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玲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3階段(5-6年級)學生在習作方面應達到的要求有: “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靈活地豐富自己的思聞,積累寫作素材”,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寫作經(jīng)驗,在日常學習和閱讀中也積累了不少詞匯,這階段的語文教師要順應學生發(fā)展的需求,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素材,創(chuàng)新選材,為今后的語言表達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筆者認為,除了語文教材中指定的習作,日記和劇本創(chuàng)作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教師應從平時的創(chuàng)作入手,從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中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關(guān)鍵詞:高年級 寫作 興趣 合作日記 劇本創(chuàng)作 多元化評價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大家也許都有這樣的困惑:一堂習作課,教師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幫助學生明確習作要求,梳理寫作思路,鞏固寫作方法,可是學生提起作文就愁眉苦臉,即使寫了也都是言不由衷,假話、空話、套話比比皆是,故事情節(jié)也都是虛構(gòu)編造,毫無真情可言。《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小學語文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識字、看書、作文的能力?!倍艺J為寫作更是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我想,學生之所以對寫作懷有一種畏懼心理,還是跟教師對寫作的認識與教學方法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如何在習作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便成了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以來不斷追求的目標。那么,怎么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樂趣,讓他們真正愛上寫作呢?
一、以課文為基礎(chǔ),注重隨文練筆
在我的語文課上,我特別重視學生對課文情感的體會。
每當一堂課即將結(jié)束的時候,我總是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寫寫自己的體會。這樣不但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而且可以進一步讓學生品味文章情感。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執(zhí)教《可貴的沉默》這節(jié)課時,我讓學生寫寫怎樣回報父母對我們的愛。學生把文中的這種沉默只停留在“給父母過生日”上,我覺得只有這些還不夠的。這時,我引導學生說一說父母平時是怎樣對待自己的,自己又是怎樣對待父母的,不要只停留在為父母過生日這件事上。這樣學生就聯(lián)系實際說到:父母每天為我們準備早飯,我們還覺得飯菜不合口味;我們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父母每天送我們上學,我們卻從不說“謝謝”,還覺得父母這樣做是應該的等等。從這些生活小事中讓學生主動去體會父母對我們的付出,反思平時對父母的忽略,這樣學生就能體會出課堂中的沉默中更深一層的意思了。這樣,在此基礎(chǔ)上去練寫我們該怎樣回報父母的愛時,學生所寫的內(nèi)容也就不會單一,也不會千篇一律了。
二、將“日記”變?yōu)椤昂献魅沼洝?/p>
每天的語文作業(yè),我都會布置學生寫日記。低年級的時候,由于剛接觸“日記”這個新鮮事物,學生還是比較有興趣的。但是時間一長,他們也把這項作業(yè)當成了負擔,日記就變成了“流水賬”,許多學生都是應付差事,能認真對待的寥寥無幾。
合作日記就不同了,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人一天寫一篇,一周下來交換互評,讓每個人能從他人的日記中總結(jié)經(jīng)驗,取長補短。一些寫作能力弱的學生,在看到了其他學生的日記之后,也開始“仿寫”,知道了“寫什么”,學會了“怎么寫”。在這之后,我又嘗試讓學生和家長合作去寫日記,可以由學生來寫,家長去評,也可以學生和父母一起去寫。學生很樂于接受合作學習的方式。自己的作品有了讀者,這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寫作自信,增強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對寫作產(chǎn)生了比較濃厚的興趣。
三、挖掘?qū)W生創(chuàng)作潛質(zhì),進行劇本創(chuàng)作
到了高年級,單一寫作訓練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寫作上的需求。我嘗試有更多的改變和新意,讓寫作能延伸到課外,讓他們真正愛上寫作。
在學習五年級下冊《半截蠟燭》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表演有著濃厚的興趣。我想,既然學生感興趣,我為何不讓他們嘗試去寫寫劇本,表演他們自己寫的劇本呢?我將這個想法告訴學生的時候,他們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恨不得馬上給我交上來??粗麄兣d奮的樣子,我心想:有戲!
于是他們自由組織,分工明確,積極投入到劇本創(chuàng)作中去了。沒過多久,學生新鮮出爐的作品交到了我的手中。這中間實在是有太多的驚喜:在《校園的酸甜苦辣》中,我看到了一個個鮮活生動的面孔,感受到學生之間真摯的友情;在《別餓壞了那匹馬》中,我重新認識了熱愛讀書的“我”和滿懷熱忱、無私奉獻的殘疾青年。
劇本創(chuàng)作給學生提供了一片自由開放的空間。在創(chuàng)作的同時,學生不僅要充分發(fā)揮想象,還要做與之相關(guān)的社會調(diào)查,這些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關(guān)注生活的點點滴滴,領(lǐng)悟生活的真諦?!拔沂謱懳铱?,我手寫我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抒發(fā)最真實的情感,把寫作當成是需要而不是負擔,學生對寫作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感受到真情,寫真實也就不難了。
四、多元化、多層次的評價
我在批改習作時有以下兩個原則:第一,多肯定,少否定;第二,多夸獎,少改動。批改時低標準,對保護學生的習作興趣和自信心大有好處。例如,我們班的合作日記,我針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評價方式,習作水平高一些的學生,對他們習作的選材構(gòu)思進行評價;習作水平弱一些的學生,對他們習作的書寫以及語句表述進行評價。只要有進步,我都及時鼓勵。
另外,我還把寫評語看成是與學生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種渠道。批改中,我把自己擺在學生知心朋友的位置上,敞開心扉,力求與學生心心相印,真情相通。在用語上或肯定,或鼓勵;或設身處地細心勸導;或充滿激情,悉心指點。然后再通過我“添油加醋”甚至夸張的朗讀伴以稱贊,學生聽后樂滋滋的,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無形之中就激發(fā)了他們寫作的興趣,增強了信心。
每個學生都是天使,只有給他們廣闊的空間,他們才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飛翔。如果我們每節(jié)課都能重視從學生的主體需要出發(fā),去通過多種手段豐富習作教學環(huán)節(jié),隨時隨地滲透學法,學生的習作興趣就會逐漸產(chǎn)生,就會感到有內(nèi)容可寫,這樣不但有利于開闊學生思路,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及創(chuàng)新思想。讓他們放松自己,因真情而寫作,這樣,習作的目的也就真正達到了。
參考文獻: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人民教育社會出版社.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