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吉萍
摘要:新課程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即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yōu)橐龑W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打破傳統(tǒng)的基于精英主義思想和升學取向的過于狹窄的課程定位,而關注學生“全人”的發(fā)展。由此可知,新課程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三維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基礎知識 能力 過程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新課程提出了“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這三個并列的、互為支撐的目標。在新課程中,三維目標是主要矛盾,知識與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科學素質的核心是科學能力。假如把科學素養(yǎng)比作一座大廈是由三維目標構成的:知識與能力就是大廈的基座,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就是上層建筑。基座穩(wěn)固了,教學的根基才不會產生動搖,“上層建筑”才有可能發(fā)展得越高。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是重要的一維,沒有它,將使教學回到課改前的狀態(tài),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沒有“過程與方法”的目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將難以落實。在兼顧其他二維目標的情況下,知識和能力的堅實牢固,是新課程追求的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物理課程的教學中要做好三維目標的整合,不能過分或者一味地強調知識的傳授,而是要在知識的學習和技能訓練過程中使學生學到獲取知識的方法,學會學習,增強探究未知世界的興趣和能力,讓物理課堂教學成為“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一、在新課程理念下對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對學習方式的指導的必要性
教師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展現物理過程,敘述物理現象,引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注意力,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教學就是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教學的最核心任務不是如何把現成的知識表現出來,灌輸給學生,而是如何激發(fā)出學生原有的相關經驗,促進相關經驗的“生長”,促進學生的自主建構活動。這種環(huán)境要能夠為學習者提供建構知識所需要的知識背景,實際情境和社會環(huán)境,以及一定的認知工具。
新課程改革把“問題解決”作為目標之一,即學生在問題解決中獲得新知。例如,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教師要善于抓住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供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物理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將先前的生活經驗與新知識聯(lián)系起來,突出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學習,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二、在新課程理念下對學習方式的探索及三維目標的滲透
物理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要讓學生學習初步的物理知識與技能,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索過程,受到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主要目標的自然科學基礎課程?;谝陨弦?,我們就必須探索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探究式”學習方式。它是由師生從自己身邊所熟悉的事物和社會生活中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與假設,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個人或小組搜集材料,設計并進行實驗,探索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為學生提供了探究、交流、合作、發(fā)展的平臺。
(一)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指學生渴望獲得科學文化知識,并著力去認識它、探索它的一種傾向。實踐證明,恰到好處的提問,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把握,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教學“平面鏡成像”一課,教師就可以提出如下問題進行引導:“同學們,你們在使用平面鏡時,有沒有發(fā)現什么現象是自己解決不了的?”通過這一問題的提出,學生就會仔細回想自己使用平面鏡時的情景,隨后許多學生就會提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比如,1.當人靠近平面鏡時,像也靠近,那他們到平面鏡的距離是否相等?2.當人遠離平面鏡時,鏡中的像好像在變小,那么像與人是否等大?3.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什么?4.當人舉左手時,像舉”右”手,像與物是否永遠關于平面鏡對稱等一系列問題??梢姡瑢W生的思維是活躍的,是跳動的。這些問題的確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往往也是最容易被人們忽略的。通過提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欲望。
(二)探索問題,使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方法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方式從根本上改變了原有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指導,學生操作的教學現象。新課程要求學生在問題的解決中學習,學生要在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對各種信息進行加工轉換,對新經驗和舊經驗進行綜合概括,解釋有關現象。例如,上面講到的“平面鏡成像”,學生提出了研究的問題之后,肯定對結論會作出假設與猜想。為了驗證猜想,學生會自己或與他人合作設計并進行不同的實驗。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他們會認真觀察現象,仔細記錄數據,再根據實驗結果得到真實的結論。整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體會到探究樂趣,同時,也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與以前那種教師演示,學生觀察的實驗相比,學生更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整個過程中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交流合作,不斷自我完善
在探究實驗之后,與他人進行交流,可以發(fā)現其他學生在處理某一問題上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從而引發(fā)學生更多思考,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樹立科學世界觀。
通過以上的探究活動,往往使學生不僅獲得教材上的知識,還獲得了課本以外的知識,同時鍛煉培養(yǎng)了學生能力,還經歷一些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用于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同時也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tài)度。
(四)回顧問題,實現自我提高
在交流合作完成之后,學生針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回顧,可以避免今后出現類似的問題。在整個反思的過程中可以實現不斷自我提高,同時也有利于新知識的拓展。
當然,此環(huán)節(jié)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對學習內容進行回顧。還以“平面鏡成像”為例,我們可以采取展示帶有水中倒影的風景畫的形式使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回顧,這樣學生在欣賞到美麗風景的同時,還拓展了知識面。同時還培養(yǎng)了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總之,在實際教學當中,我們不僅要注重基礎知識與技能的訓練,更應注重過程與方法的培養(yǎng),同時還要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傊?,正確處理好三維目標的關系,這樣才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巖莉.初中物理學習中的性別因素的研究[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6).
[2]丁春海.如何在實驗教學中提高初中生物理學習興趣[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8).
[3]安忠,劉炳升.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4]廖伯琴.物理教學探討.重慶:物理教學探討雜志社.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