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云
(泉州市第一醫(yī)院十一區(qū) 福建 泉州 362000)
腹腔鏡下右半結腸癌患者根治手術的護理效果觀察
王惠云
(泉州市第一醫(yī)院十一區(qū) 福建 泉州 362000)
目的:分析探討腹腔鏡下右半結腸癌患者根治手術的護理效果。方法:選擇2013年6月~2014年10月來我院接受腹腔鏡下右半結腸癌根治手術治療的患者22例,將其按照年齡、病情等情況隨機分為對照組、試驗組,每組患者11例。對照組患者采用一般手術護理方法,試驗組患者采用人性化、規(guī)范化護理方式,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試驗組患者的手術配合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試驗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以及疼痛程度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兩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腹腔鏡下右半結腸癌患者根治術實施人性化、規(guī)范化護理方式,可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的術后康復情況,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護理措施
結腸癌是常見的發(fā)生于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其發(fā)病原因主要為高脂肪食譜和纖維素攝入不足,遺傳因素也可引起結腸癌病癥。結腸癌疾病早期可表現(xiàn)為腹脹、消化不良等[1]。右半結腸癌是結腸癌疾病的一種臨床表現(xiàn),患者的右半結腸腔較大,多為潰瘍型癌變,若癌腫潰破出血,可繼發(fā)感染,伴有毒素吸收,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2]。隨著醫(y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腹腔鏡手術治療因其安全有效、創(chuàng)傷小等特點逐漸應用于結腸癌疾病的治療中。但患者術后應加強護理,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本文通過研究人性化、規(guī)范化護理措施在右半結腸癌患者根治術的應用效果,以期為臨床提供借鑒。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6月~2014年10月來我院接受腹腔鏡下右半結腸癌根治手術治療的患者22例,將其按照年齡、病情等情況隨機分為對照組、試驗組,每組患者11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3例,年齡61歲~75歲,平均年齡(68.4±3.6)歲;試驗組患者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5例,年齡63歲~77歲,平均年齡(67.9±2.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措施對照組患者采用一般手術護理方法,主要包括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告知手術注意事項等;試驗組患者采用人性化、規(guī)范化護理方式,主要包括∶(1)心理護理。右半結腸癌結腸癌疾病患者可出現(xiàn)腹痛、大便改變等癥狀,加之對癌癥疾病的認知不清,患者易出現(xiàn)緊張、焦慮情緒,從而影響手術順利進行。護理人員應通過主動與患者交流、告知患者疾病相關知識等方法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也可邀請治療效果較好的患者回院進行座談交流,通過實際病例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鼓勵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2)告知患者術前注意事項。手術前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進行術前皮膚清潔,可用松節(jié)油棉簽清洗后再用75%酒精棉簽消毒;采用口服磷酸鈉鹽瀉藥方式進行腸道準備;因腹腔鏡手術需在患者的臍窩處建立觀察孔,臍窩也是人體污垢容易積聚的地方,若處理不好可引起感染,因此術前患者應做好臍窩處的清潔工作。護理人員還應告知患者術前8h禁食、禁水,進入手術室前應摘下首飾、隱形眼鏡等物品。(3)術中護理?;颊哌M入手術室后,巡回護理人員應固定患者四肢,建立靜脈通道,檢查手術中使用的設備、儀器以及用具情況,在患者的單側小腿肌肉處貼電刀負極板,以維持患者的正常靜脈回流情況。器械護理人員應加強與主刀醫(yī)生的手術配合,術前檢查開腹、胃腸腹腔鏡等,準備好超聲刀、導線、吸引器官以及引流管等設備,準備好不同規(guī)格的套管等;手術結束確認器械數(shù)量無誤后關腹,貼敷手術切口后送至監(jiān)護室。(4)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應及時了解患者的切口恢復情況,觀察患者切口有無紅腫、熱痛癥狀,術前留置針是否出現(xiàn)滲液、貼負極板的皮膚部位是否恢復良好,觀察患者的腸蠕動情況以及恢復進食后的腹部情況,記錄患者首次腸蠕動的恢復時間;觀察患者的引流管情況,適患者恢復情況及時拔管,以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1.3 評價標準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疼痛程度以及住院時間等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統(tǒng)計
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為114min~153min,平均手術時間為133.5±6. 2min;有8例患者主動配合手術,手術配合度為72.72%;住院時間為12d~26d,平均住院時間為16.3±0.9d。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為103min~130min,平均手術時間為114.2±5.8min;11例患者主動配合手術,手術配合度為100%;住院時間為9d~21d,平均住院時間為13.2±0.7d。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腹腔鏡下右半結腸癌根治術具有切口小、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特點,可有效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克服常規(guī)手術的治療缺點,減少護理人員的工作量[3]。腹腔鏡右半結腸癌根治術是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方法,因此種手術治療方式仍為開腹手術治療方式,患者仍會對手術產(chǎn)生恐懼之感,因此臨床護理腹腔鏡下右半結腸癌患者時應采取優(yōu)質護理服務,通過優(yōu)質護理服務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以保證手術的順利實施?;颊哌M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應以專業(yè)、溫和的態(tài)度與患者進行交流,在講解的同時給予患者靜脈通道建立、固定四肢等操作,手術過程中應與醫(yī)生共同配合,確保手術順利進行,手術結束時應認真檢查器械,避免出現(xiàn)器械留置患者體內現(xiàn)象,為患者術后康復奠定基礎。而且腹腔鏡手術治療所用器械較多,需護理人員學會安裝,并熟悉掌握其性能以及作用[4]。巡回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手術使用的各種儀器設備,以保證手術能夠順利進行,縮短手術治療時間[5]。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應及時了解患者的恢復情況,避免發(fā)生術后感染等不良癥狀影響術后恢復效果。通過本組研究可以看出,對腹腔鏡下右半結腸癌患者實施人性化、規(guī)范化的護理措施,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手術配合度等情況均明顯優(yōu)于一般護理組患者,兩組患者的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對腹腔鏡下右半結腸癌患者實施人性化、規(guī)范化的護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的術后疼痛癥狀,縮短患者住院治療時間,降低住院成本,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許崇良,申玉芳,安可湘,等.腹腔鏡輔助與開腹結腸癌根治術的對比研究[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1,16(12):919-921.
[2]蔣磊,孫宏治,王巍,等.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與開腹手術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08):871-873.
[3]孫秀軍.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73例全程預見性護理配合[J].齊魯護理雜志,2012,(33):35-37.
[4]李國新,趙麗瑛,張策.腹腔鏡中間入路法結腸癌根治術[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1,31(06):538-540.
[5]王婷,王立敏,郝云嶺.經(jīng)陰道腹腔鏡下乙狀結腸癌根治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華腔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2,5(01):66-69.
R473.6
B
1009-6019(2015)10-0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