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生
摘 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對婦產(chǎn)科術后患者進行語言護理后對其心理護理質量的增效的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60例婦產(chǎn)科術后患者,并根據(jù)患者選取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其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術后患者都進行心理護理,只是采用不同的方法來開展,其中對照組患者以常規(guī)的方式來進行心理護理干預,而觀察組患者則巧用良好的語言技術開展心理護理干預,總結并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高達93.33%(28/30)顯著較對照組的73.33%(22/30)高,存在顯著的差異;此外統(tǒng)計兩組患者抑郁量表和焦慮量表評分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經(jīng)護理后均有顯著的降低,但觀察組患者的評分均顯著較對照組患者的低。結論 在心理護理干預過程中應用良好的語言護理可有效地改善婦產(chǎn)科術后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促進護患和諧關系的建立。
關鍵詞:婦產(chǎn)科 護理滿意度 語言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6(c)-0249-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60例婦產(chǎn)科術后患者,并根據(jù)患者選取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其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年齡為25~60歲,平均為(34.9±3.7)歲。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6~56歲,平均為(32.4±3.2)歲其中異位妊娠、黃體破裂、盆腔炎、出血性輸卵管炎、感染性疾病以及剖宮產(chǎn)的患者分別有5例、5例、1例、8例、8例和34例。
1.2 護理方法
觀察組:30例行婦科手術的患者術后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語言溝通護理,這里既包括普通話術語言,同時也包括人性化的肢體語言。對于進行手術的患者語言護理要從患者入院伊始便開始,并貫穿于患者出院。語言護理的核心便是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護理。第一,在患者入院伊始便進行親切的問候,此時不能開門見山的直接詢問患者的病情或其他關于手術的問題,而要以熱情和藹的話語對患者表示關心,讓其感覺到家的溫暖,取得患者的初步信任。同時,要向患者主動接受本科室的基本情況,包括主任、主治醫(yī)師、護士長以及護士等人員情況以及醫(yī)院手術與住院的良好環(huán)境,幫其建立起初步的信息。消除其陌生與惶恐的心態(tài)。第二,語言溝通要注意話語的委婉、柔和,注意文明、禮貌用語,不得對患者進行訓斥、苛責,不得諷刺或嘲笑患者,不得對患者的詢問或護理產(chǎn)生厭煩,要耐心的向患者解答疑問,同時根據(jù)醫(yī)生囑咐進行有關護理及相關健康宣教。第三,要根據(jù)患者不同的年齡、病情以及脾氣秉性、文化程度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對于年長者不僅要耐心和藹的進行溝通,還要根據(jù)其文化程度進行易懂的健康教育,要以尊稱對待年長者患者;對于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則要以舉例子等手段進行語言護理,并以一視同仁的心態(tài)耐心對其講解。最后,對于行婦科手術的患者進行語言護理中要注意結合恰當合適的肢體語言,以增加語言溝通的生動性與可信性,要學會用積極暗示性的肢體語言對患者進行正能量的暗示與鼓勵。尤其對于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肢體語言的護理要遠勝于單純的語言溝通。此時,應以無聲的肢體語言暗示鼓勵對方而不應以在患者面前談論起病情。同時,要學會從患者的言談舉止中揣摩其心態(tài)并進行恰當?shù)淖o理。在語言護理的整個過程中要致力于創(chuàng)造出友善、和諧、溫馨的氛圍,幫助患者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2]。
1.3 觀察指標
分別依據(jù)HAMD評分與HAMA評分標準對60例行婦產(chǎn)科手術的患者的不同語言護理效果進行分析。記錄觀察、對照兩組患者護理前、護理后的心理狀態(tài)情況,其中HAMD≥20分的為抑郁,且評分越高患者抑郁情況越為嚴重;HAMD≥14分的為焦慮患者,同樣分數(shù)越高患者焦慮情況越為嚴重。同時,采用該院常用的滿意度調(diào)查表對60例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調(diào)查。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以上60例進行語言護理的行婦科手術的患者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間的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及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進行分析,P<0.05說明二者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語言護理患者護理前后HAMD及HAMA評分對比
觀察、對照兩組行婦科手術患者護理前HAMD和HAMA評分二者差異較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行不同的語言護理后觀察組30例婦科手術患者的HAMD及HAMA兩大評分均明顯下降,而對照組30例患者的評分變化較小,護理后患者的兩種評分均明顯高于觀察組,二者差異顯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種不同語言護理的滿意度比較
調(diào)查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高達93.33%,僅兩例患者表示為不滿意,而對照組的30例患者中共計8人表示不滿意,其滿意度僅為73.33%,兩組患者臨床滿意度差異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由于我國對于婦科疾病的普及教育仍處于初級階段,大多數(shù)婦女在患有婦產(chǎn)科疾病后往往會產(chǎn)生恐慌、不安、焦躁等心里,尤其是要進行有關婦產(chǎn)科手術的疾病,不僅是患者本身,其家人也會產(chǎn)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因此,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語言護理,消除患者恐懼不安的心理助其建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息便十分重要[3]。
參考文獻
[1] 殷淑芳,孟愛鳳.乳腺癌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J].江蘇醫(yī)藥, 2013,39(9):1113-1114.
[2] 崔艷麗.語言護理在婦產(chǎn)科術后患者心理護理中的作用[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5,9(4):193-194.
[3] 李春紅.語言護理在婦產(chǎn)科術后患者心理護理中的作用[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5,19(3):371-372.