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成黎明 吳基林
[摘要]目的:探討壓力控制容量保證(PCV-VG)呼吸模式對全麻新生兒肺功能的影響。方法: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全麻下平臥位行下腹部和盆腔開腹手術足月新生兒40例,隨機分為兩組,容量控制通氣(V)組和壓力控制容量保證(P)組,記錄插管后5min(T0)、30 min(T1)、60 min(T2)、90min(T3)氣道峰壓(Ppeak)、氣道平均壓(Pmean)、氣道平臺壓(Pplant)及肺順應性(CL)和氣道阻力(Raw)。同時在各時間點記錄心率、平均動脈壓并抽取動脈血檢測PH值。結果:P組與V組比較,P組T0~T3時Ppeak、Pplant明顯降低(P<0.05);與T0時比較,T1~T3時V組中Ppeak、Pmean、Pplant、Raw明顯升高(P<0.05或P<0.01);而兩組CL明顯降低;P組T3時CL明顯升高;P組與V組各時間點的pH值和心率及MAP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壓力控制容量保證通氣較容量控制通氣模式更適用于全麻新生兒。
[關鍵詞]新生兒;通氣模式;呼吸力學;全麻
中圖分類號:R6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200(2015)01-047-03
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新生兒先天性畸形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而接受全麻手術的患病新生兒也在不斷增多。新生兒潮氣量小,肺順應性及氣道阻力易變,因而氣道壓力波動較大,很容易發(fā)生通氣不足或通氣過度,導致肺通氣不良或高通氣,很難保證合適的潮氣量。壓力控制容量保證(PCV-VG)是一種智能化的新型通氣模式,結合了容量控制和壓力控制兩種通氣模式的優(yōu)點,近來已應用于臨床麻醉。PCV-VG模式也有稱之為壓力調節(jié)容量控制(PRVC)。本研究將PCV-VG和容量控制通氣(VCV)應用于新生兒全麻手術,觀察兩種通氣模式對全麻新生兒呼吸力學的影響,評估PCV-VG在新生兒全麻手術中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經(jīng)昆明醫(y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選擇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lián)衿谌橄缕脚P位行下腹部和盆腔開腹手術足月新生兒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齡3天-28天,體重2.7-4.5kg,ASAⅡ或Ⅲ級,排除未合并嚴重的其他臟器疾患,所有手術均超過1.5h?;純弘S機分為兩組VCV組(V組)和PCV-VG組(P組),每組20例。兩組患兒性別構成、年齡、體重、手術時間等一般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方法
患兒禁食4h。入室后持續(xù)監(jiān)測心電圖、無創(chuàng)血壓和指脈搏氧飽和度。開通外周靜脈,靜推阿托品0.01mg/kg。插管成功后將DateX-Ohmeda的AisysCarestation麻醉機呼吸回路Y接頭與患者氣管導管連接行機械通氣。健側橈動脈穿刺置管連接一次性壓力傳感器(Px260,愛德華,美國)持續(xù)監(jiān)測動脈壓。P組采用PCV-VG模式通氣,V組采用VCV模式通氣,VT 10mL-15mL/kg,I:E為1:2,氧流量為2 L/min,氧濃度70%,RR 28-35次/min,維持PETCO2于5min內穩(wěn)定于30-35 mmHg,至研究結束不再調整呼吸參數(shù)設定。麻醉維持:吸入七氟醚2%-3%,瑞芬太尼0.1μg-0.3μg·kg-1·min-1,術中維持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
1.3監(jiān)測指標
記錄插管后5min(T0)、30 min(T1)、60 min(T2)、90mm(T3)、氣道峰壓(Ppeak)、氣道平均壓(Pmean)、氣道平臺壓(Pplant)及肺順應性(cL)和氣道阻力(Raw)。同時在各時間點記錄心率、平均動脈壓并抽取動脈血檢測PH值。
1.4統(tǒng)計分析
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
2.結果
2.1兩組患兒呼吸力學指標比較
從表1可見:P組與V組比較,T0-T3時Ppeak、Pplant明顯降低(P<0.05);與T0時比較,T1-T3時V組中Ppeak、Pmean、Pplant、Raw明顯升高(P<0.05或P<0.01);而兩組CL明顯降低;P組T3時CL明顯升高。
2.2兩組患兒循環(huán)指標比較
從表2可見:P組與V組的pH值和心率及MAP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新生兒出生時隨著胎兒一胎盤循環(huán)的中斷,肺成為呼吸器官。由于新生兒呼吸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均不成熟,而且呼吸系統(tǒng)需經(jīng)歷適應性變化,導致新生兒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明顯高于其他年齡的小兒。而傳統(tǒng)的新生兒全身麻醉多用定壓通氣或定容通氣,由于新生兒呼吸系統(tǒng)發(fā)育不成熟,不合適的通氣模式很容易造成患兒氣道損傷。機械通氣期間導致肺損傷的主要原因有:吸氣時間過長、Ppeak過高和肺內氣體分布不均勻導致部分肺泡過度膨脹等。容量控制通氣(VCV)模式目前是臨床麻醉中最常用的通氣模式,在吸氣相呼吸機向患者送氣的過程中流量逐漸增大,氣道壓力也逐步升高,直到在設定的時間內達到設定的潮氣量轉換成呼氣相,在吸氣相中隨著氣流和氣道壓力的逐步提升小氣道和肺泡逐步膨脹。新生兒肺組織順應性差,在本研究V組中Ppeak、Pmean、Pplant、Raw明顯升高,推斷VCV模式時的高氣道壓力更容易造成新生兒肺部損傷。PCV-VG模式在吸氣相是遞減氣流,在吸氣初氣道壓力便到達最大值并且一直維持在整個吸氣相,小氣道和肺泡組織能在最短的時間里得到開放,各個小氣道和肺泡之間壓力相等,使順應性低的組織也能得到一定量的通氣,整個吸氣相氣道壓力為一個平臺更有利于氧的彌散,PRVC它的獨特之處是在確保預先設置的潮氣量參數(shù)的基礎上,呼吸機能自動調節(jié)通氣的吸氣壓力水平,使氣道壓盡可能降低,以減少正壓通氣的氣壓傷,有利于防止肺損傷的發(fā)生。本研究中P組與V組比較,TO-T3時Ppeak、Pplant明顯降低,表明PCV-VG呼吸模式用于新生兒可有效降低患兒氣道壓,減輕患兒損傷。Morrow等報道了隨著時間的延長,患者分泌物增加,肺順應性下降,可相應增加全麻患者的氣道阻力。而該研究中P組T3時CL升高。表明PCV-VG呼吸模式可使機械通氣時肺氣道阻力增加相對減小。同時從本研究中可以看到PCV-VG較VCV呼吸模式對患兒的循環(huán)功能無明顯影響。
綜上所述,據(jù)本實驗的數(shù)據(jù)推斷,PCV-VG較VCV呼吸模式在全麻新生兒能減小患兒氣道壓力,提高肺順應性,在肺功能及肺保護具有更高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