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利
(冀中能源峰峰集團總醫(yī)院 河北 邯鄲 056200)
營養(yǎng)護理加血液透析對改善終末期腎病患者生活質量的作用
王俊利
(冀中能源峰峰集團總醫(yī)院 河北 邯鄲 056200)
目的:分析營養(yǎng)護理加上血液透析對于改善終末期腎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所具有的作用。方法:選取本院在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34例終末期腎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7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給予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營養(yǎng)護理,分析兩組患者在不同護理干預后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及患者的滿意率。結果:經過不同的護理干預之后,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也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終末期腎病患者實施血液透析與營養(yǎng)護理,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的滿意率,在臨床應用具有實踐價值。
營養(yǎng)護理;血液透析;終末期腎病;生活質量
在臨床上,對于終末期腎病的患者最常見的治療手段就是實施血液透析,血液透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延緩患者腎病的發(fā)展進程,維持與延長患者的生命,對患者來說其臨床價值較高。但是由于在透析的過程中會導致患者機體部分蛋白質、能量及各種微量元素等相關營養(yǎng)物質會流失,使得患者常表現為營養(yǎng)不良,并且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對患者的治療效果與生活質量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補充患者的營養(yǎng)等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文對營養(yǎng)護理加上血液透析對于改善終末期腎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所具有的作用進行分析,現將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34例終末期腎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7例,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9例,最大年齡為78歲,最小年齡為33歲,平均年齡為(53.2±2.6)歲,透析的時間為5~11個月,平均透析的時間為(7.55±2.6)個月;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2例,最大年齡為75歲,最小年齡為31歲,平均年齡為(48.2±3.7)歲,透析的時間為5~12個月,平均透析的時間為(8.12±1.6)個月;所有的患者經過診斷皆符合終末期腎病的診斷標準,臨床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浮腫、代謝性酸中毒和嚴重的貧血等;排除中途因為客觀原因而放棄治療或者轉院治療的患者、有認知障礙或者精神病史的患者、機體狀態(tài)非常差或者沒有自理能力的患者等。兩組患者于性別、年齡、透析時間、病情等對比上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實施抗炎、降壓及糾酸等常規(guī)治療,并運用血液透析的方法實施主要治療,在此基礎上給予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給予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營養(yǎng)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一般護理∶安排患者進入病房之后保持病房的干凈和整潔、安靜和舒適,以提高患者睡眠的質量,對于影響病房患者的因素要及時的處理,比如喧鬧,要及時制止喧鬧,確保病房環(huán)境的安靜。對于長期臥床的患者要幫助其適當的運動與活動,防止發(fā)生靜脈血栓或者壓瘡,保持患者的皮膚與床單、病房的清潔與衛(wèi)生,詳細的記錄患者飲水量與排尿量,對患者體重、尿量、液體出入量及血壓等相關的臨床指標要嚴密的檢測[1]。
1.2.2 心理護理∶由于終末期腎病的患者病程比較長,患者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消極情緒,如緊張、焦慮、恐懼及絕望等,對患者的病情恢復有嚴重的影響,因此,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的與患者溝通,加大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力度,及時掌握患者的身體情況與心理感受,細心向患者講解相關的疾病知識與治療知識,并向患者介紹院內基本情況與環(huán)境情況,從而緩解患者對于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感。此外,護理人員還要多鼓勵患者、支持患者、理解患者,給予患者最大的感情支持,從而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減少因不良情緒對患者造成的不良影響,并鼓動其親屬參與到護理工作當中,給予患者家庭的溫暖,鼓勵患者克服困難,從而促進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自信心[2]。
1.2.3 血液透析的護理∶在實施血液透析之前要檢查與記錄患者生命體征,治療結束半個小時之后,在確認患者無其他不良反應與癥狀時,將患者送回病房,并注意觀察患者的敷料有無滲血,一旦有滲血情況要立刻更換敷料,避免發(fā)生感染。指導患者保護靜脈內痿,并適當活動肢體,促進血液循環(huán),預防局部發(fā)生水腫與滲血,避免發(fā)生局部粘連[3]。護理人員要每日對患者皮膚實施清潔,并涂少量的保護性油脂,讓患者皮膚更柔軟,在透析結束拔針之后,要給患者適度壓迫止血,避免發(fā)生凝血栓塞與出血情況,并禁止患者過度的牽拉痿管處,也不能在痿管處實施穿刺,并且要求患者摘去手表與其他飾品,穿著一些寬松的純棉衣物等。
1.2.4 營養(yǎng)護理∶鼓勵患者多食用一些低蛋白、高熱量、低磷及富含氨基酸的食品。每周實施兩次血液透析的患者,每天攝入的蛋白質量應該為0.8~1.0g/kg,或者每周給予患者補充3次蛋白質,并且每次補充的量為1.0~1.2g/kg;患者每一天應該攝入充足的熱量,以此來減少蛋白質由于提供熱量而發(fā)生的分解,熱量的來源主要有糖類、低蛋白淀粉及植物性油脂等,每天攝入的熱量應該為527~585KJ/kg適宜[4];患者每天攝入磷的量應該不超過800mg,并盡量減少無鱗魚類與動物內臟的攝入;患者的維生素補充主要以水溶性為主,包括葉酸與B6等。
1.3 觀察指標
采用生活質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主要有生理能力、認知能力、情緒職能、角色職能、社會職能以及心理健康等,評分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與處理,計量資料通過(±s)表示,計數資料通過X2檢驗,計量資料通過t檢驗,如P<0.05,表示組間的對比有明顯的差異,并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
經過不同護理干預之后,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
2.2 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
兩組患者經過不同的護理干預之后,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情況發(fā)現,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
對終末期腎病患者治療最常見的手段就是采取血液透析治療方法,血液透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延緩患者腎病的發(fā)展進程,維持與延長患者的生命,對患者來說其臨床價值較高[5]。但是由于在透析的過程中會導致患者機體部分蛋白質、能量及各種微量元素等相關營養(yǎng)物質會流失,使得患者常表現為營養(yǎng)不良,并且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對患者的治療效果與生活質量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如何維持患者的營養(yǎng),確保營養(yǎng)不流失成為護理的關鍵[6-7]。
本組研究中,給予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給予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營養(yǎng)護理,經過不同的護理干預之后,觀察組患者的生理能力、認知能力、情緒職能、角色職能、社會職能以及心理健康等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為97.0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10%,差異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由此可知,對終末期腎病患者實施血液透析與營養(yǎng)護理,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王淑萍,楊柳,趙琳娜,等.維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營養(yǎng)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學報,2012,22(20):142-143.
[2]衣鳳.血液透析患者營養(yǎng)不良的影響因素與護理干預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02(34):14-16.
[3]聶知宜,夏軼男.血液透析患者的飲食營養(yǎng)護理的幾點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32(09):36-38.
[4]趙春春.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營養(yǎng)護理[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5(34):12-14.
[5]黃瑩,古英明,呂少芬.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2,33(03):54-56.
[6]李軍,曹德文,遲紅.血液透析單超脫水在重度浮腫的腎病綜合征患者中的治療作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41(04):857-858.
[7]韋慧琴,李良.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療終末期糖尿病腎病的療效比較[J].廣西醫(yī)學,2011,06(05):447-449.
R692.5
B
1009-6019(2015)10-02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