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摘要】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具備了的,需要點點滴滴的日積月累,最簡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培養(yǎng)學生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教學實踐證明,重視學生的文本閱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加強高中學生的閱讀,無疑是提高其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也是最佳途徑。
【關(guān)鍵詞】閱讀;重要性;語文素養(yǎng);最佳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文學評論家謝冕先生說“讀書加惠于人們的不僅是知識的增廣,而且還在于精神的感化與陶冶”。他還說“讀書人是幸福人”。確實如此,學生通過閱讀了解社會,認識人生;通過閱讀豐富情感,陶冶情操,不僅對自己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有巨大的幫助作用,更加對自己健全的人格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文化積淀會越來越深厚
語文不僅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人文性在人類靈魂深處的精神寶藏?!罢Z文素養(yǎng)”觀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被突出強調(diào),語文課程的人文性越來越被重視,語文課程的文化積淀越來越被注重。這要求學生在語文課程學習中大力加強廣泛地閱讀,上溯遠古下及未來,縱橫馳騁,飽覽群書、廣泛涉獵,才能形成豐厚的文化底蘊,才能奠定多彩的精神底色。讀書多的人渾身散發(fā)著一種知性美,這種人很多時候是安靜的,但只要一開口,就一語中的,知識沉淀的美讓人覺得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沉穩(wěn)的人足以驚天動地,不斷地讀書,那些碎片化的知識不斷內(nèi)化成你的光環(huán),你的舉手投足之間自然有一種別樣的魅力。
二、情感素養(yǎng)會越來越豐富
“語文素養(yǎng)”觀要求教師要重視學生情感的培育和發(fā)展?!案腥诵恼?,莫先乎情”,語文是一個情感的世界。語文的人文性價值即在于孕育人的氣質(zhì)、情操、氣節(jié)、境界等情感能力。讀書就是打造人精神家園的活動,它把人引向崇高、和諧、智慧,讓人靈魂飛揚,凈化心靈和提升精神生活。濃郁的正義感、英雄志、愛民心、報國情,這些情感的感染力對人有著重要的影響,讓人在精神的感化和陶冶中得以成長。
中外思想者為我們寫下了一部又一部輝煌的篇章。每一篇章都透露出聰明與靈氣,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走進崇高而智慧的靈魂,聆聽古今中外的生命對話、感悟往哲先賢的智慧見解,追求精神的愉悅,這是精神的自由交流,是心靈的對話與撞擊。感其情,稟其氣,將會全面升華自己的思想情操,精神世界從而變得廣闊而高遠。讀書越久,心靈越豐,讀書使你的心靈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漸豐盈。
三、審美素養(yǎng)會越來越提高
語文的審美教育源于優(yōu)秀作品的語言魅力。在閱讀中,感知審美對象,喜、怒、哀、樂各種情感在心里澎湃徜徉,我們的心靈與審美對象的形象美、內(nèi)涵美和思想美共振,從而激發(fā)起美的感受;又陶醉在審美對象的音樂美、結(jié)構(gòu)美、情感美中。這樣我們必能在廣泛的閱讀中受到美的熏陶,全面提高審美素養(yǎng),形成高雅的閱讀品味和審美情趣。
四、思維能力會越來越開闊
“語文素養(yǎng)觀”的提出要求發(fā)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具有適應(yīng)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讀書會建構(gòu)出學生的基本知識框架,形成“立體”的牢固的知識體系。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走出可憐的生活圈欄,進入一個無邊的廣闊的疆域。一旦學生的思維版圖被打開,那么他就會很自然地建構(gòu)起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提高學習能力。學生思維的針對性、廣闊性、深刻性、敏捷性、創(chuàng)造性都得到空前發(fā)展,落實到具體層面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各項語文能力也得以全面提升。
經(jīng)常性大量的閱讀,可以使青少年更好地掌握閱讀技巧,迅速提高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可以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主動學習和終身學習,讓他們的智慧不斷成長,最終形成一種強大的發(fā)展能力。讀書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影響你的思維方式,改變你的說話談吐。讓你看見一個更好的自己,它讓一個人擁有了向上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培養(yǎng)了你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眼光。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弊x書可以增加知識,提高修養(yǎng),陶冶情操,學會處世,培養(yǎng)良好的心態(tài),形成獨特的風格。閱讀是一種信仰,閱讀是世界上門檻最低的高貴舉動,閱讀是人類最美好的姿態(tài)。讀書讓人優(yōu)雅有氣質(zhì),讓人目光祥和,舉止優(yōu)雅。讀書沒辦法教你發(fā)財,它只能讓你更智慧,心智更成熟,讀書就是為了讀書,讀書給不了你想要的一切,但是不讀書,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內(nèi)心荒蕪,一片空白,拒絕閱讀是心靈的癌癥。不讀書的人,就沒有個性化的思想。不讀書的人,就沒有個性化的靈魂。
呂叔湘先生在《語文教學中兩個迫切的問題》:“少數(shù)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jīng)驗,異口同聲說得益于課外看書”。沒有真正的學業(yè)落后,也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yōu)秀,一切都是可逆的,而使情況發(fā)生逆轉(zhuǎn)的神奇力量,就是課外閱讀。閱讀對教育多用,怎么估計都不過分,怎么說都不夸張,怎么想象也不過頭。讀書越多,思維越清晰,智慧力量越活躍,讀書帶來的改變是一件緩慢的事情,閱讀的功效絕不僅是豐厚學生的文化積淀,提高寫作能力,它是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根基和土壤。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同樣的,一本書也是一個世界。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讓閱讀使每一個學生在書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讓美在心間蕩漾,讓愛在心間萌芽,做一個幸福的讀書人。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