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章存
當今社會,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希望孩子從小就能考高分,所以各式各樣的練習題,各種補習班多得數不勝數。而現在的教育又要求給學生減負,可學生負擔卻越來越重。練習的布置是教學流程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xù)。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fā)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信息互動交流的一個關鍵窗口。練習雖重要,但是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復練習對孩子的思維發(fā)展并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對于學生的練習布置,應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注重它的針對性、實效性、應用性和可操作性。以下是我對低年級數學練習設計的幾點想法。
一、掌握基本技能,注重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
計算在數學學習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每個內容的教學都脫離不了計算。而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是學得快,忘得也快。在教學計算部分的內容時,可能算得很好,但過了這單元,又生疏了。所以培養(yǎng)學生準確、迅速、靈活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長期的、連續(xù)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計算方面我要求學生用計算題卡進行每天練習。如每節(jié)課堅持幾分鐘的口算訓練,特別是20以內加減法和表內乘法及相應的除法等基本口算。這些是所有計算的基礎,要求學生要做到正確、熟練、脫口而出。又如在教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這一單元時,每教學一種新的計算類型題,我會在學生理解算理和算法后,布置10—20題同類型的計算題讓學生練習,達到鞏固和提高計算速度的效果。
二、注重新舊知識的結合,把握好每一個知識點
每一節(jié)課都有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課堂內學習到的知識需要練習鞏固。在新授課之前,要求對已學舊知識溫習、了解和掌握,達到熟練和扎實,因此,在每節(jié)新授課后,我會布置與教材配套的《同步練習冊》作為練習,學生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相類似的問題,學會舉一反三地思考問題。不僅很好的鞏固了所學知識,還能做到靈活運用。這樣的練習,讓學生把每一個知識點都學扎實,為今后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拓展延伸是提高,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新課標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自主練習是學生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客觀需要。讓學生做練習的主人,做自己的“練習”。因此,練習設計必須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尊重差異,盡可能地設計不同層次、不同功能的練習,供學生自主選擇訓練,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特殊性,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促進每一個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如在教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練習課后,我設計了一組相關的練習題,讓學生自主選擇其中的題目完成,并要求說出自己是怎樣想的。有的學生選擇了“□32÷4要使商是兩位數,□里可以填( )?!边@道題,他們的想法各有千秋,教師再引導找到最簡便的方法。有的學生做了“□÷8=41……□,被除數最大是( ),最小是( )?!边@道題,教師請學生講解自己的解題方法,其他沒有解出來的同學也很快的掌握了?!@樣的練習,學生的思維是自由的,活動是自主的。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思考體驗成功的喜悅,又可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與方法。既尊重了學生的人格,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實踐操作,關注知識的實際應用
新課標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數學教學如果脫離實際,那數學學習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更談不上學生有意義地學習數學和獲得有意義的數學知識的目的。因此,倡導數學練習設計的應用性,在體驗中學習知識,在實踐中運用知識,通過實踐使之再學習、再探索、再提高,這不失之為一種好的練習方法。如在教學路程、速度、時間相關的應用題時,首先要讓學生理解什么是速度、時間、路程。例如,我告訴學生,咱們去水簾洞,從我們學校出發(fā),到水簾洞有多少公里應當指什么?汽車跑了2小時又是什么?每小時行50千米又指什么?……這樣的練習設計,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既掌握了知識,又體驗到了數學其實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總之,教育的核心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教師作為練習設計的策劃者,必須尊重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做練習的主人。數學練習的設計,要有針對性、實效性、應用性,關注的是學生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進步和發(fā)展,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個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個題目,讓他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崢.小學數學個性化練習設計淺探[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