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權等
摘要:當今,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發(fā)展,經濟發(fā)展和文化發(fā)展已經開始融合在一起,文化傳承對經濟發(fā)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進一步研究地域文化傳承地土特產市場發(fā)展的關系,這對于區(qū)域經濟尤其是土特產市場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地域文化 土特產 市場 包裝設計
中圖分類號:G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336(2015)02-0074-02
地域文化在現代社會中以顯著的地域烙印與獨特的文化特征,時刻影響著社會、經濟、政治及文化等方面,為各個地域全面發(fā)展提供著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成為推動地域經濟發(fā)展與增強地域競爭力的重要力量。
1 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
地域文化具備地域性、豐富性、穩(wěn)定性三個基本特征。從本質上來講,不管是哪種文化都有其地域性的特點。地域文化的地域性突出表現在空間上占有一定的地域單元,具有其自身的所屬領域和范圍。地域的文化特征是其自身獨有的或者是獨創(chuàng)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獨特性并且與其他地域文化特征有著比較大的區(qū)別。地域文化的地域性是人們在該地域生產、生活、勞作,以及社會歷史環(huán)境的演變中不斷積累而成的。不管是歷史古跡、地方文化傳說,還是當地風俗、思維習慣、道德傳統(tǒng)和價值觀等,無一不滲透著濃烈的地域文化色彩。
地域文化的豐富性體現在不同地域文化多具有的多樣性、層次性和整體性上,地域文化的多樣性可以使不同地域的人們在交往中相互吸收,同時借鑒對方文化中有益的經驗,摒棄落后文化,并且加以結合,既有自身的特點,又不完全受限于自身,更好地解決當地文化所存在的現實問題。地域文化的層次性可以使地域文化按照不同的等級形成多種地域文化系統(tǒng),按照等級層次由高到低進行細分,地域文化的種類由少到多,層次分的越細,地域文化的特征越具體。地域文化整體性是地域文化的豐富性的另一種表現,許多當地的地域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多種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影響著當地社會整體的發(fā)展。地域文化作為一個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單元,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
地域文化產生和發(fā)展過程是很漫長的,不斷受著傳統(tǒng)的影響、制約和沉淀,卻又是在傳統(tǒng)基礎上的一種更深層次的發(fā)展變化。無論你走向何方、身處何地,一見到古城小鎮(zhèn)、舞龍耍獅、張燈結彩,就會想到中國文化,就有歸屬感。這是社會發(fā)展不斷演變而成的、群眾認同的文化上的穩(wěn)定性。
以南充為例,南充這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建城已有2200年,是四川省八大中心城市之一,它位于川東北部嘉陵江中游,是古老嘉陵江畔的明珠,聞名遐邇的絲綢之鄉(xiāng),南充既是“三國文化”的源頭和發(fā)源地,又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南充有著獨特的民俗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飲食文化等,這些當地的傳統(tǒng)文化不斷豐富擴展,又相互交叉和滲透,形成一個獨特的地域文化系統(tǒng),并且在不斷的豐富和擴展地域文化的內容。
2 南充土特產市場的現狀
2.1 當地土特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部分不法商販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忽視產品質量,甚至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等非法加工。例如:南充閬中的張飛牛肉作為南充的一張名片,但是有些不法商家將死牛肉、病牛肉作為原材料,利用熏黑再加上其他不符合食標的添加劑制作成成品牛肉銷往市場。目前在南充市從事土特產生產、加工的大小企業(yè)有100多家,卻只有少數土特產生產企業(yè)通過有關部門的審查,獲得了食品工業(yè)生產許可證,再加上進入市場的門檻要求不是很高,很多參差不齊的企業(yè)涌入這個市場,最后導致當地土特產品檔次混亂,大打價格戰(zhàn),行業(yè)利潤不斷降低,影響到整個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2.2 加工技術水平有限,缺少高附加值產品
南充當地的土特產資源比較豐富,其主要品種有:閬中張飛牛肉、西充黃心苕、河舒豆腐、保寧壓酒、營山黑山羊、儀隴大山香米、閬中川明參、儀隴胭脂蘿卜、儀隴醬瓜、南充冬菜、保寧醋、川北涼粉、營山板鴨、南充松花蛋、南充臍橙等30余品類,一百多個品種。但由于加工技術水平不夠,再加上缺少新技術支持,因此,土特產大多都是直接以“真面目”示人。
2.3 以產地名稱作為品牌,缺乏特色
南充本地很大一部分土特產品,還沒有形成響當當的品牌。這些產品,像閬中張飛牛肉、川北涼粉等等,雖然在當地知名度較高,但大都使用當地的名稱作為自己的產品名稱,非常缺乏自身的特色。這就無疑影響了南充土特產品在國內市場上的地位和表現。
2.4 市場運作力弱,銷售渠道分散
南充本地生產加工土特產的企業(yè)都是一些中小型企業(yè),這此企業(yè)缺乏市場運作能力。南充目前的土特產市場銷售主要是以分散銷售,這種銷售模式效率較低。如果生產分散,銷售分散,渠道分散,這將不利于品牌的運作,不利于價格的管理,更不利于資源的集中利用。
2.5 產品的包裝單調,宣傳力度不夠
南充土特產的種類比較多,但土特產包裝設計存在一些共同的問題,如:沒有包裝新意,包裝過于簡單,沒又檔次;視覺設計沒有規(guī)律,地域文化表現性弱;過度包裝等。如南充的臍橙包裝設計,簡單的綠色調、簡單的臍橙、幾片樹葉雜亂堆砌,不看上面的文字說明,根木看不出來是哪里生產的水果。市面上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些土特產包裝幾乎沒有地域特色,讓消費者感受不到當地的地域文化內涵。
3 利用地域文化的影響力促進當地土特產市場的發(fā)展
當地土特產市場的發(fā)展需要當地地域文化作為動力,既要具備土特產自身的商品效應,又要通過土特產將當地地域文化傳承下去,因此,在土特產品外披上地域文化這件外衣對當地土特產市場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3.1 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元素,突顯當地土特產所具有的地方特色
收集土特產的自身或當地的相關資料,從當地的地域文化中提取可以進行表現的元素,比如說民風習俗、古老傳說、名勝古跡等。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土特產包裝設計時,要深入理解當地的地域文化內涵。仔細斟酌選擇出幾個符合土特產品的文化元素。依據這些所獲元素,確定設計思路,設計出既能體現土特產地域特色,又有地域風情的土特產包裝。
3.2 設計與地域文化交融,突出土特產的地域特性
地域文化是一種濃縮的文化,是反映一個地域的重要標志之一。一般地方的土特產大多都具有悠久的歷史,民族文化氣息濃郁。如果在包裝設計方面能恰當地運用這些地域文化元素,不但可以突顯土特產的特色,還可以體現出包裝的文化價值。
地域傳統(tǒng)文化豐富多樣,土特產包裝的設計可以從中選取各種各樣的文化素材。比如,中國的傳統(tǒng)元素一般分為“形”“意”“神”三個方面:“形”是指形狀、結構、色彩;“意”指這些形狀、結構、色彩所代表的寓意,“神”是指當地文化的內涵。將地域傳統(tǒng)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土特產包裝設計中,不僅能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同時可以引起消費者情感上的共鳴。
3.3 將情感融入設計,突顯地域情懷
對當地土特產進行設計時要將情感融入到設計中去。不同地域的土特產包裝設計都有其不同的情感。在設計土特產包裝時,通過對標題、結構、色彩、肌理等的設計,將情感融入到土特產包裝設計中,讓消費者產生向往的情感。以民風習俗、歷史名人、神話傳說為切入點,以故事的形式融入土特產的包裝設計中,不但會引起消費者的興趣,同時還可以強化地域文化的表現性。讓消費者一看到土特產時就會想起其中的傳說,從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另外,不同的商品有著不同的形態(tài)與特征。如在閬中張飛牛肉包裝的造型上,可以借鑒張飛的畫像、臉譜等,它們會讓消費者聯想到三國時代的張飛如何大快朵頤的情形。這樣既起到了傳承地域文化符號的作用,也能引起消費者的懷古之情。
3.4 利用現代設計手段,演繹土特產包裝
利用現代設計手段,演繹土特產包裝,并不是簡單的將傳統(tǒng)元素進行組合,而是給這些元素添加新的意義,把它變的時尚而又不失當地傳統(tǒng)文化特性。人們都會喜歡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將傳統(tǒng)進行創(chuàng)新,土特產包裝設計才會有新的生命力。有些當地土特產品包裝,工藝簡單,沒有新意,產品質量較低。因此,在土特產品的包裝上應改革創(chuàng)新工藝、引進現代技術,使土特產品重煥光芒,向高檔次發(fā)展。
總之,如果能充分的挖掘地域文化的內涵并能夠進行系統(tǒng)的分類和更深層次的分析,再將其拓展開來應用到當地的土特產品市場上,將地域文化和土特產市場融為一體,就可以促使土特產市場不斷擴大,乃至走向國際化。
參考文獻
[1]夏志芳.地域文化課程開發(fā)[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2]王敏,閏如山.景德鎮(zhèn)陶瓷包裝的地域性和品牌化探[J].包裝世界,2010.
[3]陳琛.地域性文化與旅游紀念品設計及包裝策略探討[J].包裝工程,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