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春娟
高一文理分班后當天,我接到了好幾個電話,而印象最深的是某個學生的爺爺打來的電話,電話那頭傳來的是滄桑而不太流暢的話語:“施老師,我是某某的爺爺,我是鄉(xiāng)下人,不太會說話。我家孩子現(xiàn)在不在你班上了,我要謝謝你一年的照顧……”接完電話,我沉默了許久,對于這個學生,我并未給予特別的關(guān)照,只是給了足夠的耐心等待屬于他的那朵生命之花的開放,如此的回報卻是我預(yù)料不到的。
對他的第一印象是在軍訓(xùn)時,他因表現(xiàn)突出而被選入表演方隊,但也意味著軍訓(xùn)結(jié)束后還得留在學校訓(xùn)練。其他同學或多或少流露出些許不情愿,只有這個已經(jīng)被曬得黑黑的小男孩很豪邁,又有些故作瀟灑地說:“沒關(guān)系,我愿意,反正我在家也沒事做”。就這句配合老師工作的話,讓我對他有了好感,這是一個愿意主動向老師示好的學生,但我當時并沒有意識到這孩子這句話背后隱藏的傷痛。
開學后,課堂上的他很活躍,老師一有問題提出,他卻不經(jīng)過任何思考,總憑自己無謂的直覺脫口而出說出答案,可惜十有八九是錯的,甚至是不著邊際的。當我一一搖頭,他立馬流露出懊惱、沮喪、無助、焦慮,甚至怯怯的復(fù)雜情緒。懊惱、沮喪是因為回答錯了,怯怯是害怕因此被老師批評,估計以前有過答錯而被批評的經(jīng)歷,所以那么怕受到老師的打擊。而無助和焦慮是急于表現(xiàn)自己但不成功的心情。我意識到這孩子是塊“璞玉”,也許初中時沒有得到過老師的肯定,但這并沒有泯滅他求知的欲望,沒有泯滅他參與集體活動的熱情,我不能挫傷這孩子脆弱內(nèi)心,必須得好好呵護這孩子。
課后,我查詢了他的學籍,果然,孩子登記的家庭信息欄中只有父親的信息,母親一欄空缺。我立即家訪,了解到孩子背后的傷痛:母親在生下他不久后,拋棄他而去;父親老實木訥,常年在外打工;家里有爺爺、姑媽關(guān)照,但有代溝,缺少和孩子的交流;孩子平時脾氣不顯山露水,但骨子里有些戾氣,初中階段師生關(guān)系并不和諧。
接觸過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像他那樣努力向上,盡力忘卻內(nèi)心的傷痛,盡力活得陽光的不多。隨后,我悄悄地利用班級老師“碰頭會”,首先分析了這孩子的情況,然后匯總這孩子在各科課堂上的表現(xiàn)情況,最后約定,利用“信任的眼神,鼓勵的語言”來支撐這孩子課堂發(fā)言的信心,盡一切可能對他給予肯定,等一個月后,他找回自信時再點撥他答題的方法技巧,絕不冒險輕易觸及一切傷害他內(nèi)心的事情。
接下來的一個月,只要他回答,我都做到耐心傾聽,絕不輕易否定,總面帶微笑不斷地給他提示,哪怕為了他的這一個問題,耗時再多,哪怕完不成預(yù)定的教學任務(wù)。這期間,我總和任課老師保持聯(lián)系,多肯定這孩子的積極性以及積極回答問題對班級氣氛活躍的有效影響,慢慢的,任課老師也喜歡上了他,接受了課上不按常理出牌的他。
一個月后,我開始和他談心,談?wù)務(wù)n堂上怎樣思考可以更準確地回答老師的問題,課后如何向老師請教,彌補自己知識的不足,慢慢地,他開始有了思考。老師提問后,無法清晰理解問題的情況下,他會進一步詢問這問題的內(nèi)涵,在弄懂題目后再回答,不再盲目搶答。因為各科任課老師的鼓勵,期中考試,除了語文、英語這兩門科目外,他其他的科目都很優(yōu)秀。
成績有了進步,并不意味著萬事大吉。缺少母愛的他簡單、敏感,不擅長人際交往。所以,他有任何問題時,我總是讓自己克制,保持冷靜和平和之心,暖暖地談心,想以此來潛移默化來影響改變他的人際處理方式。慢慢地,他不那么急躁了;慢慢地,他臉上的笑容更陽光了,是真正的陽光;慢慢地,他身上的問題變少了;慢慢地,他不再“單打獨斗”了,他能經(jīng)常和同學討論問題了。
憑借他自己的努力,他的語文和英語成績由起初的一竅不通到漸有起色。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開始,他不但三科能名列前茅,選修必修幾乎能夠門門考A。經(jīng)過一個學年的成長,他開始冷靜、穩(wěn)重,平和的內(nèi)心在臉上全然反映出來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開花的季節(jié),作為教師,要耐心等待每一個學生綻開他的生命之花。他的生命之花開放得不算晚,能讓我等到,我感到很幸運也很幸福,這也許就是新教育的快樂。
(作者單位:江蘇海門市三廠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