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會明
【摘要】建筑施工測量實訓課是一門非常實用的專業(yè)課程,凡是有工程建設的地方就需要工程測量,它在整個工程建設中起著先導性的作用。該課程建設突出實踐操作、強調動手能力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過分強調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在實踐教學的內容、組織形式和教學目標上,并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實踐課程體系,使實踐性教學缺乏系統(tǒng)性、完整性、可操作性。本文主要論述了中職建筑專業(yè)建筑測量專業(yè)實訓課,首先論述了中職建筑專業(yè)建筑測量專業(yè)實訓課的現(xiàn)狀,針對現(xiàn)狀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中職 建筑 測量 實訓
隨著中職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中職建筑測量教學在課改項目的具體實踐中,仍舊存在著很多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的問題,對此我們要深入了解和準確把握素質教育的各項要求,積極調整建筑測量教學在新時期的教學目標,加強現(xiàn)代教育教學技術的應用,以求為最新的課改項目的實施尋找支持和突破,最終培養(yǎng)出能夠全面需求滿足社會需求的中職建筑測量人才,為我國建設行業(yè)的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中職建筑專業(yè)建筑測量實訓教學現(xiàn)狀
通過對中職建筑專業(yè)測量實訓課程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中職學校在對建筑測量教學課程進行設置時,課程教學體系構建不合理,教學內容的選擇相對落后,缺乏針對性,有的學校在進行課程設置時,沒有考慮到學校教學與學生基礎等實際情況,只是簡單地套用高等院校的課程教學體系,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的就業(yè)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當前的中職建筑教學過程中,入校學生的基礎和綜合素質不高,由于中職學校建設規(guī)模和招生數(shù)量的增加,入學的門檻也有所降低,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從總體上看,中職在校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普遍不高,動手能力差,中職學校在開展建筑測量教學課改項目時,如何對學生的基礎有一個準確的把握、確定合理的教學與培養(yǎng)目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由于中職在校學生的不斷增多,造成教學基礎設施的不足,中職學校的教學儀器和實訓設備在一定時期內很難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尤其是一些比較先進的建筑測量儀器,學生很少有機會能夠直接接觸到或者通過基本的操作掌握最新的建筑測量方法。此外,當前中職建筑測量專業(yè)教學過程中教材內容比較陳舊,現(xiàn)在所采用的專業(yè)教材大多內容陳舊,重理論輕實踐,理論知識大而全,現(xiàn)代測量應用技術方面的知識內容較少,測量儀器仍然以光學儀器的測量方法為主,對于新儀器、新技術應用知識只是輕描淡寫地介紹,而我們的教材對這些儀器的使用介紹卻還不夠詳細。
二、中職建筑專業(yè)測量實訓課程教學改革
(一)搭建中職建筑專業(yè)測量教學平臺
中職建筑專業(yè)測量實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搭建中職建筑專業(yè)測量教學平臺,為此我在實踐中將每一模塊實訓分解為多個細致的操作目標,讓每個操作目標在學生不斷訓練中不斷實現(xiàn),每個操作目標的實現(xiàn)都以成果展示形式讓達標者很有成就感。如儀器操作中快速安置,精確照準和內業(yè)計算中的規(guī)范填寫,準確計算等,只要你比別人先進你就可以成果展示.展示就一個學生而言可以就一個目標多次重復,對展示成績不滿意的同學可不斷申請再展示,直至滿意為止,但如何使展示中有興趣,展示中有激勵,其方式就要同模塊目標內容不同來靈活多變,展示形式可多種多樣,而最關鍵的是展示成績要當場立即體現(xiàn),使參加實訓的同學始終知道自己的技能水平處于什么位置,有一種趕超的心理。
(二)建立中職建設專業(yè)測量實訓基地
在提高中職建設測量實訓課硬件的標準中,這就需要我們從促使實訓課程教學的順利開展的角度出發(fā),中職院校從多方面著手解決儀器設備落后且數(shù)量有限的問題,以便能夠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在課程學習中有動手的機會。同時,在教學中可以逐步實現(xiàn)與施工現(xiàn)場同步的需要。其次,在學生數(shù)量不斷增加的過程中,學校應對教師開展積極的培訓,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另外針對該課程時間教學的特點,學校應當在完善基礎教學設施的同時,建立相應的學習基地。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同組別的學生可以進行不同的測量范圍。這樣可以避免學生不進行實測而直接抄襲其他組的測量成果應付教師,保證學生的虛席效果。在實訓課程開展中,應當保證可以進行必要的GPS測量、地形圖測繪、導線及水準測量、施工放線等測量工作。硬件方面問題解決好后,就應當抓好軟件方面的問題。
(三)提高中職建設專業(yè)測量實訓課程改革
在提高中職建設專業(yè)測量實訓課程改革中,為了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需要編制合理的實訓課程教學大綱。教學大綱在課程教學中主要表現(xiàn)出對學生技能的培養(yǎng)。同時強調學生分析能力與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合理確定實訓項目。實訓項目是實訓課程教學的主要內容。在測量技術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為更好適應崗位對人才的需要,教師應注重學生綜合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實訓項目中設置中應包括水準儀的認識、使用于測量,經(jīng)緯的認識、角度的測量與使用等相關儀器的使用和認識。同時,教師在開展實訓項目中應綜合安排實訓的內容。學生在畢業(yè)之后主要在建筑工地上從事一線技術和管理工作,對建筑施工的測量是一項不可缺少的工作。為滿足學生的就業(yè)需要,能夠將建筑施工測量與建筑施工兩部分能夠很好地結合起來。在綜合實訓中應安排測量出較大比例的地形圖,在地形圖上進行定位與防線操作。唯有經(jīng)過實際醒目的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才能夠獲得提升。最后,改進實訓教學方法。在教學改革不斷被推進的過程中,實訓項目改革還應當存在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方法。因此,應在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訓課程教學體系,以提高學生能力為指導思想。教學方法的改善需要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從多角度出發(fā)。
【參考文獻】
[1]呂靜. 《建筑測量》實訓課開放性教學初探[J]. 科學咨詢(決策管理),2009,03:80.
[2]劉勇. 基于工作過程的《建筑測量》實訓教學實踐[J].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04:93-96.
[3]王建鋒. 中職測量實訓課探討[J]. 陜西教育(行政版),2009,Z2:38.
[4]黃河軍,張建榮. 目標實訓教學模式在建筑測量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科技信息,2005,21:370-371.
[5]馮社鳴. 建筑工程測量實訓教法探討[J]. 科技風,2010,17:11+20.
[6]郁俊超. 高職《建筑測量》“教學賽證”一體化實訓教學模式探討[J]. 價值工程,2014,10: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