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悅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意識到傳統(tǒng)的拼音教學和識字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感覺枯燥乏味,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因此,我嘗試著將游戲引入語文課程中,使學生在玩中樂、樂中學,輕松記憶語文學習內(nèi)容。
玩轉拼音
1.玩轉拼音卡片
邊擺邊拼。我為學生制作了聲母卡片、韻母卡片、整體認讀音節(jié)卡片,三種卡片用不同顏色區(qū)分。學生邊學邊認,一邊擺一邊記,還可以把聲母和韻母卡片擺在一起組成音節(jié)練習拼讀。
教師說音節(jié)學生找。每學新的拼音,我就會制作相關的音節(jié)卡片。學生先一邊擺開一邊拼讀,然后我會說音節(jié),學生從眾多音節(jié)卡片中找到正確的舉起來。
巧分詞類。該游戲就是讓學生自己將多個拼音詞進行分類。我將一些拼音詞制成拼音卡片,讓學生自己拼讀,再在投影前進行分類展示。這樣,學生不僅練習了拼讀,還練習了分析事物的類屬關系。
進門口令。每學完幾個拼音字母,我就會在第二天將含有這些拼音字母的音節(jié)詞卡片貼在班級大門上。每個學生進班時都要念出這個音節(jié)詞作為進門口令。學生們課下悄悄告訴我,每天早上都期盼著早點進班,看看今天的進門口令是什么。
2.玩轉扭扭棒
為了讓學生們快樂地記憶拼音的字形,我讓他們用扭扭棒來擺字母。我先每人發(fā)一根扭扭棒,用來擺出單個的字母。然后,讓同桌兩人用兩根扭扭棒一起拼,學生開始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接著,我又讓四個人一起用四根扭扭棒拼,他們發(fā)揮集體的智慧,拼了許多詞,如音節(jié)詞shu等。這樣學生不僅在玩中識記拼音字形,還學會了小組合作。
3.玩轉橡皮泥
橡皮泥和扭扭棒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比扭扭棒更易于靈活地拼擺字母。學生通過捏橡皮泥,不但記住了拼音的字形,還練習了捏橡皮泥的動手能力。學生們邊捏橡皮泥邊區(qū)分開了易混的字母,提高了課堂的實效性。
玩轉漢字
拼音教學結束后,我們又開始了識字教學的課程。在識字教學中,我也設計了很多有趣的游戲。
1.積木骰子
我將生字貼到了正方體積木塊六個面上,讓學生當骰子玩,還制作了爬山奪紅旗的游戲紙,同桌兩人合作玩這個游戲。同桌玩石頭剪刀布,看誰贏誰就可以扔積木,掉落后顯示哪面,就讀哪面的生字,若讀正確就可以向山上前進一步,若讀錯則不能前進。首先到達山頂奪到紅旗者勝利。
2.畫小鷹
在學習《自己去吧》一課時,我特意設計了畫小鷹的游戲。學生先拿出小鷹圖,字詞在小鷹的身體上,同桌兩人互相讀,如果同桌一次讀對了,A生就給B生這個詞上打個鉤,待會B生就可以把詞所在的部分填涂上。如果讀錯了,A生要負責教會B生,但是這個詞就不能涂色了。兩個人都讀完了再各自涂色。這個游戲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動手實踐的機會,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合作學習的能力。
3.飛鏢識字、風車轉轉轉
我還設計了飛鏢識字、風車轉轉轉的游戲,幫助學生復習難記的生字。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輪流上講臺前投擲飛鏢或轉動風車。如果組員能念出投擲到的字或轉到的字,并能用這個字正確地組一個詞,則可以給小組加上該字所在位置的分數(shù),如果組員不能完成則不加分。最后比一比哪個小組得分最多。
以上游戲,學生們不僅在學校玩,還帶回家和家長、兄弟姐妹一起玩,既加強了語文學習,又增進了親子關系。家長們還會把孩子在家里捏的橡皮泥、扭扭棒作品發(fā)到班級微信群中互相學習,不但學生們開心地學語文,連家長們也樂在其中。我想這也就是芳草課程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