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
摘要:美術是一種利用繪畫表達個體情感的藝術,美術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觀。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興趣,利用多元化教學手段,擴充教材內容,提升教學實踐活動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美術 困境與對策
在高中美術教學上,教師需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可以切實地進行鑒賞與感受,從而激發(fā)出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表達欲望,幫助其樹立起積極向上的美術審美觀。從這一層面而言,高中美術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新課程改革工作之后,高中美術教學出現(xiàn)了一些困境,要想真正發(fā)揮出美術教學的審美作用,就必須要尋求出這種問題,并找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新課改后高中美術的教學困境
(一)課時數(shù)量較少
在改革過程中,美術教材中增加了一定的內容,究其根本原因,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美術知識,但是就現(xiàn)階段來看,很多學校都未增加課時數(shù)量,很多美術教師都認為新課改之后,美術教材的難度與數(shù)量都較大,沒有更多的發(fā)揮空間。
(二)重理論輕實踐
高中美術新課改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強調美術文化的滲透,教材的很多話題都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知識,但是在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下,美術依然屬于應試教育的附屬學科,教師不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為學生傳授美術文化,導致學生美術知識水平較差,久而久之,很多學生開始產生厭學心理,放棄美術學習。
(三)配套資料不齊全
高中美術新課程改革工作對于美術教學方式有著更高的要求,需要應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這不僅需要硬件的配合,還需要相應的軟件配合,但是,就現(xiàn)階段來看,很多學校的硬件與軟件都跟不上要求,無法滿足美術教學的需求。
(四)形式化問題嚴重
我國高中教育改革工作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經過了多年的發(fā)展,高中美術教學改革工作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呈現(xiàn)出了繽紛的景象,教學目標更加明確,教學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如果嚴格按照教材教學要求開展教學,就給教師帶來了較大的工作壓力。同時,就現(xiàn)階段的情況來看,美術課也缺乏完善的考核標準,教學質量主要由學校重視程度與教師敬業(yè)精神來決定。由于缺乏制約,很多教師平時僅僅布置一下作業(yè),解答一下學生的問題就草草了事,這就嚴重地影響著高中美術的教學成效。
二、高中美術教學優(yōu)化策略
(一)注意培養(yǎng)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要想有效提升高中美術教學的效果,就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采取相應的導入措施,調動起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例如,在“書法·篆刻”這個學習模塊的教學中,即可采用導入教學法,先提問,看學生是否了解書法·篆刻的相關知識,再請了解的學生進行回答,由大家共同進行點評,完成后,再為學生播出相關的音頻資料進行欣賞,讓學生體會到其中的美,為感受美術美奠定基礎。采取這樣的方式就能夠讓學生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在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后,必然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適當調整與擴充教材內容
高中美術新課改對于教師教學自主權有了新的定義,要想優(yōu)化美術教學的有效性,教師不應該局限在教材中,需要對其進行調整與擴充。
例如,在關于現(xiàn)代美術作品的教學上,其專業(yè)性很強,很多學生都無法理解,感到晦澀無味,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理解,可以使用其他簡單的西方美術流派來替換,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西方美術,也可以有效降低教學的難度,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
再如,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我國不同類型的古代風俗畫,可以將齊白石與現(xiàn)代畫家中其中一部分合并起來,并適當增加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通俗繪畫,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十分有益。
(三)提升教學實踐活動的有效性
在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好學生的好奇心,設置出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情景,提升課堂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與生動性,讓學生不僅能夠把握好美術節(jié)奏,還能夠對其產生背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為此,教師需要采取多樣化的模式鼓勵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美術帶給自己的魅力。
例如,在中國古典繪畫這一課的教學中,考慮到其內容是美術與古典知識的混合,為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意愿來回味中學階段學過的古典知識,這種教學節(jié)奏明快,在短時間內,學生即可有效地融入到這種歡快的情景中,從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提升教學效果
在高中美術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現(xiàn)狀科學地應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多層次、立體性的美術氛圍,讓學生在感性的氛圍中欣賞美術美,在選擇教學軟件時,需要嚴格遵循優(yōu)化性與適時性原則。
例如,在“繪畫·雕塑”這一板塊的教學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于美術的興趣,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播放一系列的雕塑圖片、視頻,還可以播放影視作品中的相關雕塑作品,讓學生進行對比,讓學生充分地了解到美術與電影的關系,再鼓勵學生回味書本上的知識,進行創(chuàng)作。
(五)應用多元化教學手段,注意因材施教
高中美術課堂應該是藝術性課堂與創(chuàng)新性課堂,應該鼓勵學生釋放出個性,因此,在高中美術教學課堂中,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促進創(chuàng)意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需要讓學生體會到教學模式的開放性、自由化與多元化,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天資潛力,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與創(chuàng)造力。
此外,教師還要意識到,美術創(chuàng)作是一項極具個性化的活動,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都蘊涵著創(chuàng)作者的個性特征,在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擴展學生的眼界,不要給學生劃定特定的條條框框。
三、結語
總而言之,高中美術新課程改革標準更加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都產生了一定的變化,為了提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適當?shù)臄U充,根據(jù)教學目標與學生的特征創(chuàng)設出適宜的教學情景,提升課堂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與生動性,讓學生更好地把握好美術學習活動節(jié)奏,適當應用現(xiàn)代化教學模式,突破高中美術教學的困境,循序漸進地提升美術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林黎忠.淺談新課標下高中美術課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美術教育研究,2013(16).
[2]周瑋.淺析新課改下高中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1(3).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