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小瑛
摘 要:積累是小學生習作的基礎,而積累的關鍵在于閱讀,課堂教學是知識積累的基地,由課內拓展到課外,由淺入深,培養(yǎng)積累能力,積少成多,作起文來便可水到渠成。
關鍵詞:小學生;積累;習作;鋪路石;水到渠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積累,規(guī)定了從第二學段開始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的量還要多,由此可見閱讀的重要性。從事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我認為要培養(yǎng)學生積累語言文字的能力,第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第二是閱讀,第三是加強指導和訓練。要做到這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課堂教學是積累基地
(一)朗讀文本,加強積累
朗讀是一種口、眼、耳、腦各種感官齊管并下的思維和語言綜合訓練的活動,它的作用超越于其它任何學習手段。小學生模仿性強,容易興奮、激動。在教學中通過老師或錄音有聲有色的范讀來引領,讓學生模擬入境,融入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指導朗讀中,我經常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個人讀、集體讀、男生讀、女生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甚至在四人小組內互讀等,要求學生認真讀,讀出感情,品出韻味,讀后及時評價,說出自己聽后的感受,讓學生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再讓其擇優(yōu)模仿讀,從而提高朗讀水平。這樣學生有了更多接觸語言的機會,使學生感到新鮮、有趣,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有所獲,讀有所樂。
(二)背誦文段,訓練積累
背誦是寫作的基礎,積累是習作的鋪路石。語文教學中,經常遇到要求背誦的課文,這令許多學生望而生畏,因為他們背誦較慢,且不太準確,斷句不準,添詞漏字。其中有極個別學生是因為智力欠佳,多數(shù)學生是由于方法不當造成的。在指導背誦中,我教給學生方法:
1.解體背誦,強化積累
把課文分為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各個擊破,背誦下來就不難了,經常練習,就連班上的“老大難”也能背下來了。例如,在指導學生背誦《圓明園的毀滅》的第三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記住段落中的“有……有……也有……”這樣的句式,然后聯(lián)想到內容,就比較容易背下了。多讀、多背好文章、范文,能為寫作表達打下基礎。熟練了就能找出竅門來,在平時學習中多留意,多收集素材,寫作時就不會手忙腳亂,無從下手。鼓勵學生只要能堅持多讀、多背好詞、佳句、美文,便可輕松寫出滿意的文章。
2.學以致用,升華積累
學生是在吸收了文本規(guī)范的語言后,教師趁熱打鐵,利用文本語言進行提問,或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把從文中學到的詞、句融入自己的語言中,并加以靈活運用。運用課文中詞語、課文句子、課文句群,運用表達方法和調動以往積累的練習進行模仿課文的語言說一段話或寫一段話,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表達技巧,熟練表達技能,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學生有效表達的準確性。例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時,我就讓學生從第四自然段中找出描寫班長馬寶玉動作的詞語:擰、搶、奪、插、舉、喊。然后讓學生學寫一段話,也要用上幾個連續(xù)的表示動作的詞語,從而鍛煉了學生的表達技能。又如,在教學《威尼斯小艇》時,我放手讓學生通過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船夫的駕船技術”這部分內容,首先明確要求: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分好角色,一個人扮演船夫,另外的三個人扮演到威尼斯旅行的游客。船夫要做一件事,就是吆喝招攬生意,就是要把這些到威尼斯來旅行的游客盡可能多地請到你的游船上來,這樣生意就做大了。游客呢,可以就最關心的問題向船夫提問各種問題,船夫要非常耐心地、非常有禮貌地解答游客提出的問題。老師對扮演船夫的學生還有一個要求,就是在吆喝的時候,要盡可能多地用上課文中的語言;要介紹小艇特點的時候,可以用上前面那部分內容的語言;要介紹你的駕船技術的時候,可以用上后面這段話里的語言。大家分好角色,然后開始。在學生表演中,表演者能親口說,聽者能再次親身感受文本的語言文字,于是大家都能熟練掌握描寫小艇的外形特點的不同比喻句及船夫的駕船技術動作描寫的句子。就連課堂上“開小差大王”也都能從頭至尾全身心投入,笑得合不攏嘴。我心里一陣高興:有了這樣的積累,習作何愁找不到鋪路石呢?
二、課外閱讀是積累途徑
(一)培養(yǎng)課外積累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τ谛W生而言,興趣是做任何事情的根本,沒有興趣就沒有結果。首先,教師應該在課外閱讀中指導學生體會語言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我常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圖書角,經常和學生坐在一起討論看過的書籍,相互說說看這些書的理由,并互相交流自己喜歡的詞、句、段。在此適時地引導他們把這些好詞佳句摘抄下來,為以后的習作打下基礎。我要求學生每人備一本摘抄本,我也把自己小時候從《中國少年報》《小年文藝》等雜志做起的摘抄本拿來與學生分享。我們大家都知道,學生在寫作時往往是不能把自己已有的素材準確運用。比如,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人教版新課標教材,每個單元教材內容和本單元的習作訓練是緊密結合的,很多學生窮于胸中沒墨,無從下筆。這時,學生需要的是模仿和引導,而教師要起到一個引領作用,從課內拓展到課外,要求學生從課內積累的寫法,拓展到課外同類文章的閱讀,借助學生自己的積累,具體指導學生哪些內容可以在本次習作中派得上用場,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興趣。如果學生在習作中能運用上好詞佳句,我便在旁邊給一個大大的“OK”,學生的高興勁就別提啦。學以致用,用有所獲,積累的勁頭更足了。
(二)教給學生積累方法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闭f明了“多讀”的作用。因此,教師要經常要求學生增加自己的閱讀量,因為只有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才會有質的提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要求學生根據(jù)教材內容,課文中出現(xiàn)的比如AABB、ABAC、ABB等詞語形式或各種修辭方法的句式,到課外書中照例積累摘抄下來,讓學生有目的地積累效果更好。學生從課外獲得的東西,有對自己真正有用的,當然也會有不適應個人特點的。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辨別,對課外學習中獲得的知識不能照搬照抄,邯鄲學步,要留下對自己有幫助的東西,舍棄那些不切合自身實際、沒有積累價值的東西。
指導學生積累學生語文功底很重要,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積累。學生通過大量的詞句積累,作起文來就水到渠成了。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