā)展成果。故而,黨和政府應當不斷深化改革開放,采取有力措施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著力解決好各群體尤其是90后大學生的就業(yè)問題,關注弱勢群體,并不斷縮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讓全體國民實現(xiàn)共同富裕,這是增強各群體政治認同的根本之策。
2.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工作,加強理想信念教育
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工作,加強90后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這是提高其政治認同的關鍵。早在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就特別提出“要特別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下兩代,一定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5]。為此,應當把理想信念教育始終作為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內容。在這一過程中,高等院校要充分發(fā)揮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作為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引導90后大學生樹立和堅守科學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自覺抵制各種不良思想和腐朽價值觀的影響和侵擾,進而增進其政治認同。
3.加強大學生的自我內化,重視政治參與
加強90后大學生的自我內化,提高90后大學生的政治參與熱情,是增強其政治認同的保障。社會群體的政治認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由自我內化而轉變?yōu)橥饣俚絻然倪^程。在大學生政治認同內化和外化交互作用的過程中,加強大學生的政治參與是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因而,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尤其是高等院校要重視和提高90后大學生的政治參與熱情,不僅要利用院校學生會、黨團組織的相關工作與活動吸引90后大學生進行政治參與,而且要通過創(chuàng)建大學生社團等措施來激發(fā)90后大學生的政治參與熱情,從而增強其政治認同。
[參考文獻]
[1]歐陽愛權等.大學生政治認同現(xiàn)狀與對策[J].當代青年研究,2011,(11).
[2]沈鑫雨.90后大學生政治認同的影響因素與對策探析[J].學理論,2013,(26).
[3]馮德華等.當代大學生政治認同的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J].理論界,2009,(2).
[4]張榮珍.新時期大學生政治認同的探析[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08.
[5]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責任編輯: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