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非
摘 要: 名人故居是歷史文化與建筑風格相互交融的產物,不僅記錄著名人生活點滴、彰顯著優(yōu)秀精神品質,還蘊藏著一定歷史典故、人文風貌、地域特色,具有極高的開發(fā)潛質和利用價值。如何挖掘利用好這些寶貴財富,并結合當代技術手段使之活化發(fā)展,適應現(xiàn)代生活模式、精神需求,是一個值得探索實踐的時代課題。
關鍵詞: 名人故居 文化資源 開發(fā)利用
“每一座名人故居都和一位或幾位歷史偉人聯(lián)系在一起,都有一大堆故事,這就是文化。知道尊重自己的歷史和文化的民族是最有前進動力的最有希望的民族”①。名人故居擁有大量物質、文化資源,如何對其進行開發(fā)運用考驗著當地政府和主管部門的智慧。
一、名人故居開發(fā)利用簡析
近年,隨著假期旅游、周末游、近郊游的興起,名人故居作為一種獨特的人文旅游資源逐步受到人們的青睞。如何界定、管理、開發(fā)、利用好轄區(qū)內的名人故居,使之成為宣傳推介地方特色、人文風情、發(fā)展變化的窗口,是相關主管部門和學者共同關注的命題。
對名人故居的界定多傾向于:“名人”和“故居”兩個概念的相互結合?!懊恕敝钢宋?,即一些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體育、藝術等領域作出過杰出貢獻的人?!肮示印敝该嗽浘幼∵^的宅邸,通常指誕生地和曾經生活的地方。由于居住地的遷移,同一位名人可能有多個故居,而這些故居的地位和影響力也是不盡相同的。
我國歷史悠久、朝代紛繁、文化輝煌、英杰輩出,在名人故居方面可謂資源豐富。各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門對名人故居的開發(fā)利用,由最初的忽視漠然變得熱衷重視。但其間不乏一些不妥甚至出格的做法,已引起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就目前而言國內一般有四種模式,即建成以人物事件為主題的紀念場館、以博物展出為主題的展示場館、以傳統(tǒng)愛國為主題的教育基地、以休閑娛樂為主題的園藝景觀。在名人故居開發(fā)利用過程中常遇到的瓶頸性問題主要有:商業(yè)開發(fā)與古跡保護相矛盾,修繕維護費用與資金投入有差距、管理者開發(fā)利用理念相對滯后、故居現(xiàn)實作用時代價值不明顯等。為更好地保護故居、傳承思想、開拓發(fā)展,各地都在故居開發(fā)利用方面做了多種嘗試,其中不乏一些有益啟示。
二、羲之故居開發(fā)利用情況
坐落于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的羲之故居,傳說是其幼年刻苦練字之處,因常到池中洗刷硯臺,以至于池水呈現(xiàn)墨色,于是名曰“洗硯池”。故居始建于1989年,位于臨沂老城區(qū)洗硯池街東段,北至蘭山路,東至書院街,西至普照寺巷,總體規(guī)劃占地面積80余畝,總投資約為7000萬元。一期工程于1990年5月建成對外開放,主要建設了洗硯池、大門、碑廊、瑯琊書院、晉墨齋、硯碑亭、晉墨留香亭等景點;二期工程于2003年10月正式建成開放,主要建設了王羲之故宅、沂州普照禪寺、紀念一代“書圣”王羲之的右軍祠、紀念清朝抗日戰(zhàn)斗英雄左寶貴的左公祠、紀念臨沂歷史上最負盛名的五位賢人的五賢祠等。修繕一新的洗硯池、曬書臺、鵝池、禊亭等遺跡,可一窺當時王宅的模樣,晉墨齋、書法展室和百米長的書法碑廊,可欣賞到書圣的手跡、碑帖,以及當代南北大家不同風格的書法作品。在故居開發(fā)利用過程中遵循的理念主要有:
(一)整合資源組團發(fā)展
臨沂羲之故居館藏豐富、環(huán)境優(yōu)美、建筑典雅、布局合理、文化積淀深厚,結合其周邊天主教堂、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書法廣場、書圣閣等文化名勝古跡組團發(fā)展,整體對外宣傳推介,已形成了一個相當完備的文化旅游圈,吸引眾多游人前來游玩、品鑒。
(二)帶動商貿形成集群
以羲之故居為中心,其所在硯池街街道兩側以經營字畫、筆墨、紙硯、裝裱、古玩為主的店鋪林立,已形成初具規(guī)模的書畫文化用品交易買賣基地,吸引八方商家慕名而來洽談合作,既為市民提供了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機會,又繁榮了文化市場,擴大了城市影響力。
(三)打造愛國教育基地
羲之故居經過多次修繕擴建不僅擁有大量名人字畫、碑刻,還涵蓋了多個弘揚沂蒙傳統(tǒng)文化、紀念杰出人物的場館,已成為臨沂對外展示沂蒙悠久歷史、燦爛文化、風情民俗、忠義品質,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精神洗禮滌蕩的重要基地。
(四)搭建文化交流平臺
羲之故居經常主辦或承辦書畫展,名家名品薈萃,吸引著全世界書畫愛好者前來參展、觀摩。不僅如此,羲之故居還是北京大學書法研究所等國內多所大學和書畫協(xié)會的創(chuàng)研基地,為書法學習、愛好者提供了良好的創(chuàng)研環(huán)境、交流平臺。
(五)吸納融合傳統(tǒng)文化
由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山東省文化廳和中共臨沂市委市政府聯(lián)合主辦的一年一度的書圣文化節(jié),迄今已成功舉辦十二屆,文化節(jié)還融入民俗、柳琴、香道、國畫等多種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文化傳承起到了積極作用。
(六)迎合群眾現(xiàn)實需求
為方便居民生活、滿足群眾需求,羲之故居每早九點前對市民免費開放。每日清晨京劇、二胡、太極拳等各種晨練項目給這座古老庭院注入了新的活力。每逢周末,前來學習書畫的孩子們更給故居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三、羲之故居管理運作啟示
近年來臨沂市羲之故居在管理和經營上有了一定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取得了一些成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社會和同行的好評,總結和回顧發(fā)展歷程可概括為:
(一)積極宣傳推薦
羲之故居一直通過網絡、媒體、報刊等多種現(xiàn)代信息手段對外推介,并借助多種平臺與周邊文化景點捆綁式發(fā)展、整體提升宣傳。良好自身優(yōu)勢和到位的宣傳推薦方案為羲之故居在競爭激勵的旅游市場贏得了一席之地。
(二)提升服務水準
羲之故居致力于自身服務水平和質量提升,不斷加大對自身員工的培訓管理,強調各項服務、管理工作的細化精確,并配有嚴格的制度規(guī)范、考核機制、監(jiān)察體系。
(三)重視人才吸納
羲之故居十分注重高學歷和專業(yè)人才引進聘用,近年來不僅吸納了多名園林管理、書畫教育、播音主持、導游講解等方面的專業(yè)人才,還根據業(yè)務需要外聘書畫教學、鑒賞等方面的專家,為故居管理注入了新血液、帶來了新靈感。
(四)整合屬地資源
羲之故居整合了臨沂歷史上眾多典故和名人事跡,使悠遠絢爛的齊魯文化齊聚一堂、熠熠生輝。其中不乏在國內外享譽盛名的諸葛亮、王祥、王覽、顏真卿、顏杲卿、左寶貴等賢人志士。既節(jié)省了公共資源、方便了游客,又豐富了故居內涵、提升了競爭力。
(五)政府大力支持
臨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羲之故居開發(fā)利用,不僅多次投巨資對故居進行維護、修繕、擴建,還以故居為主體,向周邊區(qū)域輻射開發(fā)與之相匹配的書法廣場、書圣閣,形成龐大的文化集群和濃厚的城市韻味。
(六)倡導創(chuàng)新驅動
羲之故居在承擔地標性建筑、博物館藏、紀念宣揚等常規(guī)職能的同時,結合自身文化優(yōu)勢與特點在文化傳承弘揚方面不斷做著嘗試與探索,如成立書法愛好者協(xié)會、開辦青少年書畫培訓班、探索研究書法教育規(guī)律、交流書法技巧、技藝等。
注釋:
①舒乙.重視名人故居的保護和開掘.北京觀察,2003(10).
參考文獻:
[1]鄭松才,史偉.芻議歷史名人故居的保護與利用——以寧波市象山縣為例[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4(9):1-7.
[2]張明慶,趙志壯,王婧.北京什剎海地區(qū)名人故居的現(xiàn)狀及其旅游開發(fā)[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0):58-62.
[3]沈實現(xiàn),李春梅,徐華.地域景觀城市記憶——杭城名人故居的景觀特質與保護開發(fā)[J].城市規(guī)劃,2005(9):55-58.
[4]周振宇,周公寧.杭州名人故居保護利用[J].研究建筑學報,2003(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