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江蓉
【摘要】新時期的課程教學隨著新課改的發(fā)生而發(fā)展,各個學科的教師也開始根據教學改革的要求不斷提高和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學生一方面需要積累知識,提高自身美德,另一方面還要注重在老師的指導下加強體育鍛煉,從根本上促進身心的健康,繼而以更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tài)不斷完善和提升自我。
【關鍵詞】體育鍛煉 心理健康 加強
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開展,學校和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過去的書本教育,而是有重點的綜合性教育。教師在新型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習結合現有的教學資源和教學目標與要求,制定出相應的課程教學計劃。其中對學生的體育教學,應該結合新時代中國學生的身體特點,制定出適合他們的教學要求與鍛煉目標,爭取在身體素質加強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在認識到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時,各級學校要積極開展體育和心理類課程,讓學生們在教師的監(jiān)督與指導下不斷提高對體育與心理學的認識,進而發(fā)揮主觀積極性,以樂觀的心態(tài)參與到相關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因此,筆者認為,要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需要教師分階段分步驟的完成。一般情況下,主要可以分以下幾點來實施。
一、開設體育課程,提高多樣性與趣味性
對于學生的體育課程教學,老師的教學主要表現為基礎的體育項目教學,往往會忽略體育鍛煉的嚴格性與多樣性。所以,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體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一方面要改變傳統(tǒng)的基礎項目教學,另一方面可以根據學校的教學條件對學生進行多樣性的趣味教學。
首先,隨著我國對現有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重視與支持力度的不斷擴大,學校的體育教育設施開始趨向完善。教師與學生可以借助各類體育設施或者體育場地進行體育課程的教授、鍛煉與學習。一般意義上的體育課程教育,是為了讓學生們通過體育鍛煉加強身體素質。所以,對于此類基礎課程的鍛煉與教學,教師應當秉持著指導與鍛煉的心態(tài),幫助學生們在課堂以外學習到相關的體育常識,增強身體素質,以繼續(xù)進行日常的課堂學習。
其次,老師還要在新課標的鼓勵下,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體育特長,劃分多樣的體育教學計劃和步驟。所以,教師可以在上述體育教學的基礎上,發(fā)掘學生的體育特長,提高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培養(yǎng)出多樣的體育人才。具體來說,教師除了教授基本的跑步、跳高、跳遠、乒乓球等體育項目,還可以豐富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例如,老師可以開設排球、網球、羽毛球、籃球、足球、游泳等體育鍛煉,讓學生在多樣的體育鍛煉中體會到體育的活力與樂趣,尤其是體育鍛煉的生命力與拼搏的體育精神。在這類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充當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一方面要對學生的體育鍛煉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另一方面還要時刻注意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安全,保證學生在安全有序的環(huán)境中進行體育知識的學習和鍛煉。
二、開展體育活動,促進學生之間的團結
學校教育中的體育鍛煉往往還需要學生們通過參與相關的體育活動,來實現體育鍛煉的意義。體育鍛煉的意義既包括實現目標的榮譽感,也包括學生在活動的參與過程中自我身體素質的提升,并且培養(yǎng)出學生們之間的集體榮譽感,實現生生間的團結。
首先,筆者根據過往的教學經驗,學??梢蚤_展秋季和春季運動會,讓學生在參與運動會的準備過程中,了解自己的體育水平,繼而進行嚴格的體育鍛煉。同時,老師還可以幫助學生以專業(yè)的體育眼光,在鍛煉和提升身體素質方面給予寶貴的意見,針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項目的比賽規(guī)則,制定出詳細有效的作戰(zhàn)策略。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學到的體育思維也可以為今后的各類體育活動提供豐富的經驗。
其次,學生們在參與各項體育活動時,應該始終秉持著集體的團結意識。在加強學生體育鍛煉的教育環(huán)節(jié)里,老師通常是采取因地制宜與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原則,在保證全體學生得以學習和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中發(fā)掘他們的特長,推動他們個性的發(fā)展。而在體育活動中,尤其是團體類的體育項目中,老師要教導學生們認識到團體的力量與意義。學生們只有在體育鍛煉中培養(yǎng)出團體意識,才能在今后的體育活動中密切與成員之間的聯系,提高體育活動的成功率,繼而收獲體育鍛煉的樂趣,實現身體素質的真正提高。
三、注重體育與心理課程的有機結合
單純意義上的體育鍛煉,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是不夠的。所以,學校和老師在大力倡導體育鍛煉的同時,也要注意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的關聯性。老師在日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滲透一些心理教學的內容,或者學??梢蚤_設和開通相關的心理課程和心理咨詢熱線,幫助學生解決心理上的困難,從而實現體育與心理教育的有機結合。
首先,教師要考慮到體育訓練的難度、強度,以及學生學業(yè)壓力的增加。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時,要觀察學生的身體情況和心理狀態(tài),通過他們的外在表現,分析出不同的原因,繼而對他們做出相應的體育鍛煉的指導、監(jiān)督,以及心理輔導。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需要積極配合老師的教育指導工作,在老師的引導下實現身心的健康與疑惑的解答。
其次,學校還可以開設相關的心理課程、開通心理熱線,幫助學生們分析和解答來自德育、智育、體育等方面的疑惑。這類心理課程的教學在當今的素質教育中越來越受到學校和教師的關注,因為在整個學校教育中,多樣的文化和體育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會讓學生產生矛盾。這種矛盾來自方方面面,是教育中不可避免的。所以,為了解決多樣矛盾,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對學生進行心理課程的教學與輔導是對學校和老師的必然要求。
本文主要探討了在當今學校教育中加強學生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的教學步驟和方法,也明確提出了身心健康教育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意義與價值。所以,在經濟快速發(fā)展與教育日漸專業(yè)化的今天,教育工作者要緊隨時代前進的步伐,關注學校教育的各方面問題,以開放和全局的眼光看待新生的事物,妥善制定合理的解決方案。以學生為教育教學的主體,在德智體美德的教育基礎上擴展對他們的體育教育,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課程教學和體育活動,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習慣。另一方面,在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加大對他們心理健康的監(jiān)督與輔導,盡可能地保證全體同學以健康樂觀的心態(tài)完成學校教育,實現自身的身心的全面發(fā)展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