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是人類的交際工具。語言的交際功能是憑借語言的聲音來體現(xiàn)的。語言里的詞都是聲音和意義結合起來的單位,人們憑這種表達意義的聲音來交流思想,離開語言的聲音是無法進行的。我們把語言借以表達的聲音就稱為語音。所以說,語音就是語言借以表達的聲音,是語言的物質(zhì)外殼,是語言借以存在和表達的物質(zhì)形式。本文就針對語音的幾方面的性質(zhì)來進行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語音;物理性質(zhì);生理性質(zhì);社會性質(zhì)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語音是世界上多種聲音中的一種,因此,它具有一切聲音所共有的物理性質(zhì),我們可以從物理性質(zhì)進行分析。此外,語音又是由人的口里發(fā)出來的,它又具有一般聲音所不具備的生理方面的特點,我們還可以從生理方面進行分析。從物理角度和生理方面對語音進行分析是必要的,但還遠遠不夠,不能把它只作為一個客觀存在的自然物來認識。語言是屬于社會現(xiàn)象之列的,從有社會存在的時候起,就有語言存在。社會以外是沒有語言的。看起來,語言是社會產(chǎn)物,語言是具有社會性質(zhì)的。語音是語言的體現(xiàn)者,當然它同樣是具有社會性質(zhì)的。因此,我們不僅可以而且必須從社會性質(zhì)這個角度對語言進行分析。
一、語音的物理性質(zhì)
平時我們聽到的聲音是千變?nèi)f化的,可是我們憑什么來辨認它們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辨認。
(一)音高
音高就是聲音的高低。聲音所以有高低之分,主要由發(fā)音體本身來決定。一般來說,凡是緊的、薄的、細的、小的或短的物體發(fā)出來的音,往往是高的;松的、厚的、粗的、大的或長的物體發(fā)出來的音,往往是低的。因此緊的、薄的、細的、小的或短的物體顫動得快,在一定時間內(nèi)顫動數(shù)必然要多,也就是頻率高,所以音就高;松的、厚的、粗的、大的或長的物體顫動得慢,在一定時間內(nèi)顫動數(shù)必然要少,也就是頻率低,所以音就低。
(二)音勢
聲音不僅有高低的區(qū)別,而且也有強弱的不同。當我重拉、重敲或重搖時,就感到聲音響些;輕拉、輕敲或輕搖時,就感到聲音不那么響。這就是音勢問題。前者叫音勢強,后者叫音勢弱??雌饋恚魟莸膹娙?,是由外力作用于發(fā)音體的大小來決定的。也就是音勢與外力作用于發(fā)音體的大小成正比例。大就強,小就弱。
音勢和音高是兩回事。音勢決定于壓迫或擾動發(fā)音體力量的大小,也就是音波波幅的大小;音高決定于頻率的高低。因此,聽起來宏大的聲音不一定比細弱的聲音高;反之,細弱的聲音也不一定就比洪大的聲音低。
(三)音長
音長就是聲音的長短,也就是指一個聲音延續(xù)的時間久暫而言的。音長和聲音的高低強弱沒多大關系,只看一個音從開始到終了所延長的總時間,所以音長是決定于發(fā)音體顫動時間持續(xù)的長短。占的時間長的,就事長音;占的時間短的,就是短音。
(四)音色
在音樂會上常常用多種樂器合奏一個曲子,這時各種樂器的音高、音勢和音長往往都是相同的,但是,我們還能明顯地聽出,哪種音是小提琴的音,哪種音是鋼琴的音,哪種音是橫笛的音,這就是由于音色的不同而產(chǎn)生的差異。
以上所說的音高、音勢、音長和音色是辨認聲音的四個要素。語音也是一種聲音,它不僅有高低、強弱、長短之分,而且也有各種各樣的音色,我們完全可以從這幾方面去分析語音現(xiàn)象。
二、語音的生理性質(zhì)
語音不僅有它的物理特性,同時也具有生理特性,因為它是人類發(fā)音器官活動的結果。俗話說,鼓不打不響,鐘不敲不鳴。很明顯,鼓響和鐘鳴是“打”和“敲”的結果。
語音既是聲音的一種,從物理角度看,和鼓響、鐘鳴會有共同之處的。鼓響、鐘鳴既然需要一種原動力,語音也同樣需要類似的這樣的原動力。語音的原動力不是別的,就是我們呼出的氣流。氣流是由人體的呼吸器官所控制的。因此,人類的發(fā)音器官的第一個組成部分應該是呼吸器官。
當然,只有原動力還是不行的。如果沒有類似鼓和鐘兩種物體,也是不可能發(fā)出聲音的。從物理角度看,這兩種物體就是聲音的發(fā)音體。語音既是聲音的一種,它也必須有發(fā)音體。語音的主要發(fā)音體就是喉頭里面的聲帶。因此,人類的發(fā)音器官的第二個組成部分就是聲帶。
同時,有了原動力和發(fā)音體還不行,如果只有一張鼓皮和一塊鐵,就發(fā)不出鼓和鐘那樣的聲音,必須還要有“空”的部分。從物理角度看,這“空”的部分就是共鳴器。語音必須有共鳴器(當然,聲音不見得都有那樣的共鳴器)。語音的共鳴器主要是口腔和鼻腔。因此,人類的發(fā)音器官的第三個組成部分就是口腔和鼻腔。
有了上面的三個組成部分,這就構成完整的人類發(fā)音器官。
三、語音的社會性質(zhì)
語音具有一切聲音所共有的物理性質(zhì),可以從聲學角度去分析它,認識它;同時語音又是人類發(fā)音器官的一種生理活動結果,因此,也可以從人類發(fā)音器官活動的部位和活動方式等方面去分析它,認識它。這樣做只是把語音當成客觀的自然物來認識了。當然,這種分析和認識是必要的,但是還不夠。語音還有它另一方面的性質(zhì),也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語音的社會性質(zhì)。這正是區(qū)別于其他聲音的本質(zhì)特點。
語言的交際功能是憑借語言的聲音來體現(xiàn)的。人們就是憑借語言的聲音來交際、交流思想的。語言之所以能夠為人們作為交際、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由于社會上約定俗成的。同樣,語言的物質(zhì)外殼—語音,也不能不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因為語音結合為詞語時就有了表義功能,而這種表義功能則是人類社會賦予它的。
綜上所述,語音不管是對語言本身來說,還是對社會來說,它的作用是大的,絕不是作為一般的客觀存在的自然物而出現(xiàn)在世界上的。因此,我們對普通話語音必須進一步學習它、研究它、掌握它,讓它更好地為我們社會發(fā)展建設服務。
作者簡介:王春梅,女,1965年生,漢族,吉林鎮(zhèn)賚人,吉林省鎮(zhèn)賚縣嘎什根鄉(xiāng)中學校,長期從事教育工作。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