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爾力卡·阿西木
在民族地區(qū)的班級管理中,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的管理,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往往花費班主任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如何做好學困生的工作,轉變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我想首先應該具體分析班級每一個學困生造成的原因是什么?究其原因,具體分析研究如下:
l、本地土生土長的學困生。本土優(yōu)越感很強,仗著自家門口三尺硬地,學與不學一個樣,井底之蛀天地窄,目光短淺,看不到內地的發(fā)展變化。整天吊兒郎當?shù)?,好逸惡勞,懶惰成性?/p>
2、外來農(nóng)民工子弟。大部分農(nóng)民工早出晚歸,時間花在工地上,根本無時間看管孩子的學習。作業(yè)情況。造成許多學生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或應付了事。
3、企事業(yè)單位一般工作人員的子弟。家長較重視孩子的學習情況,對孩子監(jiān)管力度比較大。但限于自身文化修養(yǎng)低,對孩子學習作業(yè)等不能很好輔導。
4,小老扳的孩子。老板們白天忙著生意掙錢,晚上喝酒打牌。對孩子的學習管之甚少。孩子花錢大手大腳,養(yǎng)成游手好閑,玩世不恭的習慣。學習作業(yè)根本無從談起。
5、領導干部的孩子。有相當一部分領導的孩子,由于家庭條件優(yōu)越,吃穿玩不愁,加之疏于管理,除了吃的白白胖胖的,什么也不愿干。學習也一塌糊涂。
6、民族學生。漢語言授課的班級,民族學生呈兩分化,一種是學習特別優(yōu)秀,只是風毛麟角,另一種是大部分成績很糟糕,學習習慣相當不好,積極性一般不高,思想、行為都較懶惰。
以上分析了班級每一類學困生形成的根源,找出了學困生的原因,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采取教育措施。其實學困生不是笨,有的相當聰明。而主要由于家庭疏于管理等非智力因素使他們長期形成不良學習行為習慣造成的。要解決問題,從根本上講首要的是解決思想認識的問題。為此,班主任應該做好以下具體工作:
一、班主任要用正確的認識學困生。作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要有正確全面的思想認識這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千萬不能因為這些學生的學習不好或表現(xiàn)不好而放棄對他們的培養(yǎng)與轉化。班主任須正確認識他們,研究他們,尊重他們,將我們的師愛灑向他們,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健康成長。轉變學困生的關鍵是和諧教育。第一步,使他們成為可教育的人。幫助學生找回自信心,喚醒他們沉睡的思維。班主任了解、熟悉學生,學生也了解、熟悉班主任。二者之間就能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如此,也就能為班級各項工作的開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
二、班主任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對待學困生,教師要抱有正確的教育態(tài)度,要正確地看待和評價學困生。他們的“后進”并非一成不變的,他們身上也會有潛在的閃光點。讓學困生在學習中有成就感,并找回自尊是學困生發(fā)現(xiàn)自己“智慧閃光點”的基礎,也是班主任轉變學困生的關鍵,班主任要具備敏銳的洞察能力,善于尋找和挖掘其上進的火花,一旦發(fā)現(xiàn),就要充分肯定,大力扶植,盡一切可能樹立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幫助他們克服自卑感,調整心態(tài)。使他們的優(yōu)點和積極因素發(fā)揚光大。
三、用愛語教育孩子,做孩子的引路人。學生們年齡小,認識問題能力弱。在對待學困生的教育中,應因人施教。熱愛孩子,關心尊重孩子,相信一切孩子在教育中都能向好的方向轉變。我也會常常教給孩子們生活中愛的諺語,以引導孩子們健康成長。如保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長志…那些學困生也會用這些話語教育家人和警示自己,對自己也有很大的約束力。
四、班主任要抓住特點,因勢利導。蘇霍姆林斯基在對學困生的教育過程中,善于因勢利導,進行積極的鼓勵,激發(fā)學困生心靈的火花。人們把這贊為“特殊獎勵”。學困生的特點是復雜的,其個性也有不同類型,班主任要根據(jù)學困生的實際情況和表現(xiàn),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有步驟有耐心的教導,促其向好的方面轉化。要注意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包括他們信任的老師,朋友,同學,和家長,創(chuàng)造一定的教育情境,抓住教育機遇。同時及時鞏固、發(fā)展已有的教育成果,激發(fā)他們自尊、自立、自強、自信、自愛,促進他們教育自己。
五、班主任要贏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由于學困生的形成主要由家庭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要使學困生有所改變,班主任贏得家庭支持配合。在家長工作中,班主任首先淡化對學困生學習成績的過分關注,如:不要把家長會選在考試后,其次,要向家長滲透正確的成才觀和科學的教育理念,使家長逐漸接受“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思想;最后,要從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等多方面、全方位關注學困生的成長,不斷的發(fā)現(xiàn)學困生的閃光點,并及時將其展現(xiàn)在家長面前。只要家長看到孩子的進步,就會增強對孩子的信心,也就有了配合班主任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動力。同民族家長交流與溝通,要注意方式方法,牢記“平等”二字,即不能以教育權威的面孔責令家長,更不能把學困生犯錯誤的責任全部推在家長身上。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六、班主任要善于“以理代管”。只有理得順,才能管得住。管而不死,活而不亂,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做好民族地區(qū)教育,班主任要多講道理,不能搞命令式。讓他們覺得班主任是他們可以信賴的朋友,會把真心話講給你昕,遇到不解的問題會主動請教班主任。當師生之間建立了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良好關系之后,整個班級管理工作就會井然有序了。重視情理,以理代管,這是我管理班級的法寶。這樣班級中的學困生會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七、班主任對待學困生,要保持心理健康。培養(yǎng)學困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是班級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班主任是塑造學生美好心靈的工程師,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最為重要的影響力。由于長期的與要有良好的品質和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對于一名班主任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為此要做到“知、情、意、行、人際、人格”六大標準??芍笇О嘀魅喂ぷ鳌W習和生活,幫助班主任保掙心理健康,從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做好學困生的表率,更好地完成本職工作。
總之,要做好學困生的工作,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要不厭其煩地做好教育工作,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要大膽管理,嚴肅班風班紀。注重工作方法,堅持多表揚,少批評,正面疏導,要從生活情感等多方面關心,學困生的轉化一定會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