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無論是知識的獲得,還是智力的開發(fā)、能力的發(fā)展;無論是情感、意志的培養(yǎng),還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通過學生的積極思考和實踐活動。因此,教師既不能把知識生硬地灌輸?shù)綄W生的頭腦里,也不能把思想觀點移植到學生的頭腦中。
【關鍵詞】語文 小學 教學效率
只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才能促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進步,完成教學任務。所以,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真正從學生的學習出發(fā),為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這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一、課前教師要作充分的備課準備
課堂教學效率如何,前提在于備課。每一位語文老師對于所執(zhí)教的教材都應有“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導思想。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備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落實一個“小”字。任何一篇課文的教學都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要從小著手,解決幾個小的問題就可以了。二是會抓一個“巧”字。要選好切入點,抓住要害,讓學生一開始就產生濃厚的興趣。三是很抓一個“精”字。內容要精練,要顧及到知識的內涵和外延。
二、課堂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
在教學過程中,要在提問后給學生一些獨立思考的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深入思考,當學生回答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這個等待的時間雖短,卻正是學生思維最為緊張活躍的時刻。
培養(yǎng)和誘導學生質疑,要針對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妥善處理。對一些跟學習課文沒有關系的問題,不宜一一作答;對一些跟課文內容有關,但不在點子上的問題,應有選擇地加以解答;對于在點子上、關鍵處的問題,要及時組織討論,求得解決。這樣做,既調動了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根據(jù)學習語文的特點,要誘導學生從多方面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比如,從題目上質疑,從課文的語句、內容上質疑,從課文內容前后聯(lián)系上質疑,從語言運用上質疑,從課文表現(xiàn)的中心質疑,從標點符號的運用上質疑,等等。學生學會了質疑,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落到了實處。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開展課堂教學
(一)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感化學生、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簡化教學過程、突出重難點,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一些中下生之所以學習跟不上進度,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習興趣不夠濃厚,導致他們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錯過了老師講課的內容。而多媒體教學能把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境形象地、逼真地展現(xiàn)出來,用絢麗的色彩,形象生動的動感畫面,把學生帶進愉悅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誘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把學生逐步引入課文深處,讓他們不知不覺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之中。讓他們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知識,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中來,為實現(xiàn)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多媒體技術能夠將靜止、抽象的文字內容變成生動、形象的音像載體,將老師難以表達的原理、現(xiàn)象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便于學生認識和理解。借助多媒體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展現(xiàn)出來,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啟發(fā)、點撥、解決問題以及聽說讀寫的訓練上。
(二)突出重點和難點
電教媒體技術傳輸教學信息具有多重感官刺激、傳輸信息量大、傳輸信息量高、傳輸速度快、交互性強等優(yōu)點,其進入校園并逐漸得到普及,極大地彌補了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對于教學方法的諸多限制,把課本中抽象的概念化為具體可感的、特定的動手操作程序和觀察程序,教師通過各種演示,將學生吸引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去,讓他們在活動中比較、分析、綜合,在一系列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為更好地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同樣也為教師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創(chuàng)設了優(yōu)越的條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教材中有些文章篇幅較長,內容復雜,而課堂教學時間總是很有限的,如何指導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學完一篇知識較豐富的文章,且感到學有所獲,印象深刻。我們可根據(jù)這類文章的特點,例如制作一張或幾張表格等在多媒體大屏幕上展示出來,讓學生一邊看書,一邊填表。在填表中把有關知識搞清楚或把重點內容理出來,教師再適當加以點撥,一節(jié)課會讓學生收獲很大,而且大大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
(三)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
運用電教媒體手段,幫助學生思維,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是現(xiàn)代化教學的重中之重。語文教材中融入了許多科學知識與科技創(chuàng)新思想,語文教學中當然也要把培養(yǎng)合訓練學生的這一能力作為本學科的重要任務來完成。電教媒體表現(xiàn)力強,信息量大,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直觀畫面,展示豐富的想象,進行積極思維,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其思維向縱向發(fā)展,引發(fā)出創(chuàng)新意識。
小結:
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減輕學生課外學業(yè)負擔,這是教育界的共同呼聲,也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而要在四十分鐘里增加課堂質量,單靠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很難達到這一目的,要想解決這一難題,還得依靠電教媒體手段的輔助??傊?,教師只有讓學生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多讀、多思、多問、多說、多寫,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那么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才能提高。
作者簡介:楊義芳(1987.03.29——):女,28歲,藏族,籍貫瑪多,青海省果洛州瑪多縣扎陵湖鄉(xiāng)藏文寄宿制學校,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