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摘要】韓愈說:師者的作用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現(xiàn)今這一目的實現(xiàn)的主要場所便是課堂。教育工作者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結合課堂實際情況不斷創(chuàng)新,運用恰當?shù)慕虒W理論,同時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也是如此。總之,一切為了學生的未來。
【關鍵詞】高中語文 ?教學方法 ?教學理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023-01
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高中語文教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如何提高自身教學質量,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迫在眉睫地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作為工作在教育一線的高中語文教師,對此我進行了諸多思考,以期指導教學。
一、對語文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
當今我國的教育理論、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審核標準等不斷革新。但是一些教育工作者存在盲目跟風和胡亂改革的現(xiàn)象,不能很好的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這就使得教師無所適從,寶貴的課堂成為了 “過場戲”,嚴重浪費時間。另外,教師的技能水平、教學經(jīng)驗、管控能力等參差不齊,也是造學科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最后,眾多因素的綜合都會間接或者直接的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據(jù)分析得出,高中語文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大方面:
(一)老師行為影響
高中語文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除了學生自身因素外,老師行為也是造成語文教學效率低下的重點原因:①老師威嚴不夠無法維持課堂秩序;②教師備課不充分造成課堂時間安排混亂;③老師使用不恰當?shù)慕虒W方法使得學生無法很好地學到知識;④老師教學缺乏語言的藝術,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⑤教師不能合理的借助多媒體等先進工具。
(二)教育審核制度
如今高考制度依然存在。因此,教學過程中就不免存在重視知識積累而忽視能力提升的問題。這種問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具體表現(xiàn)是:在閱讀理解方面,重答案而忽視文章思想精髓;在寫作方面,重框架結構而忽視主觀創(chuàng)造;在教學方面,重知識傳遞而忽視生活能力等。
(三)學生自身因素
根據(jù)我多年教學觀察得出學生學習語文的時間越長反而熱情越低,特別是高三學子更加不重視對語文的學習和深入探索。
二、分析學生學習的消極狀態(tài)及成因
1.學生在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主要的消極表現(xiàn)
1.1對語文的重視度偏低。 一些學生認為,自己從出生接觸的說話、聽故事、看電視等便是語文,自身有一定的語文基礎,等考試之前臨陣磨槍就好了。因此上課時開小差,對語文作業(yè)也是敷衍了事,慢慢的原本應該學習語文的時間便分給了其他學科。
1.2對語文學習的擔憂和焦慮。這類學生看到了語文的重要性,在日常學習中十分重視,但是由于學習方法不正確或者自身基礎太差等原因導致努力白費甚至是成績下滑等現(xiàn)象。這樣他們就漸漸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信心,害怕上語文課、害怕考試,害怕努力后沒有改變。學生越是這樣越是有壓力并且緊張,最后的結果不言而喻。
1.3被動學習,安于現(xiàn)狀。還有一些學生對待語文即不重視也不漠視,而是為了應付家長和老師,上課聽課下課完成作業(yè),從不自己制定計劃主動學習,也不會有針對性地提升自身語文學習的不足之處以及擴寬語文學習的知識面。
2.我分析了造成上述幾種學習消極狀態(tài)的具體原因有以下幾種
2.1 學生對語文這一學科認識不足。相比較而言,語文更加注重綜合能力的考查。要想提高語文成績需要學生在課上認真聽講,同時在課下拓寬閱讀量,一點一滴的積累,才能循序漸進的提高。
2.2 學生在自控方面能力欠缺,偏科普遍存在。高中階段,學生往往將理科看的比文科重要得多,一個重要原因是:在題目和答案方面,相較于文科,理科更加準確明朗,它帶給學生的滿足感往往比較快,而文科則不然。一些愛好文科的學生又傾注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在政史上,因此,語文被學生束之高閣了。
三、改善高中語文學習心態(tài)和效果的具體調控措施
1.以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積極性為切入點。高中生之所以對語文提不起興趣是因為很多學生認為憑借著以往的語文知識是能夠學好語文的。學生沒有看到自身語文知識的不足和強烈的學習欲望,他們是很難去實踐的。正如心理學所說,行為人的行動是由目的驅使的。
2.教師應將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情景放在一個制高點。很多名人名言都強調了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語文學習也不例外。在實際教學中,在這方面我還存在著很大的提升空間,所以我要為之而努力。開創(chuàng)誘人的情景是教師使得學生感受到語文魅力的一把利劍,這樣對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是非常有幫助的,而這也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所理應具備的素質。
綜上所述,在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之間應該更多的去互動,教學相融,將語文教學的生命力彰顯出來。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大膽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將高效教學作為畢生追求!
參考文獻:
[1]袁振國.當代教育學.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2]肖北方,楊雪梅.教育學.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3]顧明遠.國際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