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斐
[摘要]:新課程改革要求在中學政治教學中要注重時事教育的應用,充分發(fā)揮時事教育在中學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中學政治教學中運用時事教育,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參與政治教學的積極性,而且還能夠?qū)χ袑W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積極影響?;诖?,首先分析了中學政治教育應用時事教育的重要意義,然后探討了時事教育在中學政治教學中的應用方式和方法,以期為中學政治教學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時事教育 中學政治教學 教學應用
中學政治教育具有很強的理論性,但是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決定了較強理論性的政治教育無法有效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中學生對政治教育感到枯燥、無聊,嚴重影響了中學政治的教育效果。時事教育在中學政治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并且會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時事教育在中學政治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學政治教學的目的除了要對學生的政治理論知識進行教育和培養(yǎng)以外,還要在政治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政治意識和綜合素質(zhì)進行培養(yǎng)。在這種情況下,時事教育在中學政治教學中的重要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時事教育有助于政治理論的理解,通過實際發(fā)生的事件與政治理念和政治原理進行結(jié)合,有助于提高學生對這些政治理念和政治原理的理解。其次,時事教育在中學政治教學中的應用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刺激學生學習政治的熱情,通過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對學生進行教育,能夠?qū)⒊橄蟮恼卫碚撟兊镁唧w、形象,拉近學生與政治學科之間的距離,增強政治的趣味性。另外,時事教育還能夠增加教師的教學素材,時事事件的應用能夠為教師教案的擴充提高豐富的素材。最后,時事教育的應用還能夠?qū)W生的思維進行培養(yǎng),促使學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qū)W會換位思考,有助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二、中學政治教學中時事教育的應用方式和方法
(一)充分應用新聞報道
新聞報道是最近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具有明顯的突變性、偶然性和新奇性,是社會生活中發(fā)生的實際例子,與中學生所接觸的實際有著緊密的關系,學生對新聞報道具有很大的興趣。因此在中學政治教學中應當充分應用新聞報道。首先,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新聞事件,通過實際發(fā)生的新聞事件對政治理論和原理進行解釋,提高學生對政治理論和原理應用實際的認識。其次,要想充分發(fā)揮新聞報道在中學政治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可以對學生的新聞報道意識和觀看新聞的習慣進行培養(yǎng)。意識和習慣的培養(yǎng)方式有很多種,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定時收看新聞聯(lián)播,并在觀看的過程中對相關新聞點進行記錄,時間一長學生就能夠積累大量的新聞素材,在政治理論和原理的學習過程中就能夠自覺地找到相應的新聞素材幫助自身進行理解和記憶。為了提高學生參與新聞時事教育的程度,在每節(jié)課之前都留出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新聞播報,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新聞素材的積累和搜集發(fā)布新聞,教師可以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進行評論和補充,提高新聞時事教育的慣常性。
(二)時事教育實踐
時事政治是中學政治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中學政治考試的很多內(nèi)容都與時事政治有著緊密的關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將時事教育貫穿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這樣不僅有利于時事政治教育任務的實現(xiàn),而且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政治理論和知識。時事教育實踐的具體方式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主要方面。首先,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慕虒W實踐,例如,在“綜合國力”的相關內(nèi)容教育方面,可以結(jié)合“慶??谷諔?zhàn)爭勝利70周年活動”的新聞、畫面和當時的活動盛典情況進行實踐教育,讓學生對我國的綜合國力有著較為具體的認識。其次,要注重運用時事教育對政治理論進行透徹分析,例如,在“經(jīng)濟社會快速發(fā)展”這一話題的學習過程中,可以結(jié)合當?shù)亟?jīng)濟社會幾十年的發(fā)展概況進行時事教育,引導學生對幾年前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與現(xiàn)在的生活環(huán)境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時代發(fā)展變化帶來的各個方面的變革,讓學生對“經(jīng)濟社會快速發(fā)展”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讓學生知道這絕對不是一句空話、套話。
(三)時事綜合評述法
時事綜合評述法是指在中學政治教育過程中,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的,選擇某一個重大時事事件,組織學生對這一重大時事事件進行分析、討論和評述,提高學生對政治理論和原理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首先,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選擇合適的時事事件,時事事件不僅要與中學政治教學內(nèi)容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而且還要符合中學生的認知水平,是基于學生能夠理解和認識的角度開展的綜合評述。其次,綜合評述的開展要做到有計劃、有目的,要明確時事評述的最終目的是什么,這樣在評述的過程中才能夠?qū)W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朝著設定好的目的方向發(fā)展,對學生的政治分析能力進行培養(yǎng)。另外,在時事評述的過程中,要積極開拓學生的視野,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更好地在時事評述中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yǎng),教師可以采用小組討論、分組闡述和歸納總結(jié)的步驟方式進行時事評述,這樣不僅能夠達到政治教育的目的,而且還能夠?qū)W生的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問題探究能力和合作競爭意識進行培養(yǎng)。
(四)其他教育方式
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也是中學政治教育中時事教育應用的一種重要形式,常見的主要有政治理論和時事知識競賽、主題演講活動、社會觀察和調(diào)查等等,學校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條件和教學安排適當組織相應的課外活動。
三、結(jié)束語
時事教育既是中學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學政治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學政治教育中時事教育的應用也在不斷的深入和開展。時事教育對中學政治教學和學生綜合素質(zhì)能力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應當采取課堂教育和課外活動相結(jié)合的方式不斷提高中學政治教學中時事教育的比重,促使中學政治教學水平和教學質(zhì)量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孫洪玉.時事教育在中學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交際,2014,(12):149.
[2]張寶峰.時事教育在中學政治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文理導航(上旬),2015,(7):88.
[3]杜柏英.論時事教育在中學政治教學中的重要性[J].學周刊,2011,(16):23.
[4]婁方應.如何在中學政治教學中強化時事教育[J].吉林教育,2010,(2):36.
[5]陳建霞.淺議時事政治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考試與評價,2014,(10):27.
試析初中物理科學探究實驗的若干認識◆王立國(吉林省四平市第二中學)
[摘要]:物理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初中物理知識多與人們的生活實踐有關,一味采用傳統(tǒng)被動學習方法不利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結(jié)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指出科學探究實驗對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作用,并提出幾種科學探究實驗教學方法,望同行指正。
[關鍵詞]:初中物理 科學探究實驗 生活實踐 興趣
物理是對人類生活和大自然的觀察,物理學的發(fā)展有賴于物理實驗,觀察和實驗是檢驗物理知識真理性的標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探究實驗學生獲得認識的基本方法,讓學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規(guī)律等是在什么樣基礎上形成建立的,幫助學生更好建立對物理概念、規(guī)律等的認識,認識到物理知識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并在探究實驗中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求知欲望,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zhì)量。
一、初中物理科學探究實驗的特點分析
初中物理科學探究實驗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科學思維進行的知識探究的活動,一般來說,其程序是:提出問題-猜想和假設-制定實驗計劃-開展實驗并收集證據(jù)-分析論證-評價-交流合作。通過科學探究實驗,實現(xiàn)對各種教學元素的整合,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知識物理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學生像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一樣在探究實驗中發(fā)現(xiàn)物理概念、規(guī)律等,體驗探究實驗的樂趣,增強學習趣味,并加深對物理知識的記憶。在科學探究實驗中,將學生單一的被動學習轉(zhuǎn)化為主動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
二、初中物理科學探究實驗的開展策略
初中物理科學探究實驗的開展方式多種多樣,小組合作探究實驗、專題化探究實驗、生活實踐探究實驗、課外個人探究實驗等。筆者結(jié)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就初中物理科學探究實驗的開展策略進行簡單闡述。
1.邊學邊做實驗
初中物理課程開展的科學探究實驗是在教師引導下的實驗,首先有教師的引導方能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并主動開展實驗。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一邊講授知識,一邊指導學生做一些簡單的實驗,通過這種邊學邊做實驗方式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效率。
運用邊學邊做實驗時,教師首先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掌握學生現(xiàn)已掌握的知識,從而不失時機的抓住學生不懂的問題,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或是學生演示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發(fā)展的過程中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種教學方法下,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進行組內(nèi)合作,觀察實驗,探尋知識,營造良好的課堂信息交流氛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例如,在學習電動機的相關知識時,教師演示“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實驗,并引導學生討論“根據(jù)什么來改變電源正負極和導線連接”“還有其余操作能改變通電導體的運動方向”等問題。教師通過改變磁體南北極以及導線與電源正負極的接線,教師邊演示邊提問,并要求學生上臺演示實驗,讓患者參與到實驗中,鼓勵學生自己得出相關探究結(jié)論。
2.基于生活的探究實驗
初中物理知識多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實踐有關,而物理知識本身人類在觀察日常生活的基礎上探究總結(jié)出來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觸到大量物理現(xiàn)象,例如:學生在騎自行車回家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自行車行走中運用到的物理知識。在自行車前進過程中,前后輪在地面摩擦作用以及人對踏板施加的作用力,所以自動車的后輪以地面為參照物會呈現(xiàn)出向后運動的趨勢,受到地面向前作用的摩擦力;前輪則是向前運動趨勢,受到地面向后的摩擦力。在學習齒輪、杠桿等知識時,引導學生觀察自行車的構造,分析腳踏板與大齒輪盤、大齒輪盤與后輪小齒輪盤、車把手與前輪等之間是否運用到杠桿知識,如何發(fā)揮杠桿作用的。又如,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騎自行車時坐著很舒服,因為座椅下設有彈簧,其作用是減震。
又如,我們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這種現(xiàn)象:裝滿水的玻璃瓶放入冰箱中后可能出現(xiàn)破碎現(xiàn)象,而未裝滿水的玻璃瓶不會破碎。這是因為水在由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冰的過程中出現(xiàn)體積變化,從而漲破了玻璃瓶,那么水在結(jié)冰時體積是如何發(fā)生變化的?對于該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用所學過的物理知識去探究,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并控制變量,以免干擾因素造成影響。實驗后要求學生進行分析論證,并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將不同小組的結(jié)論和實驗過程進行交流評估,找出實驗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引導掌握物理知識,學會科學探究。
很多實驗在課堂上無法一一完成,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外進行科學探究實驗,例如:制作實驗冊中的相關小制作,讓學生自己在課外制作發(fā)電機、電動機等;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物理知識開展小實驗,如測量家庭電器的功率等;讓學生完成練習冊中的相關探究題等。教師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興趣愛好,讓學生在進行課外科學探究實驗后撰寫探究報告,并對其做出科學評估,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并指導學生解決問題。
3.基于情景導入的探究實驗
初中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但是學生更加習慣于通過經(jīng)驗、材料來分析、判斷事物,卻不善于從理論角度分析事物。因此在初中物理的科學探究實驗中,通過良好的情景引入十分必要,這是探究活動的初始,通過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主動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來。而不是由教師直接提出猜想和假設,使得學生缺乏對問題的初步認識,很容易走入胡亂猜想的境地。
例如,在學習壓強知識時,教師設置如下教學情景,教師讓一位男同學和一位女同學幫忙釘木板,并向其余學生提問:誰會釘?shù)每??學生一致答男生釘?shù)每?,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女生釘?shù)每?。通過這一情景,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開始一致認為男生釘?shù)每欤繉W生答曰男生力氣大。接著教師由此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有關問題,學生答力的大小。接著教師讓學生觀察男生和女生分別使用的釘,讓學生思考壓力的作用效果除了與力的大小有關外,還與什么因素有關?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很容易得出壓力作用效果還可能與作用面積大小有關。
三、結(jié)束語
科學探究實驗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問題意識也即懷疑精神,是進行探究實驗的基礎,初中物理課程教學中教師通過多種方式的科學探究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養(yǎng)成問為什么的習慣,并尊重他人的提問,在長期的探究中逐漸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吉峰.實施初中物理科學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4,32(10):5-6.
[2]楊麗華.淺談初中物理科學探究之提問環(huán)節(jié)[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4,32(12):52.
[3]張飛鵬.對初中物理科學探究的探索與思考[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15,(4):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