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義勇等
[摘要] 目的 觀察中草藥方劑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對腫瘤壞死因子(TNF-α)的影響,并初步探討中草藥方劑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作用機制。 方法 將60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給予自擬灌腸液治療,觀察中草藥灌腸對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同時檢測TNF-α的變化趨勢。 結果 治療1個療程后,總有效率達95.00%,治療后TNF-α平均含量降低至(20.7±6.6)pg/mL。 結論 中草藥灌腸治療可明顯下調腫瘤壞死因子,有助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復,達到治療目的。
[關鍵詞] 潰瘍性結腸炎;中醫(yī);灌腸;腫瘤壞死因子-α
[中圖分類號] R574.6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14-008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ay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 changes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with the Chinese herbal prescription and study the mechanism of herbal prescription in ulcerative colitis treatment. Methods 60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self-made enema treatment, evaluated clinical efficacy of herbal enema for ulcerative colitis and detected TNF-α changes in serum. Results After a course of herbal enema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00% and the level of TNF-α decreased to (20.7±6.6) pg/mL on average. Conclusion Serum tumor necrosis factor level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the herbal enema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can enhance immune system function of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 and get better clinical efficacy.
[Key words] Ulcerative colit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emas; TNF-α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種主要累及結腸黏膜的慢性炎癥和以潰瘍?yōu)椴±硇问降呐R床較為常見消化道疾病,迄今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西醫(yī)主要采用水楊酸制劑、糖皮質激素等治療,患者長期用藥后易產生耐藥,毒副作用多且嚴重,病程遷延反復發(fā)作,是潰瘍性結腸炎難以治療的根源。本病治愈難度大,且愈后又常易復發(fā),并與結腸癌關系密切。尋找一種療效更好、毒副作用更少的藥物來治療UC迫在眉睫。我院以中醫(yī)治療為主,運用中草藥治療UC的研究報道近年明顯增加,在臨床上大多取得了非常滿意的療效[1]。在臨床上中草藥對UC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具有療效確切、副作用小的特點,在眾多治療中,目前以免疫調節(jié)及抗炎治療被認為是UC最基本的治療方法。因此研究中藥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對促炎細胞因子TNF-α含量的影響,觀察中草藥灌腸對UC治療的成效及影響,為臨床應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09 年9月~2011 年3 月期間在我院肛腸病區(qū)因潰瘍性結腸炎住院的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男42例,女18例;年齡34~62 歲,平均(48.7±6.4)歲;其中吸煙者36例,平均年齡50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8年以上。接受中藥灌腸治療前停用其他治療達2 周及以上。同期門診體檢中隨機抽取健康者60例為正常對照組。
1.2中草藥方劑
潰結灌腸液組成成分:本方由羌活、三七、炒枳殼、白術、白芍、苦參、甘草、元胡等11味中草藥水煎制成,每次取灌腸液100~150 mL,囑患者晚間排便后中醫(yī)灌腸治療,灌腸液溫度以37℃~40℃為宜,每日1次,每次灌腸后保持體位不變平躺1 h,治療4周。4周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1個療程。對治療前后患者進行安全性指標評價。
1.3儀器與方法
采用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進行定量檢測。TNF-α測定試劑盒(化學發(fā)光法)及相關校準品、質控品均購自西門子公司(Siemens),儀器設備為西門子公司(Siemens)Immulite 1000 分析儀。
1.4 療效評價標準
參照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發(fā)布的2012版《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的標準[2]。無效:臨床癥狀、結腸鏡及病理檢查無明顯改善;有效:臨床癥狀部分消失,結腸鏡檢查黏膜輕度炎癥反應及部分假性息肉形成;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結腸鏡檢查黏膜輕度炎癥反應及部分假性息肉形成;治愈:臨床癥狀消失,結腸鏡檢查黏膜已恢復正常。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治療效果評價
應用中藥灌腸治療一個療程后,60例患者中治愈36例,占60.00%;顯效14例,占23.33%;有效7例,占11.67%;無效3例,占5.00%,總有效率95.00%。
2.2治療前后TNF-α比較
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儀檢測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含量:全部患者組治療前后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同時吸煙組治療前與全部患者組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吸煙組TNF-α含量均值高于全部患者組。吸煙組及全部患者組治療后TNF-α均低于各組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中藥灌腸治療有明顯下調TNF-α的作用。見表1。
2.3 安全性分析
所有住院患者在中草藥灌腸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xiàn)肝、腎功能損害及心電圖等異常變化及表現(xiàn),未出現(xiàn)中毒、過敏等不良反應事件發(fā)生,提示該中藥灌腸對患者無毒副作用,相對安全可靠。
3 討論
近年來,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在我國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已成為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之一。 UC在中醫(yī)里屬于中醫(yī)學“腹痛”、“泄瀉”、“痢疾”、“腸風”、“臟毒”等范疇[3],病變主要位于結腸的黏膜及黏膜下層,且以潰瘍?yōu)橹鳎R床主要表現(xiàn)為腹痛、腹瀉及黏液膿血便,病情嚴重時可合并不同程度的全身癥狀。馮長旭[4]認為,該病病程較長,腸中水分不能吸收,水停瘀滯,氣機不暢,形成水瘀互阻的惡性循環(huán)狀態(tài)。因此,采用膈下逐瘀湯治療,收效甚佳。根據(jù)歷代醫(yī)家臨床經(jīng)驗,由此擬治為健脾利濕、澀腸止瀉、行氣活血[5]。西醫(yī)在治療UC方面雖呈現(xiàn)出一定的短期優(yōu)勢,但因為價格昂貴的因素,患者往往不能承受,最終難以維持正規(guī)、系統(tǒng)、全面的治療,所以患者選擇中草藥治療UC成為趨勢。中草藥灌腸治療可使藥物直接與潰瘍部位接觸,可促進潰瘍部位的局部吸收,充分發(fā)揮其消炎、解毒、生肌之功效。祖國醫(yī)學認為,本病由外邪侵襲、脾虛不運導致濕熱毒邪內蘊腸腑,氣滯血瘀,瘀血挾濕熱損及腸絡,病變日久可導致脾腎兩虛[6]。故本方以清熱解毒、理氣活血、消癰斂澀為治則,以中草藥灌腸治療本病,使其氣旺以行血,瘀血去而新血生,有利于病變腸黏膜的修復,促進潰瘍部位黏膜愈合。本研究對60例住院患者TNF-α的含量進行測定,結果發(fā)現(xiàn)經(jīng)中藥灌腸治療1個療程后,治愈36例,占60.00%;顯效14例,占23.33%;有效7例,占11.67%;無效3例,占5.00%,總有效率達95.00%,效果較為理想。
引起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不明,根據(jù)相關研究報道,其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遺傳性疾病、環(huán)境與污染等多種因素,本病的臨床癥狀主要是結腸黏膜的廣泛損傷、糜爛、血管充血、黏膜剝落及假性息肉形成等,免疫因素是較主要的方面[7]。目前認為潰瘍性結腸炎的發(fā)生機制主要是黏膜局部免疫紊亂[8],同時伴有全身免疫功能失調,其中促炎細胞因子與抗炎細胞因子之間的平衡失調所致的免疫異常是導致UC免疫功能紊亂的重要原因[9]。在UC臨床癥狀中腫瘤壞死因子(TNF-α)被公認是促炎細胞因子,TNF-α主要由活化的單核巨噬細胞所產生,具有廣泛的生物學活性。諸多報道均顯示UC TNF-α分泌水平在血清中及結腸黏膜mRNA中均高于正常人血清或未受累結腸黏膜組織,提示與病情輕重的程度和病變累及范圍呈現(xiàn)正相關性[10]。促炎細胞因子TNF-α可刺激誘發(fā)T細胞、單核巨噬細胞、內皮細胞分泌IL-2、IL-8等炎性介質,趨化中性粒細胞,導致黏膜水腫、白細胞浸潤、血管損傷通透性增加[11,12],誘導炎癥介質產生從而促進炎癥發(fā)生,導致組織的損傷,恰好符合研究病例的炎性狀況。另有文獻報道,細胞凋亡對于UC發(fā)病機制中的組織損傷和免疫紊亂有重要影響[13]。TNF-α可誘導結腸上皮細胞凋亡已得到證實,UC腸黏膜巨噬細胞合成TNF-α,TNF-α的增加誘導結腸上皮細胞凋亡,促進UC的發(fā)生[14]。還有研究認為吸煙、酗酒、飲食習慣、心理因素與UC的發(fā)病有關[15,16]。香煙中有害物質激活肺泡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被激活的炎性細胞釋放多種介質,包括TNF-α及IL-6等[17],引起TNF-α含量增加,使得吸煙者氣道炎癥改變,與我們的研究結果一致。
本實驗研究檢測結果顯示:①在中藥灌腸治療前TNF-α含量(49.8±8.8)pg/mL高于治療后的(20.7±6.6)pg/mL和正常對照組的(4.7±0.9)pg/mL(P<0.05);②同時與全部患者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吸煙組TNF-α的含量(55.7±4.7)pg/mL高于全部患者組(49.8±8.8)pg/mL。本研究結果證實TNF-α參與了UC炎癥反應,TNF-α表達下降可降低細胞刺激誘發(fā)的作用,減少炎癥反應,延緩細胞凋亡,從而減輕組織細胞浸潤造成更嚴重和大范圍的黏膜細胞損傷,同時降低血漿滲出造成的組織損傷[18-20],也說明中藥灌腸有下調腫瘤壞死因子(TNF-α)的作用,從而改善黏膜局部免疫紊亂,有助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復,達到治療目的。
綜上所述,中草藥灌腸在治療UC方面顯現(xiàn)出使用方便、價格低廉等優(yōu)勢,避免了患者長期服藥耐受且毒副作用多、病程反復發(fā)作等問題,療效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Gianluca Rizzo,Daniela Pugliese,Alessandro Armuzzi,et al. Anti-TNF alpha i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A valid approach for organ-sparing or an expensive option to delay surgery?[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17:4839-4845.
[2] 梁潔,周林,沙素梅,等. 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2012年·廣州)潰瘍性結腸炎診斷部分解讀[J]. 胃腸病學,2012,17(12):712-720.
[3] 彭艷紅. 潰瘍性結腸炎中醫(yī)病名源流探析[J].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3):138-139.
[4] 馮長旭. 膈下逐瘀湯治療慢性結腸炎32例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7(4):26-27.
[5] 俞芹,黃海琴,曹力. 潰瘍性結腸炎的辨證治療思路[J]. 中醫(yī)藥通報,2009,(6):29-30.
[6] 劉同亭. 清潰愈瘍湯結合中藥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作用機制研究[D].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2.
[7] 孫芳美. 潰瘍性結腸炎的發(fā)病機制與治療進展[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2):445-447.
[8] 徐霞,戴幸平,蔣榮鑫,等. 三皮湯對小鼠實驗性潰瘍性結腸炎相關因子的影響[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4,(6):9-13.
[9] 周偉偉. 三皮湯抗實驗性潰瘍性結腸炎作用及對細胞因子IFN-γ、IL-4的影響[D]. 中南大學,2009.
[10] 徐燕,彭湘君,劉昭文. 潰瘍性結腸炎中腸黏膜免疫細胞因子作用的研究進展[J]. 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11,31(1):157-159.
[11] 肖成. 灌腸方對潰瘍性結腸炎大鼠結腸黏膜ITF、MUC2及TLR-4基因表達的影響[D].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0.
[12] 孟松,吳文溪. 炎癥性腸病的免疫治療進展[J]. 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10,23(9):972-976.
[13] 盛益華. 潰瘍性結腸炎大鼠肺損傷細胞凋亡機制及中藥單體干預作用機制研究[D].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
[14] 祁燕. 潰結靈對原代大鼠結腸上皮細胞ITF表達及MAPK/ERK通路的影響[D].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3.
[15] 孔磊,王威,孫景武,等. 潰瘍性結腸炎的研究進展[J]. 臨床薈萃,2009,(9):823-825.
[16] 孟捷. 中醫(yī)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機理研究進展[J].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7,9(4):41-43.
[17] 何玉環(huán),高峰,盧加杰,等. 新疆地區(qū)潰瘍性結腸炎發(fā)病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 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9(18):3070-3073.
[18] Marco Scarpa,Ignazio Castagliuolo,Carlo Castoro, et al.Inflammatory colonic carcinogenesis:A review on pathogenesis and immunosurveillance mechanisms in ulcerative colitis[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 22:6774-6785.
[19] 楊夏勇,史仁杰. 中醫(yī)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研究進展[J]. 醫(yī)學綜述,2013,19(19):3570-3573.
[20] 張軍,葉玉偉. 中醫(yī)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研究進展概況[J]. 西部中醫(yī)藥,2013,26(12):150-152.
(收稿日期:201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