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俊 唐照莉
摘要:突出語篇,強調(diào)應用,注重交際是近幾年高考命題的基本原則,語篇在英語教學中也越來越重要,以閱讀課為切入點并結合實例講述了語篇教學的作用。
關鍵詞:語篇教學 高中英語閱讀課 閱讀能力
近幾年的高考試卷命題的基本原則“突出語篇,強調(diào)應用,注重交際”。語篇是英語知識的載體,如果說課堂教學是教改的大舞臺,“語篇教學”就是上演的一場場戲。對語言文化關系的注重,從語言形式到語言意義的轉(zhuǎn)換,知識與能力的綜合強化,這一切都需要以語篇為基礎進行教學活動,特別是在閱讀課中,語篇教學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語篇教學從理解整篇內(nèi)容入手,運用所學語言和知識瀏覽和捕捉重要語言線索,對所讀文章獲得一個總體印象,然后分段(語篇)找出中心思想(main ideas)和重要信息,對文章進行表層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在此基礎上,來理解作者的意圖和立場,對篇章進行深層理解 (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然后學生根據(jù)作者所表達的內(nèi)容,說出自己的看法、觀點,進行評價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因此,我們在對英語課的設計過程中,應圍繞這三個理解,具體可采用以下教學模式:a.導入(呈現(xiàn));b.速讀;c.理解;d.精讀;e.復述(表演);f.討論;g.鞏固等七步,這也是大部分英語教師所采用的英語閱讀課教學模式。
a.導入(呈現(xiàn))(Presentation):課文導入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能否充分地被調(diào)動起來,學生能在多大程度上參與并享受課文學習以及學生能否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借助“標題討論”“看圖說話”“文化背景介紹”或以“‘Reading Task中的問題導線”等方法導入課文,以激活學生相關知識網(wǎng)絡,使學生產(chǎn)生閱讀預期,即通過預測,產(chǎn)生聯(lián)想,從語篇中找出有關信息來回答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導入時,教師也可巧妙地引出本課的一些新單詞。如在北師大版Unit 16 lesson1 Pompeii中,教師可事先找一些與此有關的視頻,通過放映,讓學生感受到火山噴發(fā)時人們的心情及火山所造成的災難,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
b.速讀(Fast-Reading):通過速讀,使學生大致掌握課文結構、含義;回答Pre-reading中所提的問題。對整個篇章有個大致了解,能回答一些識記性的問題。一般來說,教師可讓學生聽課文錄音或有關視頻來進行速讀,并給出聽前問題。如在北師大版Unit 4 lesson 1中,提出一些聽前的問題:①Which country does Alanis come from?②How long did her concert last?這樣做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同時又能得到聽力訓練,利用視聽手段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為后面的閱讀理解做好心理準備。
c.理解(Comprehension):通過作記錄(Note-making)、問答(Questions & Answers)、找中心(topic sentence)、關鍵詞(key words)等途徑來檢查學生對文章的表層理解。
閱讀的目的就是要獲取書面信息。因而閱讀時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語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材料的閱讀,抓住大意,再深層次地去理解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如Adventure Holidays中的文章一則廣告性質(zhì)的短文,所以可以讓學生先找出此則廣告的發(fā)布方,以及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價格。我們還可以對閱讀文章設計一些文章線索(Text Clues)的表格,有時可以空出一些關鍵詞或語篇的標志詞(Discourse Markers),以便學生能更好地獲取信息。
d.精讀(Intensive-Reading):通過精讀,使學生掌握文章中所內(nèi)含的信息(Read for information)。教師可讓學生圍繞段落大意進行課文中心思想的概括,在這基礎上,教師可讓學生分組討論,提出疑難問題,教師適當?shù)亟忉屨n文的重點和難句,但切不可支離破碎地專門講語法,而要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引導學生觀察、歸納、總結語言知識結構和語法規(guī)則,在篇章中體會并明白這些新的語言知識是如何用來表達意義的,做到字不離句、句不離篇、語法交際化。譬如,在教北師大版unit 5 lesson 3 Experiment in folk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分析課文內(nèi)容,了解作者意圖或主題思想??商岢鲞@樣的問題:
(1)Why did Kong Xiangdong succeed?
(2)What kind of man do you think he was?
思考這樣的問題,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而且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教材教育學生要學習主人公對事業(yè)創(chuàng)新的精神。
e.復述(表演)(Retelling/Acting):通過復述或表演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深化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更好地服務于速讀和精讀這二個環(huán)節(jié)。
充分利用c)中的鋪墊,利用多媒體,把作的記錄(Note-making)、問答(Questions & Answers)、中心句(topic sentence)、關鍵詞(key words)投影出來,進行復述。
如在北師大版unit8 lesson 3 Marco Polo中,教師可利用在理解部分得到的每個段落中的關鍵句(Topic Sentences):
Paragraph 1: Marco Polo came to China.
Paragraph 2: Kublai Khan welcomed Marco.
Paragraph 3: Marco was amazed by China.
Paragraph 4:Great inventions and developments.
Paragraph 5:The book about the travel came into world.
Paragraph 6: People doubted his book.
在投影儀上投出以下圖表,讓學生進行復述,充分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f.討論(Discussion):通過分組討論或兩兩討論來發(fā)展語言的應用能力,發(fā)表學生自己對作者所發(fā)表內(nèi)容的觀點、看法,實現(xiàn)知識向能力遷移。對篇章進行評價性的理解。
譬如,在教學Superhero時,可以給學生這樣的話題讓他們各自表示的看法: Why is Christopher Reeve called a superhero?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him?
這樣的討論可以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在討論中,同學們暢所欲言,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鍛煉了同學們的思維,為寫作奠定了基礎。
g.鞏固(Consolidation):鞏固本課的內(nèi)容,加深記憶??赏ㄟ^一些口頭或筆頭練習,來檢測學生對該篇章的理解,起到鞏固的目的。
通過以上六個部分的教學,可在課堂內(nèi)或課外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鞏固訓練,如可引導學生縮寫課文或擴寫某一段落,可以按上述的口頭復述寫成一篇小短文,也可對課文進行續(xù)寫,這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一種深化,同時提高了學生寫的能力。
由此可見,語篇教學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促進了他們的語言輸出,培養(yǎng)了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和書面表達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金蒂.語篇整體教學初探.中小學外語教學(京),1999,(9).
[2]劉緒華.語篇分析理論和逆向型教學法.國外外語教學,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