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類社會生活中,最原始、最基本的區(qū)別是兩性之別,這種區(qū)分體現(xiàn)在日常行為中的諸多方面,與兩性的取名文化亦存在種種聯(lián)系。本文以文學作品中的取名文化為視點,以男女名字中的習慣用字為觀照體,旨在揭示名字的性別差異所反映的不同價值取向,并對此現(xiàn)象存在的影響因素加以闡釋。
關(guān)鍵詞:兩性之名;用字差異;文學作品;影響因素
作者簡介:湯盼盼(1990.7-),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藝學。
[中圖分類號]:I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7--02
一、引言
姓名作為個體在群體生活中的表征符號,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環(huán)境講究“姓所同也,名所獨也”,姓基本上是由血緣關(guān)系決定,是父系家族的傳承,而名字則更為個性化,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名,自命也。從口從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一口自名”,可見“名”的最表層意義是代表和識別個體。名字所取歷來受到人們重視,從周朝起,命名制度就已經(jīng)形成并被納入禮法。名字不僅承載著美好的祝愿和期望,也彰顯出名字中有關(guān)性別的不同價值定位,蘊含著一定的社會文化特征。未見其人光聽其名即可基本辨別對方的性別,這種根深蒂固的社會心理習慣背后有著深厚的文化蘊涵。透過一個人的名字,我們能夠看出諸多姓名以外的東西。
二、名字性別差異的表現(xiàn)
從相當?shù)囊饬x上講,名字是個體被他人認知的表征符號。人類社會生活中,最原始、最基本的區(qū)別是兩性之別。因此,這種類別的區(qū)分與兩性的取名文化之間存在種種聯(lián)系。[1]池莉的小說《太陽出世》里年輕的主人公趙勝天和李小蘭在孩子還未出生的時候就開始討論孩子的取名問題。他們“翻舊了一本《新華字典》,取了十個單名,十個雙名;十個女孩的名,十個男孩的名”。從這里可以看出,給小孩取名,人在本能心理意識上就有對“女孩的名”和“男孩的名”的區(qū)分。就我國的歷史和現(xiàn)實來考察,兩性在被命名時的差異呈現(xiàn)出多樣性的特征。封建社會時期,男女姓名在用字和使用范圍上都有所不同。就使用范圍來說,男子姓名的使用范圍較廣,而女名則不出家門,故又被稱為“閨名”。[2]隨著社會的解放,這種現(xiàn)象已基本消失。因此本文主要論述的是男女名字中的用字差異,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男子之名的陽剛之氣
雄健的體魄、浩蕩的胸襟、堅定的意志和強烈的責任感是男性群體給人的一般印象。因此,男子之名常用偉、廉、振宇等字來體現(xiàn)男性的陽剛之氣,用家興、繼祖等字來祈望男子繼承父業(yè)、傳宗接代、光宗耀祖的愿望。小說《四世同堂》里祁家三兄弟——祁瑞宣、祁瑞豐和祁瑞全——名字中間的“瑞”字即是表明三人同宗同輩的關(guān)系。此外,還有用男性專用字命名的,如表示排行的:伯仲叔季。
(二)女子之名的陰柔之美
女子之名多用婷、婉之類的女性字來表現(xiàn)女性姿色神態(tài),用淑貞、靜儀之類的女德字來彰顯女性的賢能聰慧,用玉、霓裳之類的閨物字來體現(xiàn)女性的嬌羞可愛,用青、翠之類表顏色的彩艷字來形容女子的秀美玲瓏,用蘭、燕之類的花鳥字折射女性的活潑伶俐,還用一些表示柔情美景的字如愛玲、彩云來借喻女子的姣好容顏。對照上述的女名用字分類,《紅樓夢》中的 “金陵十二釵”,巧姐屬女性字或女德字,薛寶釵、李紈、妙玉、林黛玉屬閨物字,史湘云屬美景字,賈元春、賈探春、賈迎春、賈惜春屬柔情字,王熙鳳屬花鳥字。賈府四位小姐的丫鬟分別是抱琴、司棋、侍書、入畫,合起來正是“琴棋書畫”。[3]總的來說,女性名字多突出女子的容貌特征和賢良淑德的品行。
(三)男女之名同類字之辨
男性和女性的名字都會選用一些景物或動物的形象,但二者的選擇角度截然不同。男子之名的選用形象多是海濤、虎豹,而子之名則多用白雪、丹鳳之類的形象。另有一些適合男女之名的通用字,在選用上也有所區(qū)別。如表示珍貴多用“王(玉)字邊兒”的字,其中寶、瑜等字,男子用的較多,珍、琪等字男女都用,而瓊字女性用的較多。
(四)女取男名或男取女名
以上說的是一般規(guī)則,但凡事皆有特例,在中國歷史上,女取男名或男取女名的現(xiàn)象也有不少。清人趙翼的《陔馀叢考》卷四十二里,就有數(shù)十例。此外,現(xiàn)代史上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的理論戰(zhàn)士蕭楚女,本為一挺拔男兒,但名字卻完全女性化,可謂是男取女名的代表;西漢武帝皇后衛(wèi)子夫、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遲子建都是以女子之身冠男子之名的顯例。
三、兩性取名差異背后的影響因素
一般來說,當我們接觸到一個生疏的名字時,往往會猜測其性別,而且多半能得到正確的答案,這種文化心理習慣產(chǎn)生的原因值得我們重視和深思。通過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兩性名字差異與人的身體結(jié)構(gòu)和社會倫理道德之間均有密切關(guān)系。
(一)兩性名字差異與兩性身體結(jié)構(gòu)的關(guān)系
從兩性的身體結(jié)構(gòu)方面看,男性高大威猛,女子嬌小婀娜;男子強壯有力,女子溫柔婉約。這些先天的生理差異對人的感官心理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并和人類表征符號之一的名字有著直接聯(lián)系。因此,我們常見到的男子之名富有陽剛之風,女子之名常蘊陰柔之美。在文藝作品里,通過一個人物的名字,我們就可以讀懂這個人的方方面面。小說《駱駝祥子》里主人公祥子的老婆虎妞,長的虎頭虎腦,性格潑辣兇惡,辦事有著男人的爽快和利落?!盎ⅰ弊滞ǔJ悄行灾x擇的動物形象,老舍為一個女性冠以“虎”字命名,巧妙地刻畫了虎妞這一人物形象,正所謂人如其名。徐一青等所著的《姓名趣談》里說一個男大學生第一次更愿意跟叫謝靜淑而不是叫李勝利的姑娘約會,因為李勝利這個名字完全叫人想象不出女性的美。由此可見,人們心目中對男女兩性的觀念已形成心理定勢,潛藏在意識的深處。
(二)兩性名字差異與社會倫理道德的關(guān)系
在姓名的文化色彩分析方面,男性崇剛尚勇,女性向美惜珍的心理反映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道德倫理對人的制約。因此,在取名的時候,男名多是一種權(quán)力和力量的體現(xiàn),而女名則以容貌特征為中心。[4]兩性在取名上存在的一定的性別差異是父系社會“男尊女卑”觀念在名字上的真實體現(xiàn),反映了針對女性的性別歧視。原始共產(chǎn)社會瓦解之后,原始文明中的女性崇拜被以父權(quán)制為中心的私有制社會所推翻,母權(quán)制喪失,婦女的地位也隨之逐漸沉淪。進入父系社會,男子牢固的掌握了社會主宰權(quán)利,而女子一直處于從屬地位。長篇小說《三家巷》里總經(jīng)理陳萬利,對老婆生女兒太多極為不滿,給女兒取名為“文娣”、“文婕”、“文婷”,意思是希望帶來一個兒子,“截”止再生女孩,“停”止生女孩。作者通過對女孩取名現(xiàn)象的描述,生動的表現(xiàn)了社會上針對女性的性別歧視。
四、結(jié)語
古往今來,歷史的上空飄過的人名至多至繁,如銀河星沙,都閃爍著光彩。每一個名字的生成都是人們文化素養(yǎng)和心理狀態(tài)的反映。中國人對取名的重視非比尋常,許多成語如“名正言順”、“名揚四?!钡纫卜从沉诉@個特點。在孔子“正名”思想的影響下,人們把為后代取名看得非常神圣,甚至神秘。[5]關(guān)于兩性名字的差異古已有之,這種差異雖有一定的時代性和相對性,但基本延續(xù)了自身演變和形成的內(nèi)在規(guī)律,即男子之名的陽剛之氣和女子之名的陰柔之風。因此,我們便能從人的名字中分辨出對方的性別,名字中的性別差異正是一定的社會文化心理在人名中的折射。
參考文獻:
[1]何曉明.中國姓名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195.
[2]趙瑞民.姓名與中國文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98.
[3]胡文彬.《紅樓夢》與中國姓名文化[J].紅樓夢學刊,1997.3:82.
[4]楊安良,單國謙.姓名中的性別差異:以漢英姓名文化對比為視點[J].文化藝術(shù)研究,2008.4:183.
[5]王開元.《紅樓夢》姓名文化研究綜述[J].文教資料,20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