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展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教師要更新觀念,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優(yōu)化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設計有效的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效率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是語文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我不斷探索,注重從學習主體的需要出發(fā),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掌握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技巧,已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我有幾點不成熟的看法。
一、認真?zhèn)湔n,鉆研教材,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開展
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根本。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備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了解學生的知識底細,只有知道學生該學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么;二是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決定課堂教學的方向,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三是掌握課文的重點、難點內容。
二、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有了興趣,才會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在教學《貓》一課時,我先在課前精心地搜集了各種貓的圖片,在導入新課時,我采用了故事導入法,告訴學生今天老師給他們請來了一群可愛的貓朋友,然后用課件出示貓的圖片,看到這些圖片,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被激起。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會容易入情入境,展開想像,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三、關愛、激勵、培養(yǎng)自信,實現(xiàn)有效互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yǎng)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弊孕判膶τ趯W生的重要性,可從羅森塔爾的實驗中看出: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從18個班中隨意抽取了一些名單,卻以贊賞的口吻,煞有介事地將“最有發(fā)展前途者”名單鄭重交給校長和有關教師,并一再叮囑:千萬保密,?否則會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八個月后進行復試,奇跡出現(xiàn)了:名單上的學生,個個成績進步快,情緒活潑開朗,求知欲旺盛,與老師的感情特別濃厚。為什么這些本來十分普通的孩子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呢?原因就在于心理學家通過“權威性謊言”暗示老師,堅定了老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的信心,激發(fā)了教師獨特的深情,教師掩飾不住深情通過眼神、笑貌、嗓音滋潤著這些學生的心田,喚醒了他們的信心,點燃了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更加自愛自強,一股幸福、歡樂、奮發(fā)的激流在孩子們的心中蕩漾!
在平時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我也十分注意到關愛、激勵每一個學生,不斷地喚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平等對話,不但有言語的溝通,還滲透著心靈的交融,使課堂充滿了“人情味”。學生變得樂于回答問題,敢于回答問題,思維開放,智慧互相碰撞,實現(xiàn)了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其實老師的激勵方式可以靈活多樣的運用,諸如:眼神贊許、頷首、伸大拇指、微笑、撫摸學生的頭等動作,也可用“你真行”、“真棒”、“好樣的”等語言,還可以用評選“小能手”、“表現(xiàn)獎”、“創(chuàng)新獎”等。
四、提供參與機會,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活動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現(xiàn)自我。一位教師在教學《雨點》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充分體悟課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場景。他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組織學生自讀,在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并在小組內討論,通過討論,教師認為學生對"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還比較抽象,他又組織學生通過表演來理解、體會。在動作表演中,他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表演動作不到位,動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豐富,他又通過評議來引導學生重新體會。一節(jié)課,學生始終在他自然順暢的導引之下,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實現(xiàn)重點訓練項目人人都有參與機會。每一名學生都參與了對重點詞語的理解,并以此為契入口,突破了本課的學習難點,順利的完成了學習目標,課堂也一改沉悶的局面,學生在課堂上也“活”了起來。
五、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復朗讀,像朗讀比賽,組織讀書會、朗誦會,寫讀后感等,以發(fā)掘每個學生的智慧潛能,發(fā)揮學生的一技之長。在朗讀過程中,理解內容,積累詞句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我在教學《生命生命》一課時,我采用不同形式的讀,并步步推進。初讀,感知文章三個事例;尋讀,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讀,結合句子談理解、談感受。整節(jié)課,讀出自己的感悟,書聲朗朗,讀味十足。這樣的教學讓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讀中進一步得到升華。
總之,生活即語文,在日常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的足跡。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寫觀察日記,將生活感受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也可以讓學生在春節(jié)、國慶節(jié)等節(jié)假日期間將自己所見的春聯(lián)、有趣的事情記下,然后在語文課堂上鼓勵他們互相討論交流??傊?,教師只要足夠用心,筆者相信,每一堂語文課都會變得繪聲繪色,將課堂氣氛帶“活”起來的。
【參考文獻】
[1]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M] . 北京:首都師大出版社,2001.
[2]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培訓問題研究課題組.新課程與評價改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09.
[3]教育部基礎教育.新課程的理念與創(chuàng)新[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