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新麗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語文教學中朗讀是重要的一環(huán),在朗讀教學中,自始至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讓學生在讀中悟,讀中想,讀中品,順利地進入課文的意境,從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如何抓好學生的朗讀,使學生從朗讀中加深對課文的記憶和理解,受到美的熏陶,有美的欣賞能力,能生成美、創(chuàng)造美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一、加強范讀,示范啟發(fā)
朗讀是“口耳之學”,朗讀教學的基本手段是“口授耳聽”。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離不開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教師高水平的范讀不僅可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更能讓學生透過教師的范讀深入地了解課文內容,體悟課文的思想感情并引發(fā)共鳴。因此,教師的示范朗讀極其重要 ,有著其它范讀(如錄音示范等)不可替代的更大優(yōu)勢。教師要運用范讀課文的方式來指導學生更好地朗讀課文,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以聲傳情,激發(fā)興趣,增加能力。教師精彩的范讀,以聲傳情,形神兼?zhèn)洌粌H能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感情,還能使學生受到教師所讀文章情感的感染,從而與教師、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這樣,學生就會表現(xiàn)出一種情緒上沖動,產生一種一 讀為快的興趣,同時還有助于化解學生在朗讀中遇到的困難和疑點以及朗讀技巧、方法的掌握,如使用好普通話、語調的抑揚頓挫、邏輯重音的突出、節(jié)奏的快慢、讀書姿勢、習慣等。學生在初讀與教師范讀后的再讀中逐步提高了自身的朗讀能力。相對而言,對于低年級學生朗讀能力培養(yǎng)和增強,教師的范讀更為重要。
(2)以聲傳情,輔助理解,培養(yǎng)語感。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把教材的語言文字化作有聲有色的畫面,使學生在形象感受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再次置身于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中并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使課文的思想意義形象化地滲入了學生的心靈,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課文。中低年級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較低,對課文的理解有困難,教師的范讀就顯得更為重要。所以,為了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范讀的優(yōu)勢,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對課文反復朗讀、體會,做到了然于心,這樣方能作好“示范啟發(fā)”。
二、加強學生的朗讀指導, 要恰當、具體、準確。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 “課堂教學要多讀精講,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練習朗讀;指導朗讀,不要單純從朗讀技巧上指導,使朗讀和理解密切相結合,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朗讀準確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笔前?,在學生學習生涯中,朗讀能領略到自然美,入情入境地讀,就能喚起美的共鳴了。
如在《唐老鴨新傳》一課中,對“收鴨毛!收鴨毛!高價收鴨毛!”這句的朗讀,我是這樣指導的:
(1)師:如果你是收鴨毛的人,你會怎么喊?
(2)師:對呀,收鴨毛人的喊聲一定很響,你已經(jīng)注意到了這三個“!”(“!”變紅),(或者預設:太輕了,唐老鴨沒聽到,再響一點,注意這里的三個標點。)
(3)師:再仔細看看,收鴨毛人的話里哪個詞最讓唐老鴨心動。對,就是這個“高價”(“高價”變紅 )什么叫“高價”?(對呀,很高的價錢。)你來讀讀。(再指名讀 ) 恩, 這么充滿誘惑力的喊聲唐老鴨怎么會不心動呢?
(4)課文一開頭就寫了收鴨毛人的叫喊聲,把唐老鴨吸引住了,把看文章的我們也吸引住了。這真是先聲奪人??!
朗讀指導可根據(jù)標點、關鍵詞、音色變化、音量等方面來指導。這一句句子指導朗讀先抓住感嘆號這個標點讓學生從音量上來學習朗讀,再抓住關鍵詞“高價”懂得唐老鴨對金錢沒有抵抗力。最后通過教師舉重若輕的過渡語學生了解到話在前面提示語在后面的語言效果。
再如:唐老鴨趕到池塘邊,甩掉大衣,跳進水里,可是,不但沒有游向前,反而慢慢沉下去。我是這樣指導學生朗讀的:
(1)請大家圈一圈唐老鴨的動詞。出示答案:趕、甩、跳、沉
(2)指名讀。
(3)你讀正確了。一個趕字說明唐老鴨——跑得快,跑得急,它想像別的鴨子一樣到水中嬉戲。身上的漂亮大衣不是脫掉,是——甩掉, 它迫不及待地跳進水里,所以前面三個詞要讀得快一點。照理唐老鴨是會游水的,可沒想到沉下去了,所以“沉”這個動詞讀得響一點、慢一點。
(3)指名1人讀,評價:唐老鴨不但沒有游向前,反而沉下去,“不但……而且”讓我們感受到了唐老鴨已經(jīng)不能像以前那樣自如地游水,昔日的游泳健將現(xiàn)在是旱鴨子了。
朗讀不是孤立的環(huán)節(jié),它與閱讀理解、識記生字、語言訓練等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這句句子中讓學生圈劃描寫唐老鴨動作的詞,接著指導學生四個動詞的讀法,也理解了唐老鴨的迫不及待。然后幫助學生初步涉獵“不但……而且”關聯(lián)詞的作用。
在朗讀指導時要教給學生一些常用的規(guī)律性的朗讀技巧:
比如,朗讀三個以上并列的詞語、句子時,語調要有高低、輕重的抑揚頓挫的變化。如《五彩池》中描寫水池的不同形狀的一個句子:“池邊是金黃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帶,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圍成各種不同的形狀,有像葫蘆的,有像鐮刀的,有像盤子的,有像蓮花的……” 朗讀時的語調要有變化,這樣一方面顯得不呆板,同時更重要的是能通過語調的變化表現(xiàn)出水池不同的形狀。
三、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各具特色的朗讀形式
朗讀形式常見的有齊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配樂讀、小組比賽讀、表演讀等等。如《草原》一文,文中那藍藍的天,綠綠的草,白白的云和羊群,熱情好客的蒙古同胞,課前讓學生做好頭飾、道具等,課堂上表演讀,體會草原的大、綠、動和美,體會喝奶茶,吃手抓羊肉的愜意,從而深深地喜歡上了朗讀,喜歡上了課文。
四、在比賽中激起學生的朗讀欲望,讓他們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感。
1、利用閱讀課進行背誦古詩、背誦優(yōu)美片段等朗讀比賽活動,并設立相應的獎勵制度,以此激起學生有感情朗讀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2、要特別重視每天的早讀課時間,除了要求學生都有要放聲朗讀之外,教師也和同學們一起朗讀,既可以起示范作用,又能提高他們朗讀的積極性,何樂而不為呢?教師和學生進行朗讀比賽,可謂有創(chuàng)意。
3、進行積累大賽,讀完一課后,讓學生說說積累了哪些優(yōu)美的詞句或片段,看誰積累得又多又好,并能用自己的朗讀形式背出來,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積累能力,又增強了朗讀水平,真是一舉多得了。
總之,朗讀不僅僅是閱讀教學的一項目標。朗讀能力的形成與識字教學、口語交際訓練,以及閱讀教學中的閱讀方式、讀書方法等均有密切的聯(lián)系。對學生的朗讀要求和指導不能停留于通過簡單的模仿和低水平地重復讀來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指導需要兼顧自主感悟和對朗讀技巧的理性分析,還需要聯(lián)系語文課程和教學的其他相關領域做整體設計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